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拜忏

       昨天是下元节,水官大帝圣诞日。天官、地官、水官即三官大帝,又称三元天尊,是道教最早期供奉的神灵。道教《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就连飞升成仙、神仙的升降也是由三官大帝管理。既然说水官解厄,顾名思义就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十月十五日既是水官大帝圣诞,亦是为众生解除厄运之时。此日除设坛建醮,亦可诵经礼忏。

       人们在有生之年总想着拜神祈福,却不知对自己所犯过的恶行进行悔改。末道愚见,道教的设立不是为众生提供祈福的需要,而是引导众生端正品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曾听一位道长提起,有位善信年年祈福,观中大小法会从不缺席。有天她爱人连逢厄运,想通过法事进行解决,当他们一起跨进观门的时候,道长就发现此人连逢厄运是有原因的。行为乖张、语言粗鲁,对神灵一点敬畏之心都没有。道长碍于善信的请求,用心做了解厄法事,法事很圆满,但是此人照样厄运临身,为何?法事不灵还是道长没有用心?都不是!此人回去之后照样我行我素,横行霸道,欺压良善,对之前出现的厄运完全没有一点警惕,总觉得花钱拜了神,自然会有神佑。却不知,众神并不缺谁的一炷香火。祖天师创教之时就教育信众虔心忏悔自己的过错,悔过才能自新。忏悔是做为一个人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不论自己这一生之中是否犯了过失,都应该忏悔。

       被大众熟知的《太上感应篇》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经文中提到,每日有司过之神会根据人们的功过来做福寿上的计算,有了这等畏惧后,人们才会因此去反思自己行为的对错。忏悔的意义不在于去计算自己做了多少错事,而在于能够从每一日的计量中明白错的根源是什么,从而为之后的行为提供规范、敲响警钟。《感应篇》中又言“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道教的忏悔不是单纯地希求神明能够赦免罪过,而是更加鼓励人们以善行的力量来改变因曾经的错误而造成的恶果,从而积功累行,求得福报。

        昨天诵经礼忏的时候有个很神奇的事情,在请水官大帝降临法坛和送圣回宫时,山上下了一阵小雨,就像经文中所写一样:“宣演灵音毕,诸仙返上穹。灵光除横厄,甘露降真风。复命骊龙驾,遥还太室宫。水官归洞府,福禄赐无穷”。这一神应意味着昨天参加诵经拜忏的善信是“一心归幕”真忏悔。

       愿天尊慈悲,善信人等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恐积所犯,杀害贤良,元逆丑恶,非人所行,淫色盗窃,败人成功,离人骨肉,夺人所崇,为子不孝,为臣不忠,悖逆君主,攻伐师宗,上不敬天地,下不敬鬼神,訾毁大道,亵慢灵文,口是心非,扬己嫉能,轻慢四大,触秽三光,恶口两舌,馋击善人。种种罪咎,无量无边,躬对道前,尽诚忏悔。伏愿下元众圣、察命童子、善恶功曹、十直神仙,录其罪目,改作斋功,上奏天曹。当令善信人等所忏罪愆。随念消除,悉皆解脱。九玄七祖,遽至上生;一切有情,同登道岸。

       至心稽首礼,无上虚皇正真三宝。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拜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