一个达成目标的行动指南
生活是由一个个或达成,或放弃的目标来构成的,这是我们内在的意义系统的要求,我们做什么事都希望找到事情的意义,而这个意义就成了我们的目标(目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困惑,比如
- 没有目标,找不到做事的意义,每天混日子
- 有了目标,没有意识到目标的达成是需要成本的,受限于懒惰或者沉迷于享乐,不愿意开始或者刚开始尝试就放弃。
- 还有那些能够一直坚持,最终目标达成后却无所得,没有任何的成就感、喜悦感
- 在过程中遇到困难放弃了,达到目标过程中也没有想象中的成就感、喜悦感。
文学作品或者鸡汤文从各个角度告诉我们支持我们达成目标的是那个叫意志力的东西,可是意志力看不到摸不着,什么是意志力?意识力就是傻傻的坚持么?如何磨炼我们的意志力?这些问题不弄清楚,那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单纯一句“坚持”、一句“加油”是没有办法用于指导我们的行动、促成我们达成目标的。
为了有效的达成目标,我们需要构建自己的目标管理系统,或者定义为目标达成用支持系统,用来指导我们在目标达成过程中的行动。
曾经看到一句印象深刻的话:“没有一个人是被世界打败的、我们都是被自己内心澎湃的负面感受、给内耗耽误的”,这句话揭露了一个事实,影响目标达成的主要因素,是我们的情感,所以在我们的目标管理系统中,首要的就是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建立在《情绪管理的ABC理论》的共识上
ABC理论也叫理性情绪疗法。这个理论认为触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是引起情绪或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直接原因是当事人对A的认知和评价产生的信念B(beliefs)。这个理论认为负面的情绪或行为后果c大多是由不合理的信念b造成的。所以意识到不合理的信念并且改变其不合理性将有助于情绪的控制。
不合理信念的类型很多,比较常见的有:
- 绝对化——以自己的信念为出发点,“希望”、“认为”、“要求”某些事情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
- 过分概括(泛化)——以偏概全,因为部分的现实而错误泛化至一切事物;
- 极度灾难化——这一类想法通常出现在事情没有按预定方向发展时,产生的惶恐、焦虑等负面情绪,产生“一切都完了”等负面情绪
例如:与女朋友分手这件事。基于不同的信念B,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行为后果C:
- 比如“我那么爱她,她也应该爱我才对”是绝对化信念;
- “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这是过分的概括。
- “累觉不爱,至少无法像爱她一样去投入其他感情”是一种极度灾难化的想法。
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使失恋者承受超过失恋事件本身造成影响,陷入严重的负面情绪体验难以自愈,甚至因此产生消极的行为(如酗酒、自残、自杀等)
情绪管理的最理想状态就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事情回归到事情本身,这样就能避免掺杂过多的情绪在里面
。可是我们是人,又不是机器,不可能严格按照设定的程序逻辑来运行,大家都听过潜意识,有些情绪的反映,直接在潜意识层面直接反映出来,所以我们知道了《情绪的ABC理论》,仍然无法指导我们的行动,就像一句流行语:我们懂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所以下一步,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潜意识,如何修正自己的信念(B)?
