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 所以热烈
——给时间加个阀门
语文研课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林州的李丹,是今年的新学员。非常感谢陈娥组长给我这一次机会,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感受。
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因为热爱,所以热烈——给时间加个阀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这段时间的学习感受。
一、因为选择,所以珍惜
2019年4月21日开通了我的个人公众号“丹心赤忱”,用文字记录下我的第一篇成长足迹,那时起在内心有了专业成长的自我觉醒。当你走到一条非同寻常的道路上时,你便会遇见不同寻常的人。一路上的朋友在采用各种方式不断地努力,有的方向明确,有的野蛮生长,有的在自我修渡。
那个时候对新网师早有耳闻,但也是望而却步。2019年的冬天我自费参加了一次外出学习,在省人民大会堂听了干国祥老师的专题报告,热血沸腾,原来教育还可以这样!
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解读,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中,渐渐发现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新网师的优秀学员,她们的专业素养已经远超我的想象,不仅在专业成长中逐渐明晰了自己的方向,而且在专业深度的表现上也是有目共睹的。由内而外地散发着教育自信的气息。
这里所说的朋友是指因为有共同的成长愿望而走到一起的全国各地的朋友。她们在一起经常谈论到的是:这周你的作业是什么等级。会为较低的等级而沮丧,也会因为良好甚至合格高兴半天。那会儿我就在想:她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在我未知的世界里她们如此乐在其中。
渐渐地,我开始问自己:为什么我不可以?
机遇往往真的会在你所想之时,扑面而来。假期校长往学校群里发了新网师招聘学员的信息,感觉一直向往的地方这么近,又那么远,担心自己不行,我当时咨询了身边参与新网师学习的朋友,她就回复了我两句话:一句是感兴趣的话可以试试;一句是学习任务不算轻松。我慎重考虑后,决定趁着年轻,再逼自己一把,不得不承认,在团队中学习确实能够加速成长。
我深知专业的成长,离不开阅读、写作和课堂,虽然也跟着几个团队一起成长,但是在专业度和深度上,感觉自己欠缺的不少,需要一个更专业的团队引领。
成长的路上,必定是需要脱胎换骨的,我已做好万分的准备,迎接着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在焦急地等待中,2月10日我成功成为了新网师2021级的一名新学员,加入QQ群以后我生怕错过任何一条消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浏览信息,也在第一时间写下了发自肺腑的短文《小期待中谈热情》,描述了自己得知加入新网师的内心感受。
入群以后,我很少说话,但是我在反复阅读着相关规定,生怕哪一句话理解不到位,有疑惑的地方就会跟熟悉的朋友一起商讨一下,我认为这样自己才能理解得更深刻一些。我记得陈娥组长在第一次直播中,说到了一些注意事项,其中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要认真阅读规定,避免无效的提问。多反思,默默做事就可以了。在行走中逐渐明确了自己教育的真正目的,一切都会为你让路的,因为走得扎实,才会有专业的底气。
二、因为珍惜,所以用心
有了这样高标准的一个学习平台,在提升专业的过程中,努力找到职业的认同。我始终相信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拥有工作激情和人生快乐的重要源泉。只有尊重自己的教师职业,才是善待生命、寻找工作热情和人生快乐的最好方式。
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并不难理解。被认同的前提一定是自己的专业厚实,两者又是互相作用的,专业有了底气,才会被认同,才会有归属感。当然了,同时对教育事业又时刻充满热情,有史以来,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无不因为热忱而成功的。
试想我们教师的工作,平凡、琐碎、辛苦,只有拥有热情的教师,才能享受教育工作独有的快乐。也有人说,从职业素养的角度看,教师的人生应该是激情燃烧、乐观憧憬的人生,应该是一个能够享受教育幸福的快乐人生。
这样深刻的体会,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逐渐领悟到的。如何能够达到这样的状态,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知必须深耕课堂,于是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我选择语文研课,第一时间购买了研课组推荐的三本书。
仔细阅读语文研课的相关规定后,给自己列了一个计划,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坚持每日阅读打卡,虽然语文研课的打卡不是硬性规定,但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截止今天为止,我的每日打卡无一遗漏。
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坚持下去却是需要极大的能量的,我最大的能量是来自咱们团队的小伙伴,不是有句话说得好: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义务为我们服务的几位老师每天在阅读打卡内容,批改作业,甚至还有很多背后我们所不知道的艰辛,为什么她们如此执着?我觉得她们已经探寻到了教育的初心,在互相激励中,让抱团成长的氛围更浓烈一些,更重要的是对教育负责,对孩子负责,对自己的负责,对我们的负责,对团队的负责。
阅读和写作,可以说是教师成长的快速通道。在新网师的语文研课组,不管是孙静老师,还是陈娥组长,从她们的讲述过程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她们的专业自信,而且她们都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从研课的一点一滴做起来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有位历史老师在讲一节课时,课上得非常出色,极具感染力,甚至吸引了不少学员以及教育局的导视员。课后在向这位历史老师询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的回答是: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大家对这个案例并不陌生,怎样进行这样的备课?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我将自己的热情献给对专业成长的渴望上,将我的正能量传递给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甚至是身边的亲人、朋友和同事,因此身边一起成长的朋友越来越多,互相鼓劲儿,彼此监督,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认知。取他人之长,来鞭策自己,我们在一个极其良性循环的生态圈中向上发展。这一切都关乎于对教育的热忱,对孩子的负责。
