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花开启发录050

民以食为天,人生最大的缘分就是在一个锅里吃饭。看看这些作家笔下的饮食佳肴,才知道吃这件事是可以愉悦味蕾,满足精神,塑造风貌的。

1.

崔岱远在《京味儿食足》中说到炸酱面的菜码,不由得让我想起小时候那首脍炙人口的北京童谣:

青豆嘴儿、香椿芽儿,

焯韭菜切成段儿;芹菜末儿、莴笋片儿,

狗牙蒜要掰两瓣儿;豆芽菜,去掉根儿,

顶花带刺儿的黄瓜要切细丝儿;心里美,切几批儿,

焯豇豆剁碎丁儿,小水萝卜带绿缨儿;

辣椒麻油淋一点儿,芥末泼到辣鼻眼儿

炸酱面虽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码儿。

不紧不慢地吃上一碗简单的炸酱面,品味着北京人朴素的讲究,仿佛品味一段美妙的皮黄,疏朗活跃相成相济,滋润调和相得益彰。

这不仅是一顿舒坦的饭食,更是居家过日子最起码的享受。因为这碗面里浸润着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世界观,正所谓“一面一世界”。

吃丝瓜讲究个鲜。经典的做法是用羊肉汆着吃。摘比大拇指稍稍粗些的鲜嫩丝瓜洗干净切成薄片。把腌制好的羊肉片挂浆,用滚开的水略微一汆捞在汤盆里。再用葱姜水把丝瓜片焯熟浇在上面。别看做法简单,却完好地保持了羊肉和丝瓜的自然之鲜,尽显简单清净之味。

滑润的羊肉,清嫩的丝瓜,融合在清可见底的鲜汤里,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羊肉之鲜和菜蔬之鲜。

人们可以坐在丝瓜架下悠闲地品着这滑爽清鲜的至鲜之汤,任滋润的感觉触摸着肠胃。清风拂过,汗出涔涔,松弛了肺腑,也松弛了劳顿的心绪,怎不让人迷醉于院落中嫩绿的色调和素朴悠闲的境界里。

瓠子清洗干净,用礤床礤成细细的丝,放在盆里,和上面粉,再打上两个鸡蛋,加些清水,用筷子拌成浓稠的糊。微火烧热了饼铛,点上几滴素油, 上一勺面糊,薄薄地摊成一张大饼。随着刺啦刺啦的响声,一股焦香中混合着清新的气息扑鼻而来,整个厨房都弥散着瓠子特有的清香味儿。过上一两分钟用铲子一翻,刚烙好的一面焦黄间隐约可见清嫩的绿丝,稍等片刻,再一翻,一张糊塌子就烙好了。

糊塌子要蘸特定的调料,这可是吃这口儿的点睛之笔。就是把大蒜放些盐捣成蒜泥后用凉开水一激,再兑上鲜美的酱油,点上几滴香油就齐了。不过这里也有个诀窍,就是这“凉开水一激”,倘若缺了这一步,直接用酱油冲,调出来的蒜汁就不辣也不爽利——简单的吃法也可以吃得讲究,吃出精细。

2.

梁实秋认为,饮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还能带来味蕾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

饮食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不管是做菜时的选材和处理烹调、街边小贩的吆喝还是人们对于食物的认可和偏好,都都因为地区的不同而有着明显的区分。

饮食中还包含着个人的独特记忆,故人、往事和故乡的情感都可以寄托在食物的味道里。

懂美食的人,享受的是美食带来的味觉满足,如果在吃的方面,一个劲儿地追求珍贵或者是奇特,那就偏离了美食的真正意义。

看看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介绍的芙蓉鸡片

芙蓉大概是蛋白的意思,原因不明,“芙蓉虾仁”“芙蓉干贝”“芙蓉青蛤”皆曰“芙蓉”,料想是忌讳“蛋”字。取鸡胸肉,细切细斩,使成泥。然后以蛋白搅和之,搅到融为一体,略无渣滓,入温油锅中摊成一片片状。片要大而薄,薄而不碎,熟而不焦。起锅时加嫩豆苗数茎,取其翠绿之色以为点缀。如洒上数滴鸡油,亦甚佳妙。制作过程简单,但是在火候上恰到好处则见功夫。

有一次,别人送了梁先生一只金华火腿,因为火腿太硬,所以拿到肉铺里请老板加工。劈开火腿的一瞬间,老板愣住了,说这么地道的金华火腿,自己已经几十年没有遇到过了。最后,老板忍不住开口,恳求留下爪尖炖汤喝。对于远离故乡的人来说来说,一道故乡风味的美食,足以勾起对故土的怀念。一锅火腿汤,不仅满足了味蕾,还能抚慰思乡的心。

食物,让我们思念一个地方,也会让我们思念一些人、一些事。

3.

《唐鲁孙谈吃》是唐鲁孙文章精选。在这本书中,他将自己的饮食经验真实扼要写出来,填补了饮食资料真空,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食文化的珍贵资料。

唐鲁孙是地道的老北京。他对北京的吃,上自宫廷官府,下到街头小吃,都一清二楚,感情深厚。用北京话说,是个“门儿清”的大吃主。但他对北京菜的态度,却相当清醒公允。他说,北京虽然有很多小吃,但没有能力摆出一桌本地菜的宴席。

除了烤鸭,几乎就没什么地道原生的北京菜。有人说砂锅居的白煮肉就是北京菜,唐鲁孙说,那是满族人在东北时候祭神用的,应该算东北菜。同样的,很多习惯上的北京名菜,都来自清真菜和山东菜。道理很简单,北京从元代建都以来,六七百年人文荟萃,包罗各地饮食,是各地口味的承接者,反而不需要建立特殊的地方食谱。当时的南京也是如此,因为是首都,反倒没有独立成桌的地方菜。

大煮干丝所用的白豆腐干,是明末清初由安徽移民带到扬州的。扬州厨师学徒,都要先学切干丝,片干丝的标准是一块豆腐干片13片,高手可以片出20片来。片好后,竖切的丝,长短粗细要整齐划一。当时煮干丝的汤头比今天复杂,多达几十种。其中有一种是专门用鸡皮煮干丝,味道浓厚。

贾行家老师说,中国理学和禅宗思想都有种说法:玄妙永恒的高深道理,离不开家常日用。这被发展成一种具体的生活态度。

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时代的精神风气,会以缓慢持久的方式,渗透到生活细节里,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和韵律。

那么,一种饮食风格,或者说一类味道,因为时代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食品工业的发展,也是必然要改变的。

我们能把握和珍惜的,永远只是当下。

(摘自木头花开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木头花开启发录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