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其中比较有意思的观点有:
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他们认为人脑的信息加工系统是由感受器(receptor)、反应器(effector)、记忆(memory)和处理器(或控制系统)(processor)四部分组成。首先,环境向感觉系统即感受器输入信息,感受器对信息进行转换;转换后的信息在进入长时记忆之前,要经过控制系统进行符号重构,辨别和比较;记忆系统贮存着可供提取的符号结构;最后,反应器对外界作出反应。
因为我是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计算机从业者,所以这里用我的语言重新组织描述一下:
环境向感受器(眼耳鼻舌身意)输入信息(色声香味触发),信息在此时分两部分处理:潜意识(Cache)和理智(Memory)进行处理。 就会产生处理结果-情感(喜怒哀乐爱恶欲)
强烈的情感会触发下意识的行动,如极度的恐惧就会下意识的产生逃跑。非强烈的情感,不会触发行动此时会经过理智的梳理再进而表现为外在的情感和行动。
所以从这个信息处理流程就能看到,如果想改变/减少情感带来的直接反应,有两个途径:
- 改变潜意识,即悲观/乐观、积极/消极、主动/被动...,这里可以类比运动员的训练,运动员就是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最后形成肌肉记忆,也就是调整cache的内容。在思维中的高强度训练就是
反思
,比如《大学》中的名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形容一个君子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
btw,改变潜意识,当潜意识也遵守了规则,也许就是中庸说的“喜怒未发谓之中”的状态吧。
改变思维习惯。改变潜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非常难,最简单快速的方法是改变思维习惯,即使得情感始终在理智的监管、统筹下指导行动。让所有的信息的处理都在理智(Memory)的约束、统筹下进行。就相当于在潜意识加上开关,所有的潜意识经过理智的约束再处理后,再输出结果(如说话、行动)。这个很好理解,类比我们的谚语:三思而后行、君子不重则不威。
设定原则,遵守原则、不断完善原则。就是避免受到情感支配,将所有的行动确定的出口设定为理智分析与决策,然后坚决予以执行。原则的设定,参考传统文化中修身相关的训诫有很多,比如如家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来设定原则或者说是个人宪法,这样就可以时时约束自己的行动。注意,随着个人的观点、体会不断进度,原则/宪法也要不断更新。
上述的1.2.3条对策的核心就是:要确保理智决策的最高优先级,专注这一点,就可以用来做我们的情绪管理了,从我个人的实践层面是可以用来指导行动的了。能够用来指导行动,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付诸行动,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着中间需要处理,处理就需要能量,所以再介绍下能量学说,以便我们可以更好的管理我们的能量使用。
《能量学说》
心理学家罗伊认为,我们的心智是一个有限的能量系统,每当我们做出思考决策自我控制的时候,都是在使用这个心理的能量系统,他把这个心智系统简称为意志力(画外音:意志力出来了),每个人一天中都会面临很多决策,早上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上班要做什么交通工具?要见什么人?开什么会?......
如果“犹豫不决”,每一项决策都需要耗费大量多余的能量,这些决策消耗的能量累积起来就会造成人的意志力的下降,也就是决策疲劳(Decision Fatigue)。而在决策疲劳时,人们往往放弃了“最佳决定”,而是做了“最简单的决定”。
结合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可以类比得出,所有的决策都需要使用Processor,过多的决策会消耗过多的能量。从我自身的体验,所有的情绪如果过度都会消耗很多的能量,如过度的否定自己,生出惭愧之心;过度的哀伤等等。而能量是有限的,能量用在某些事情上,就没有办法用在别的事情上。所以如果我们想专注于某个事情,就要减少其他方面的能量消耗。再次借用认知心理学的概念,Process运转,Memory调取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所以要减少Process的运转
那如何来减少能量的消耗呢?
