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lo 基本原理
滑动窗口与CNN
在介绍Yolo算法之前,首先先介绍一下滑动窗口技术,这对我们理解Yolo算法是有帮助的。采用滑动窗口的目标检测算法思路非常简单,它将检测问题转化为了图像分类问题。其基本原理就是采用不同大小和比例(宽高比)的窗口在整张图片上以一定的步长进行滑动,然后对这些窗口对应的区域做图像分类,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整张图片的检测了,如下图3所示,如DPM就是采用这种思路。但是这个方法有致命的缺点,就是你并不知道要检测的目标大小是什么规模,所以你要设置不同大小和比例的窗口去滑动,而且还要选取合适的步长。但是这样会产生很多的子区域,并且都要经过分类器去做预测,这需要很大的计算量,所以你的分类器不能太复杂,因为要保证速度。解决思路之一就是减少要分类的子区域,这就是R-CNN的一个改进策略,其采用了selective search方法来找到最有可能包含目标的子区域(Region Proposal),其实可以看成采用启发式方法过滤掉很多子区域,这会提升效率。
如果你使用的是CNN分类器,那么滑动窗口是非常耗时的。但是结合卷积运算的特点,我们可以使用CNN实现更高效的滑动窗口方法。这里要介绍的是一种全卷积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网络中用卷积层代替了全连接层,如图4所示。输入图片大小是16x16,经过一系列卷积操作,提取了2x2的特征图,但是这个2x2的图上每个元素都是和原图是一一对应的,如图上蓝色的格子对应蓝色的区域,这不就是相当于在原图上做大小为14x14的窗口滑动,且步长为2,共产生4个字区域。最终输出的通道数为4,可以看成4个类别的预测概率值,这样一次CNN计算就可以实现窗口滑动的所有子区域的分类预测。这其实是overfeat算法的思路。之所可以CNN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卷积操作的特性,就是图片的空间位置信息的不变性,尽管卷积过程中图片大小减少,但是位置对应关系还是保存的。说点题外话,这个思路也被R-CNN借鉴,从而诞生了Fast R-cNN算法。
上面尽管可以减少滑动窗口的计算量,但是只是针对一个固定大小与步长的窗口,这是远远不够的。Yolo算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再是窗口滑动了,而是直接将原始图片分割成互不重合的小方块,然后通过卷积最后生产这样大小的特征图,基于上面的分析,可以认为特征图的每个元素也是对应原始图片的一个小方块,然后用每个元素来可以预测那些中心点在该小方格内的目标,这就是Yolo算法的朴素思想。下面将详细介绍Yolo算法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
整体来看,Yolo算法采用一个单独的CNN模型实现end-to-end的目标检测,整个系统如图5所示:首先将输入图片resize到448x448,然后送入CNN网络,最后处理网络预测结果得到检测的目标。相比R-CNN算法,其是一个统一的框架,其速度更快,而且Yolo的训练过程也是end-to-end的。
具体来说,Yolo的CNN网络将输入的图片分割成SxS个 网格,然后每个单元格负责去检测那些中心点落在该格子内的目标,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狗这个目标的中心落在左下角一个单元格内,那么该单元格负责预测这个狗。每个单元格会预测B个边界框(bounding box)以及边界框的置信度(confidence score)。
所谓置信度其实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这个边界框含有目标的可能性大小,二是这个边界框的准确度。前者记为Pr(object) ,当该边界框是背景时(即不包含目标),此时Pr(object) =0 。而当该边界框包含目标时,Pr(object) =1 。边界框的准确度可以用预测框与实际框(ground truth)的IOU(intersection over union,交并比)来表征,记为 IOUtruthpred 。因此置信度可以定义为Pr(object)*IOUtruthpred 。很多人可能将Yolo的置信度看成边界框是否含有目标的概率,但是其实它是两个因子的乘积,预测框的准确度也反映在里面。边界框的大小与位置可以用4个值来表征: (x,y,w,h) ,其中(x,y) 是边界框的中心坐标,而w 和 h 是边界框的宽与高。还有一点要注意,中心坐标的预测值 (xy) 是相对于每个单元格左上角坐标点的偏移值,并且单位是相对于单元格大小的,单元格的坐标定义如图6所示。而边界框的 w 和 h 预测值是相对于整个图片的宽与高的比例,这样理论上4个元素的大小应该在[0, 1] 范围。这样,每个边界框的预测值实际上包含5个元素: (x,y,w,h,c) ,其中前4个表征边界框的大小与位置,而最后一个值是置信度。
