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自我管理

图片发自App


临近年终,回顾2018的收获成长,有诸多不满意,深层分析皆与自我管理不到位有关,以下三方面2019有较大上升空间。

第一,关于时间管理。我把时间分为晨起写作,单位工作,下班在家三部分。早上2小时用于写作输出,精力相对集中,但产量不高。原因是主题不明,下笔前浪费太多思考时间。文章好坏还在其次,不能迅速树起靶子,不能提出好问题是时间利用率不高的关键。

一天24小时,上班占去8小时,期间容易出现意识上的松懈,忽视时间的成本。如何工作,假若重点不突出,不做规划和细分,极易出现精神懈怠,注意力缺失。为此,工作中的时间管理突出四件事:

一是推销宣传公司。进一步嵌入市场,扩大影响力是公司成长的生命线。走出去,采取不同方式扩大市场是公司生存的关键。因此,每天至少通过不同形式向熟悉的朋友,陌生的市场发出信号,让更多企业了解公司主营项目,增大未来潜在的合作空间。

二是精心打磨产品。对分管业务,主动打磨文案创作,找准客户需求,提供满意的策划或相关产品。工作量少时,有意识创造市场需求,对客户还未意识又所需的视觉产品进行构想,积极引导市场,占得先机。另,针对工作性质特点,学习不懂不会的专业知识,拓宽信息面与通识范围,让自身素质更具专业化水准。

三是补齐短板弱项。对内部运转而言,员工欠缺专业化知识,必须采取外请专业人士或学习深造的办法,提升素质,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列出公司业务学习计划,普及专业性知识,比如财务、法务、营销和趋势分析等等,规定周三16:00—18:00为业务学习。

四是定时反馈进度。周日22:00公司微信群发布《周工作计划》,工作日22:00群内发布个人工作完成情况及次日工作计划,降低内部人员沟通成本,提高效率和工作完成质量。

下班到家,3、4小时陪伴家人时间做到有效利用,与女儿互动,与爱人交流。耐心倾听女儿主动愿意说的那些琐事,与爱人沟通工作、孩子和她关心的话题。余下时间看读,计划每周读书不少于一本。从2018年读书量来看,一个星期集中读完一本书已是很不错的结果。读书心得以公众号形式输出。双休日至少完成四件事:打扫卫生、采购副食、下厨做饭和陪伴孩子家人户外游或看电影。

以上时间管理,精简为:1、23点前,确定次日写作主题,明确创作方向;2、当日工作突出3件事,以《工作日报》形式反馈,包括对外推介公司、完成分管工作、学习专业知识;3、双休日4件事(略)。

第二,关于深度学习。于我而言,学习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学习重要性不必赘言,问题是如何有效学习,如何学以致用。回顾2018,对无用之学态度过于轻浮,动作过于迟缓,对有用之学却避之唯恐不及。这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怪现象,深入剖析可知,多数学习内容不是自己找来的,而是牛人推荐的网上付费内容。毫无疑问,这些精彩课程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格局,拓宽思维和知识边界,但这些课程缓解的是知识焦虑,并非工作急用急需。因此学起来轻松自在,没有压力,加之音频制作精良,声声入心入耳,不知不觉占去大量空余时间。如果把大脑比作饥饿的肠胃,一旦有知识型营养摄入便不再发出额外求知信号,待工作真正所需的信号发出,大脑已经变得麻木,不再愿意耗费更多能量与精力。

分析发现,大脑一直在支配自己做容易做的,不太耗费脑力的事,自己身处舒适区而不自知。专业的学习难,无用之学易,大脑用战略上的勤奋掩盖战术上的懒惰,且无用之学均为付费栏目,损失厌恶也在其中推波助澜,导致有用之学迟迟无法开启。

回顾听到的音频栏目,当时津津有味,过后几乎没有印象。泛泛而学,泛泛而听,记忆模糊,那怕听后写一句感想都好过不了了之。学习如同谈恋爱,你不用心,你不专情,无用之学还是有用之学都不会给予真情回馈,一面之缘的学习,终将形同陌路。之所以突出深度学习,是想让学习内容与自己发生强联接,在生活场景中反复出现。

一是凡学习内容,即使是一条评论,也要加入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拿出观点,通过朋友圈或留言的形式转化为自己的认识。采取缝合的办法,将学习内容与原有知识缝合在一起,长在一起,进入个人知识架构或体系,合成一体。

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看书或阅读手机文字,旁边放置笔记本,重点概念,新知识同步记录,反复理解消化,可利用个人公号,推送“学习心得”,目的重视所学内容,不轻易放过,实现学习内容最大化。

三是输出是最好的学。不捂着盖着,不怕丢人丢脸,针对学习感悟和理解进行深入探讨,将个人公号变成学习的有效平台阵地,与网友互动交流,公布学习心得,扩大写作主题,将写作变得不再狭窄局限。

四是注重研究式学习。有目标,有方向,针对公司发展遇到的瓶颈和难点,都当成课题来研究,集思广益,在解决问题中增进理解,在深入学习中找到方法,在具体行动中走出困境。

第三,关于习惯养成。“如果你每次做某件事之前都需要思考一下,那么你很可能无法长久地坚持做这件事。”规律化地生活,自动化的执行,将省下许多决策精力。时间管理,深度学习得以实现,必须用固定化的习惯作为保证,否则难以维持。这里有一个科学用脑问题。

一是固定的时间、地点做同一种工作。从写作得到启发,灵感不是突然降临的,而是每天坚持写,形成良好的习惯,时间叠加,数量加大,灵感自然出现的概率增多。提高大脑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办法,是在固定时间跟固定地点做同一种工作,让大脑形成习惯和记忆,再次做相同工作时,大脑不会出现抵触和排斥。

二是像上课一样工作和休息。我们上学的时候大脑运用的时间和频率最多,而且没有出现倦怠,工作后,却把45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的学习模式丢掉了。若提高大脑效率,可采取板块式工作模式,像上课一样工作,中间增加10分钟休息。

三是运用微习惯。习惯不易养成,但是可以降低习惯的门槛,比如一天写作1000字,改为写50字,低目标容易形成,而实际上不会只写50字结束。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所以不会有太大心理负担,马上可以开始。习惯养成的标志是没有抵触情绪,无须考虑纠结,不再担心完不成,很容易实现常态化。

以上三点,无法囊括自我管理的全部,如果2019年这些方面都有所调整和改善,工作效率,工作业绩,个人家庭和自我成长都会向前迈出一大步。这不仅仅是过去一年的反思,更是新一年的目标方向。自我管理指标全新开启,答案将在2019年末全面揭晓。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2018∣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