- 专注,既然处理多了消耗的能量就多,为了能够支持少量重要目标的达成,那么就设定少量的重要目标,并设定严格的最高优先级;既然感受器(眼耳鼻舌身意)接收信息会引起一系列反映,那么在特定情况下就可以关闭部分感受器(比如编程时听音乐)。要减少无效的动作:即那些消耗能量,而对于所做的事情无关的小动作,比如学习的过程中和同桌说话。
- 习惯,即形成习惯,比如锻炼身体形成习惯后,就不会再因为客户懒惰这样的情绪而消耗能量。将需要决策的事情,尽量定例化,就会减少无谓的决策方面的能量消耗
- 减少情绪的大幅波动,如抵御负面情感,消耗正面情感带来的能量消耗
总结下,为了达成目标有两个重要的原则:
- 设定少量的目标,即设定最高优先级的目标;
- 确保理智>情感的决策体系,即设定理智决策的最高优先级;
这两点对于目标达成非常重要,因为所有达成目标过程中的第一负面效应就是负面的情绪,脱离习惯带来的痛苦、不舒服等负面情绪,以我的戒烟经历为例
目标管理系统的运用
当身体感受到尼古丁的需要的时候,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情感反应,不舒服的情感理论进而就会和理智做辩论:所以这时候形象的描述就是头脑中有两个小人在不断的辩论(小魔、小理)。
小魔:“不戒烟也行啊,少抽点就可以了,对身体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小理:重申初衷/目标:我要锻炼意志力,如果意志力不够,则从现在以后,因为有家庭的羁绊,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供浪费,就无法持续的投入到某个确定的目标中,那想成点事的初衷就达不成了。
小魔:“戒烟搞的你很难受,你的工作都无法很好的完成了”
小理:同意,但是已经设定了第一优先级:就是戒烟,其他的目标可以忽略的
小魔:“戒烟和意志力没有关系,这是身体的基本需要而已”
小理:同意,但是我认为身体的需要也是情绪的反映,正式要脱离身体的惯性需要才要戒烟,做下运动,转移注意力。
接孩子的时候,小魔发作:
小魔:“你看接孩子的时候,都是抽根烟时间就度过了,现在很无聊,无聊的时候时间也是浪费的,和浪费时间相比,抽烟实在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小理:内心同意,但是不说话,默默的坚持住,因为设定了第一优先级,无论什么理由就是不抽
小魔:“就算是为了身体好,一天抽一根也可以吧”
小理:内心同意,但是不说话,坚持第一优先级,就是不抽。
小魔:“烦躁的情绪,看谁都烦躁不愿意搭理,这样影响家庭和睦啊,为了家庭和睦,抽根烟平复下情绪投入产出比更高啊”
小理:内心同意,但是不说话,坚持第一优先级,就是不抽。
小魔:“你需要自己的时间,在自己的这段时间里,抽支烟没问题,能够有利于更好的思考”
小理:内心同意,但是不说话,坚持第一优先级,就是不抽。和小魔的战斗已经取得了大的胜利,距离压倒性的胜利还有很大差距
小魔:“你已经坚持六天了,意志力的考验已经OK了,这个时候尝试吸烟应该没什么问题了,既然第一次可以坚持到6天,那接下来肯定还可以坚持6天,不会影响目标达成的”
小理:内心同意,但是不说话,坚持第一优先级,和小魔的战斗已经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为了防止反扑,还需要继续坚持
以上就是我自身在戒烟过程中通过内视的方法尽可能清晰的记录下当时的心里活动,试图将理智和情感引发的观点分离开来,将身体带来的痛苦和理智分离开来,从而管理·控制身体,使得身体能够服从理智决定的行动。
内视中,清晰的看到争论过程,而且理智与情感的战斗中,逻辑非常不靠谱,理智初期基本上处于完全被打压的状态。所以需要设定优先级,将确保第一优先级目标设置为铁律,无论如何不能改变。这样就可以控制行动。因为这个争斗过程是很消耗能量的,所以要减少此时在其他方面的能量消耗,选择在项目不忙的时候,家里无事的时候戒烟,就是为了减少能量消耗,同时将其他的次要目标都忽略,最终确保戒烟目标的达成。
后记1
在我的工作履历中,有过项目管理的经历,也有丰富的CMMI、Agile等管理体系的实践经历,非常认同体系框架的价值。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也非常想建立类似的体系框架用来指导工作和生活,以上的部分就是我当前思考和践行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一些朋友。
后记2:看到这样一段话,说的简约而意蕴十足,分享给朋友们
白云端禅师有颂曰:“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又《金刚经》云:“应如是降伏其心。”儒家亦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说法。儒家发愤,尚能如此不被物转,我们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头燃呢?应须放下身心,精进求道,于动用中磨炼考验自己,渐至此心不随物转,功夫就有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