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那道窄门--"桐下写吧"挑战21天写作第二周总结

学习有学习的高原期,工作有工作的倦怠期,写作有写作的艰难期。

挑战21天写作,第一周会有新奇感,再加上日常会积累一些材料,只要动笔,不愁没有写的内容。第三周,思路已经打开,手感已经写出来,也不会太发愁。独独第二周,新鲜感已过,手还没有写熟。今天写什么?怎么写?什么时候写,我都写了一周了,怎么看不见自己的长进呢……一个接一个的困扰。

第二周,犹如一个长长的狭窄的通道,没有欣喜,没有鼓励,没有光亮,远远地看着那道窄门,艰难地前行。

挑战第十三天的晚上,家里网络出了毛病,我上传作业后才发现:超过了当天十二点。只好遗憾地宣布:我第二轮挑战失败!

表面上我有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为自己的失败开脱,实际上,真正失败的理由是自己。

首先是我自己没有安排好时间,明明是周六,非要拖延到很晚才写,要是早早地写好,即使网络出故障,有机会补救。

其次,我的觉察力偏弱。深夜写文,挑战有时间限制,我在弄网络时完全没有觉察时间到了。我的手机与电脑有隔空传送的功能,时间紧迫时,本可以先传作业再弄网络。时间感和临时应变能力都有很大提升空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对挑战的重视不够。如果我足够重视,完成挑战的任务应该主动排列在我的日常事务的前面,就像吃饭喝水一样重要。一天不吃不喝,肯定难受之极。到了晚上还没写,应该有难受之感。写已经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不仅仅是完成作业。

反思自己,再回顾本周写吧的总体情况,不由得有三问三答,权作本周读吧小结:

一问:我们写什么?

从大家每天交来的作业可以看出,什么都可以写。写课堂,课例观察,课后反思,教学再设计,案例梳理等均可入文;写学生,孩子的喜怒哀乐,牵动老师的心,那就我手写我心。写亲人,写好友;写美食,写游玩;写家里,写外出。写紧张与忙碌,写悠闲与自在⋯⋯

张文质老师说:写的本身比写什么更重要。要用写作来克服对写作的恐惧。那就不带任何功利,不惧任何外在评判地、自由地、畅快地写起来。

二问:怎么写?

首先是时间的安排。我们可以从钟杰老师那里获得启发:别人看电视,她在写作;别人在聊天,她在写作;别人在刷朋友圈,她在写作。家里休息时她在写;学校工作时抽空也在写;飞机上、火车上、公交车上,她也在写。(题外话:现在这篇总结,我正在公交车上用手机写。)钟杰老师不是过的"苦行僧"的生活,相反,她也刷剧,她也聊天,她也做家务,她也游玩,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至于她怎么做到的,这里暂且不表。钟杰老师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出十几本书,大量的碎片化的时间的利用应该起到很大的作用。也许我们学不了钟杰老师那种彪悍的人生,至少我们可以学习利用很多碎片化的时间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其次是写作方式的选用。主题式写作与自由练笔相结合。故事,诗歌,散文,随笔,论文,研究报告,甚至是类似于欧小丽老师的《小事收录机》,或者干脆记记流水帐,都可以尝试。

至于写作技巧,身边不乏相关资料,我们抽空看看,学一招用一招,招数多了自然会灵活运用。

积累,思考,写作,慢慢地就如张文质老师所说:要努力写出属于自己的句子,写出属于自己的腔调。

但是,张老师还说:“写作最重要的是真实。”真实地体察,真实地关照自己的内心。有真实的思考,有真实的立场。技是写作的外衣,对生命的深度思考与全面理解才是写作的内核。

三问:为什么写?

这个问题,一千个写作者会有一千个答案。我留在这份总结里,大家一起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吧。

恭喜穿过窄门的朋友,走向开阔。挑战失败的朋友,继续加油,我是你们中的一员,陪着你们,继续穿越窄门!

你可能感兴趣的:(穿过那道窄门--"桐下写吧"挑战21天写作第二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