还有分类问题,对于每一个单元格其还要给出预测出 C 个类别概率值,其表征的是由该单元格负责预测的边界框其目标属于各个类别的概率。但是这些概率值其实是在各个边界框置信度下的条件概率,即Pr(classi|object)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一个单元格预测多少个边界框,其只预测一组类别概率值,这是Yolo算法的一个缺点,在后来的改进版本中,Yolo9000是把类别概率预测值与边界框是绑定在一起的。同时,我们可以计算出各个边界框类别置信度(class-specific confidence scores):
边界框类别置信度表征的是该边界框中目标属于各个类别的可能性大小以及边界框匹配目标的好坏。后面会说,一般会根据类别置信度来过滤网络的预测框。
总结一下,每个单元格需要预测(B * 5 + C) 个值。如果将输入图片划分为 S x S 网格,那么最终预测值为S x S x (B * 5 + C) 大小的张量。整个模型的预测值结构如下图所示。对于PASCAL VOC数据,其共有20个类别,如果使用S = 7,B = 2 ,那么最终的预测结果就是 7x7x30 大小的张量。在下面的网络结构中我们会详细讲述每个单元格的预测值的分布位置。
网络设计
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然后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网络结构参考GooLeNet模型,包含24个卷积层和2个全连接层,如图8所示。对于卷积层,主要使用1x1卷积来做channle reduction,然后紧跟3x3卷积。对于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采用Leaky ReLU激活函数:max(x, 0.1x) 。但是最后一层却采用线性激活函数。
可以看到网络的最后输出为7x7x30 大小的张量。这和前面的讨论是一致的。这个张量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如下图所示。对于每一个单元格,前20个元素是类别概率值,然后2个元素是边界框置信度,两者相乘可以得到类别置信度,最后8个元素是边界框的 (x,y,w,h) 。大家可能会感到奇怪,对于边界框为什么把置信度c 和 (x,y,w,h) 都分开排列,而不是按照 (x,y,w,h,c) 这样排列,其实纯粹是为了计算方便,因为实际上这30个元素都是对应一个单元格,其排列是可以任意的。但是分离排布,可以方便地提取每一个部分。这里来解释一下,首先网络的预测值是一个二维张量 P ,其shape为 [batch, 7x7x30] 。采用切片,那么P[:,0:7*7*20] 就是类别概率部分,而 P[:,7*7*20:7*7*(20+2)] 是置信度部分,最后剩余部分P~[:,77(20+2) :]~ 是边界框的预测结果。这样,提取每个部分是非常方便的,这会方面后面的训练及预测时的计算。
网络训练
在训练之前,先在ImageNet上进行了预训练,其预训练的分类模型采用图8中前20个卷积层,然后添加一个average-pool层和全连接层。预训练之后,在预训练得到的20层卷积层之上加上随机初始化的4个卷积层和2个全连接层。由于检测任务一般需要更高清的图片,所以将网络的输入从224x224增加到了448x448。整个网络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损失函数的分析
下面是训练损失函数的分析,Yolo算法将目标检测看成回归问题,所以采用的是均方差损失函数。但是对不同的部分采用了不同的权重值。首先区分定位误差和分类误差。对于定位误差,即边界框坐标预测误差,采用较大的权重 λcoord=5 。然后其区分不包含目标的边界框与含有目标的边界框的置信度,对于前者,采用较小的权重值 λnoobj=0.5 。其它权重值均设为1。然后采用均方误差,其同等对待大小不同的边界框,但是实际上较小的边界框的坐标误差应该要比较大的边界框要更敏感。为了保证这一点,将网络的边界框的宽与高预测改为对其平方根的预测,即预测值变为(x,y,,) 。
另外一点时,由于每个单元格预测多个边界框。但是其对应类别只有一个。那么在训练时,如果该单元格内确实存在目标,那么只选择与ground truth的IOU最大的那个边界框来负责预测该目标,而其它边界框认为不存在目标。这样设置的一个结果将会使一个单元格对应的边界框更加专业化,其可以分别适用不同大小,不同高宽比的目标,从而提升模型性能。大家可能会想如果一个单元格内存在多个目标怎么办,其实这时候Yolo算法就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来训练,这也是Yolo算法的缺点之一。要注意的一点时,对于不存在对应目标的边界框,其误差项就是只有置信度,坐标项误差是没法计算的。而只有当一个单元格内确实存在目标时,才计算分类误差项,否则该项也是无法计算的。
