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百味:兰州的牛肉面

前两天看到新闻报道,说是兰州的某牛肉面店复工开张了,才开张的第一天兰州人民就熬不住了,纷纷出门,哪怕隔着一米排队排了上百米,也非得要吃上这新年的第一口。因为疫情的关系,店家规定只能外带不能堂食,然而,对于兰州人来说,用一碗日思夜想的牛肉面解燃眉之急要紧,哪里还顾得上那么多。何况,大家也都理解,此乃“特殊时期的牛肉面爱情”。

这个新闻给了被悲伤笼罩了好一阵的广大中国人民一丝来自美食的温情慰藉,毕竟,人是铁饭是钢,再怎么难过,也不能被饿死。

兰州牛肉面,早已是兰州的一大品牌标志。不过这个名称在更辽阔的中华大地上,被缩减成了“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一起,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为美食版图里的一时瑜亮。据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兰州拉面。不过这个名称并不受兰州本地人的欢迎。“什么?兰州拉面,兰州没有拉面,兰州只有牛肉面!”尽管只是差了两个字,可兰州人的暴脾气向来不愿意自身版权所有受到半点篡改,何况那还是精髓所在。

在兰州,确实只有牛肉面的存在。这个常住人口不到400万的城市,却有着1300多家牛肉面馆,听说每天都要消耗一百万碗牛肉面。如果没在兰州吃上一碗正宗的牛肉面,是很难体会到那种西北高原黄河穿城而过的热情的。当地人亲切地将牛肉面称为牛大,这是“大碗牛肉面”的昵称。一碗热腾腾的牛大,窝上两个鸡蛋,再淋上些香醋,一口蹿香攒劲的汤头下肚,从喉头直达肠胃,充实饱满的鲜香温暖让胃口得到瞬间的满足,再夹上一筷子筋道爽口带着浓郁牛肉香味的灰面,不管是过路的匆忙还是归家的急迫,都在这一碗牛肉面中逐渐平静下来,这是牛肉面赋予兰州人的踏实与满足。

兰州人好像个个都是拉面高手,面团在案板上啪啪作响后,又到了空中旋转飞舞,三两下就变成了细长的面条,甩进煮沸的锅里烫熟,捞出放到碗中,再加入高汤、牛肉、香菜、白萝卜、辣椒油、蒜苗,就可以上桌供食客享用了。兰州牛肉面面型很多,最细如银丝的称为“毛细”,适合给小朋友或者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吃,少拉一道则成“二细”,粗了一倍,也更劲道,此外还有“三细”、“韭叶”、“薄宽”、“中宽”、“大宽”,可供食客们根据自身喜好任意选择。当然,面型的多寡也给了拉面师傅表演手艺的空间。

一碗好的兰州牛肉面,离不开已被大众认可的行业标准——“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也就是汤头清亮,萝卜白净,香菜蒜苗鲜绿,辣子油通红,面条透黄,各种色彩冲击着食客的视线,香气喷薄,诱惑着早已咕咕叫的肠胃。

“五关六城一碗面,气吞山河一口汤。”在兰州吃牛肉面,就得有兰州人那种侠义万丈的壮志豪情,呲溜入口,气势磅礴。哪怕疫情当前,别挡我吃牛肉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一点艺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川百味:兰州的牛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