我记得在上高中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过一句话:你看不到的是,别人在你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学习了。24小时,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公平的,我给今天的分享加了一个副标题是:给时间加个阀门。也就是说在完成一项事务的时候,一定要有管控时间的意识,给零零洒洒的时间加上阀门,给漫无目的的消耗加上阀门。拿我们每两周一次的新网师作业来说,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确实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任务,每一次的作业将近都在1万字——1万5千字左右,如果集中在一个时间点完成,确实不能保证质量。但是如果将作业分摊在每天的碎片化时间,慢慢累积,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全国著名班主任田冰冰在阐述教师的时间管理时谈到这些内容:
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时间管理的理论,他指出,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处理上,需要很好地安排时间。一个好的方法是建立预约。建立了预约,自己的时间才不会被别人所占据,从而有效地开展工作。
对于我们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时间,同样也可以按照这样的原则有所区分。紧急而重要的事情常常是火烧眉毛的,毫无疑问要马上做;紧急不重要的事情交派给得力班委做;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可将此类工作合理转化成让学生锻炼的平台,放手学生团队轮流做;老师腾出的时间,来做不紧急很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些不紧急很重要的事情的背后,是一个人专业态度和专业素养的体现。
反观我们的阅读、写作和作业,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但是却很重要。我们有了这样的意识,就会逐渐从无效的事务的挣脱出来,把更多的专注力放在这些重要的事情上。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我们要始终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时间的精准把控关键是需要我们自己的行动力。因为热爱,因为有成长的欲望,才会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审视自己,不断地进步。
三、因为用心,所以提升
加入新网师后,认真阅读了语文研课团队推荐的书目,每周五的讲座也是在边做笔记边思考中进行着,令我无比欣喜的是,对于研课,孙静老师在第一次讲座中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本来在迷茫中不知如何开始,在反复回放孙老师讲座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加上团队里几位老师无私地给我们分享了她们自己的优秀研课内容,感动之余怎能不用功呢?
记得陈组长分享了一次自己写了一半的作业,我打开以后的就震撼了,对于一篇古诗的研课,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对去寻找设计点,从分析整体到局部聚焦课时目标,表格化的形式让人一目了然。感动之余是膜拜,我也暗暗下定决心:努力向优秀老师学习,虽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做事。
我将群内陈娥老师和屈小娥老师的课例下载,一遍一遍研读,在她们的文字中我读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屈老师在进行学情分析的版块,让我如沐春风。从写字、朗读、理解能力入手,分析了学生已具备的能力、学习本课可能存在的障碍以及解决方法、本课预设能力提升点,以此为鉴,我自己在研课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的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分析学生的过程中,我努力把自己当成学生,回想已经学过的和未学过的,再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来分析,这样在备课的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备学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所以,学习是第一生产力。有了这样精细化地引领,对于自己的研课也有了方向,给我触动最大的是表格化、条理化,以及超强的整合力,如何在洋洋文字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就需要在研读的过程中寻找适当的形式。
有了这样基础性的学习,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虽说我的研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我在每一次研课的过程中都有新的感悟,一点一点将自己的视野打开,才会有细微的进步。例如在第二次研课作业《红楼春趣》中我尝试着分析练习题,从练习题考察的角度来丰盈自己的设计;再如第三次作业《青山处处埋忠骨》中学写课后自评。关于这一点我是深受孙静老师专题讲座的启发,我记得她说过:课后反思可以直接批注到设计上,不要把它当作是一种形式,这样更直观,对自己的提升更大。在自评中,跳出来看自己的课堂,收获的不是一丁半点,接下来的工作安排中要上一节公开课,我准备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进行再设计,结合自评中的反思再实践。
优秀作业共同的特点就是扎实,每一个字都是有力度的,经过自己的反复琢磨,不断推敲,一点一点形成的。切不可忽视这个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每一步都算数。所以说,我们的用心程度是和分数成正比的。
经过这段时间关于研课的学习,对于我自己来说,似乎也入了点儿门道,不管是在备课中,还是在读名师的课例中,关注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似乎跟自己的阅读收获打通了。学以致用就是在这样的点滴中慢慢积淀起来的。
怀海特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就是解放心灵。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内化成自己心目中教育的朝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热爱,就会活得热烈。
最后想分享给大家一句我一直激励自己的话,我们共勉:我不确定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但是我想就这样努力下去,看看自己到底会怎样!
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