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星9班第一课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本次学习,除了几位老师准备的课程带来的宏观思考与启迪外,近40多名同学也带来了课堂以外的碰撞。创业者平时使用显微镜审查业务流程之后,在未来之星通过行业纵横向的探讨,调动宏观上的望远镜,对于战略的判断力提升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陈丽教授的分享带来了关于近期政策调控以及国家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也从是否有学上转移到了优质个性化教育需求无法被满足的情况上,虽然近期政策频出,校外教培对于校内教学老师也有着一定干扰,但需求依然客观存在,这是教培行业一个洗盘的阶段,也是一个相互了解阶段,标准化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孩子个性化的教育需求,还是需要调动社会力量一起来参与。与此同时作为教培工作者也要积极参与对话,客观反馈需求。

20年疫情带来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在线教学实践,互联网成为教育的第三空间。对于互联网远程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过去文字教材有三大局限性:

1、印刷和文字符号只是人类一种符号,倡导先学知识再做迁移。

2、内容过于标准化,一致性强,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

3、知识生产与知识应用是脱节的但互联网可以把所有的知识智慧汇聚,且知识应用的过程也因为被记录会成为新知识生产的过程。

关于后面两场分享,来自于投资方的视角,核心的收获点及思考:

1、腾讯所投企业家的几个核心素质:很强的热情、深度思考非常重要、团队及组织获取资源的能力(一个CEO要不断寻找专业能力比自己更强的人)

发现机会是很简单,要跳进去把事情做到位是不容易的,深度思考很重要却不容易获取,需要持续训练。

2、蓝象资本关注哪些赛道及青睐哪一类创业者?

远离巨头的赛道,所有的创新都来自于远离巨头的边缘创新,例如对外汉语、下沉市场、职业教育、产品出海,如果不是一年十倍的项目,要注意联盟的重要性

蓝象选择:创始人够强、拥有安全边界、善于取势或融合社会资源的能力

3、在一家公司孵化第二曲线的成功要素是什么?

1)孵化新项目需要一个综合性的人,理解新产品也能保持于老产品的距离

2)公司选择创新点的方向,先扩年纪还是先扩科目,扩不同的价值网络会更难

3)保持合适的关系,给充足的资源,公司的核心能力有部分是可以迁移的。

在彭壮壮老师分享中提到,中国前100名应用的累积时间:40亿小时,45万年,20年底全球物联网终端数量大概是117亿,超过手机终端(地球人平均1.5个),人工智能通用模型参数1750亿个,接近银河系恒星的数量,从蒸汽机时代到电力系统到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迭代带来结构性断点,蕴含更大发展机会。因为互联网的协同作用,生产关系与经济组织正在重构,公司和雇佣制关系再起出现后一个多世纪里一直是效率和规模的最佳平衡,但智能平台和AI技术又带来了新的模式,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涌现大量智能平台+自组织的商业模式,例如滴滴、美团、抖音、快手等,通过互联网的聚合作用, 非雇佣关系也能产生良好的协作,并迸发出全新的生产力。

思考:教育领域也会出现更多的基于智能数据平台的网络协同网络,通过非雇佣关系的产出有价值的内容,例如喜马拉雅,coursera等。趣配音要加速成为中国最大的语言学习社区。

白老师的分享:在创业过程中最难忘的转折点?

1、09年做在线教育,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19-16亏了6年,没找到可持续的满足用户需求的模式,17年对于生产关系重新分工,把教和育,学和习进行了拆解,推出了双师大班模式,才跑通了

线下续报率90%,线上录播峰值47%,始终上不来

K12学习还是逆人性的,录播课过于随意,上课率太低,转双师直播后,3固定,完课率提升,续费率提升到50%以上

2、11年的政策风波

市教委约谈47家机构,明确下周开始全部叫停上课,北京学而思收入占到87%,利润是97%,10年刚上市,危在旦夕

3、14年做未来之星

发现了自己的短板,近330多名参与课程,教育行业是一个繁星点点的行业,挺美的,有足够创新的机会,没到太多网络效应和马太效应

小结:

1、方向要对,否则努力再多,也基本白费

2、新旧世界,疫情前后,是两个世界

3、企业管理,用好显微镜和望远镜,延迟满足是因为看足够长远

决定一家企业发展的两个要素:

1、底层的算法,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输入信息的质量和密度(多出来走走,多做行业交流)


总结:教育行业是一个繁星点点的行业,没有那么多的网络效应和马太效应,在大环境的背景下,我们要敢于担当也敢于变革,正如第一天陈丽教授所言:德育不是体制内的事情,所有的教培机构,在立德树人上,也责无旁贷,大家一起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来之星9班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