综上讨论,最终的损失函数计算如下:
1objij和1noobjij分别代表网格内有无物体时的示性函数,损失函数的第一项相当于做的是对bbox的中心点坐标的平方误差,容易理解。
而第二项是bbox的长宽,它是相当于做了开根之后在进行计算平方误差,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小目标的物体的长宽预测更准一些,假设长宽的误差是0.1,对大物体来说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小物体来说,可能这个误差就比较致命了,对于0-1之间的数值做开根运算,得到的数值是会变大的,有助于预测。
第三项和第四项针对的是不同框的置信度,因为YOLO V1中,一个网格只预测一个物体,所以置信度高的被认为含有物体,低的被预测为不含物体。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两项前面有一个系数 λcoord和λnoobj前者取5,后者取0.5,因为我们更关注有物体的bbox,但也不能完全忽视不含物体的bbox;而最后一项是计算当前网格所属类别的,实际上也能使用交叉熵,但是作者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框架,采用了回归的计算方法,这样整个损失函数都是回归形式的,更加的和谐统一。
网络预测
非极大值抑制算法 NMS
在说明Yolo算法的预测过程之前,这里先介绍一下非极大值抑制算法(non maximum suppression, NMS),这个算法不单单是针对Yolo算法的,而是所有的检测算法中都会用到。NMS算法主要解决的是一个目标被多次检测的问题,如图11中人脸检测,可以看到人脸被多次检测,但是其实我们希望最后仅仅输出其中一个最好的预测框,比如对于美女,只想要红色那个检测结果。那么可以采用NMS算法来实现这样的效果:首先从所有的检测框中找到置信度最大的那个框,然后挨个计算其与剩余框的IOU,如果其值大于一定阈值(重合度过高),那么就将该框剔除;然后对剩余的检测框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处理完所有的检测框。Yolo预测过程也需要用到NMS算法。
下面就来分析Yolo的预测过程,这里我们不考虑batch,认为只是预测一张输入图片。根据前面的分析,最终的网络输出是 7x7x30 ,但是我们可以将其分割成三个部分:类别概率部分为[7,7,20] ,置信度部分为 [7,7,2] ,而边界框部分为 [7,7,2,4] (对于这部分不要忘记根据原始图片计算出其真实值)。然后将前两项相乘(矩阵[7,7,20] 乘以 [7,7,2] 可以各补一个维度来完成 [7,7,1,20]x[7,7,2,1] )可以得到类别置信度值为 [7,7,2,20] ,这里总共预测了 7x7x2 = 98 个边界框。
所有的准备数据已经得到了,那么我们先说第一种策略来得到检测框的结果,我认为这是最正常与自然的处理。首先,对于每个预测框根据类别置信度选取置信度最大的那个类别作为其预测标签,经过这层处理我们得到各个预测框的预测类别及对应的置信度值,其大小都是[7,7,2] 。一般情况下,会设置置信度阈值,就是将置信度小于该阈值的box过滤掉,所以经过这层处理,剩余的是置信度比较高的预测框。最后再对这些预测框使用NMS算法,最后留下来的就是检测结果。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NMS是对所有预测框一视同仁,还是区分每个类别,分别使用NMS, Ng在deeplearning.ai中讲应该区分每个类别分别使用NMS,但是看了很多实现,其实还是同等对待所有的框,我觉得可能是不同类别的目标出现在相同位置这种概率很低吧。
上面的预测方法应该非常简单明了,但是对于Yolo算法,其却采用了另外一个不同的处理思路(至少从C源码看是这样的),其区别就是先使用NMS,然后再确定各个box的类别。其基本过程如图12所示。对于98个boxes,首先将小于置信度阈值的值归0,然后分类别地对置信度值采用NMS,这里NMS处理结果不是剔除,而是将其置信度值归为0。最后才是确定各个box的类别,当其置信度值不为0时才做出检测结果输出。这个策略不是很直接,但是貌似Yolo源码就是这样做的。Yolo论文里面说NMS算法对Yolo的性能是影响很大的,所以可能这种策略对Yolo更好。但是我测试了普通的图片检测,两种策略结果是一样的。
摘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3252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