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重要知识点集合(容器)

  • 目录

    • 说说常见的集合有哪些吧?
    • 说说List,Set,Map三者的区别?
    • Arraylist 与 LinkedList 区别?
    • ArrayList 和 Vector 的区别?
    • 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
    • Concurrent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
    • HashMap 和 HashSet区别?
    • HashSet如何检查重复?
    • HashMap相关题目!!!
      • HashMap的底层实现
      • HashMap 多线程操作导致死循环问题(疑问)
      • HashMap的扩容操作是怎么实现的(疑问)
      • HashMap是怎么解决哈希冲突的?
      • HashMap在JDK1.7和JDK1.8中有哪些不同?
      • 分析HashMap的put方法?
      • 分析HashMap的get方法?
      • comparable 和 Comparator的区别
  • 说说常见的集合有哪些吧?

    • Map接口和Collection接口是所有集合框架的父接口:
    • Collection接口的子接口包括:Set接口和List接口
    • Map接口的实现类主要有:HashMap、TreeMap、Hashtable、ConcurrentHashMap以及Properties等
    • Set接口的实现类主要有:HashSet、TreeSet、LinkedHashSet等
    • List接口的实现类主要有:ArrayList、LinkedList、Stack以及Vector等
  • 说说List,Set,Map三者的区别?

    • List(对付顺序的好帮手): List接口存储一组可重复,有序的对象
    • Set(注重独一无二的性质): 不允许重复的集合。
    • Map(用Key来搜索的专家): 使用键值对存储。Map会维护与Key有关联的值。两个Key可以引用相同的对象,但Key不能重复,典型的Key是String类型,但也可以是任何对象。
  • Arraylist 与 LinkedList 区别?

    • 是否保证线程安全: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都是不同步的,也就是不保证线程安全;
    • 底层数据结构: Arraylist 底层使用的是Object数组;LinkedList 底层使用的是双向链表数据结构(JDK1.6之前为循环链表,JDK1.7取消了循环。注意双向链表和双向循环链表的区别,下面有介绍到!)
    • 插入和删除是否受元素位置的影响: ① ArrayList 采用数组存储,所以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时间复杂度受元素位置的影响。 比如:执行add(E e)方法的时候, ArrayList 会默认在将指定的元素追加到此列表的末尾,这种情况时间复杂度就是O(1)。但是如果要在指定位置 i 插入和删除元素的话(add(int index, E element))时间复杂度就为 O(n-i)。因为在进行上述操作的时候集合中第 i 和第 i 个元素之后的(n-i)个元素都要执行向后位/向前移一位的操作。 ② LinkedList 采用链表存储,所以插入,删除元素时间复杂度不受元素位置的影响,都是近似 O(1)而数组为近似 O(n)。
    • 是否支持快速随机访问: LinkedList 不支持高效的随机元素访问,而 ArrayList 支持。快速随机访问就是通过元素的序号快速获取元素对象(对应于get(int index)方法)。
    • 内存空间占用: ArrayList的空间浪费主要体现在在list列表的结尾会预留一定的容量空间,而LinkedList的空间花费则体现在它的每一个元素都需要消耗比ArrayList更多的空间(因为要存放直接后继和直接前驱以及数据)。
  • ArrayList 和 Vector 的区别?

    • 这两个类都实现了 List 接口(List 接口继承了 Collection 接口),他们都是有序集合,即存储在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位置都是有顺序的,相当于一种动态的数组,我们以后可以按位置索引来取出某个元素,并且其中的数据是允许重复的,这是与 HashSet 之类的集合的最大不同处,HashSet 之类的集合不可以按索引号去检索其中的元素,也不允许有重复的元素。
    • ArrayList 与 Vector 的区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同步性:
        • Vector 是线程安全的,也就是说它的方法之间是线程同步(加了synchronized 关键字)的,而 ArrayList 是线程不安全的,它的方法之间是线程不同步的。如果只有一个线程会访问到集合,那最好是使用 ArrayList,因为它不考虑线程安全的问题,所以效率会高一些;如果有多个线程会访问到集合,那最好是使用 Vector,因为不需要我们自己再去考虑和编写线程安全的代码。
      • 数据增长:
        • ArrayList 与 Vector 都有一个初始的容量大小,当存储进它们里面的元素的个人超过了容量时,就需要增加 ArrayList 和 Vector 的存储空间,每次要增加存储空间时,不是只增加一个存储单元,而是增加多个存储单元,每次增加的存储单元的个数在内存空间利用与程序效率之间要去的一定的平衡。Vector 在数据满时(加载因子1)增长为原来的两倍(扩容增量:原容量的 2 倍),而 ArrayList 在数据量达到容量的一半时(加载因子 0.5)增长为原容量的 (0.5 倍 + 1) 个空间。
  • 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

    • 线程是否安全: HashMap 是非线程安全的,HashTable 是线程安全的;HashTable 内部的方法基本都经过synchronized 修饰。(如果你要保证线程安全的话就使用 ConcurrentHashMap 吧!);
    • 效率: 因为线程安全的问题,HashMap 要比 HashTable 效率高一点。另外,HashTable 基本被淘汰,不要在代码中使用它;
    • 对Null key 和Null value的支持: HashMap 中,null 可以作为键,这样的键只有一个,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键所对应的值为 null。。但是在 HashTable 中 put 进的键值只要有一个 null,直接抛出 NullPointerException。
    • 初始容量大小和每次扩充容量大小的不同 : ①创建时如果不指定容量初始值,Hashtable 默认的初始大小为11,之后每次扩充,容量变为原来的2n+1。HashMap 默认的初始化大小为16。之后每次扩充,容量变为原来的2倍。②创建时如果给定了容量初始值,那么 Hashtable 会直接使用你给定的大小,而 HashMap 会将其扩充为2的幂次方大小(HashMap 中的tableSizeFor()方法保证,下面给出了源代码)。也就是说 HashMap 总是使用2的幂作为哈希表的大小,后面会介绍到为什么是2的幂次方。
    • 底层数据结构: JDK1.8 以后的 HashMap 在解决哈希冲突时有了较大的变化,当链表长度大于阈值(默认为8)时,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以减少搜索时间。Hashtable 没有这样的机制。
  • Concurrent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

    • Concurrent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实现线程安全的方式上不同。
    • 底层数据结构:
      • JDK1.7的 ConcurrentHashMap 底层采用 分段的数组+链表 实现,JDK1.8 采用的数据结构跟HashMap1.8的结构一样,数组+链表/红黑二叉树。
      • Hashtable 和 JDK1.8 之前的 HashMap 的底层数据结构类似都是采用 数组+链表 的形式,数组是 HashMap 的主体,链表则是主要为了解决哈希冲突而存在的;
    • 实现线程安全的方式(重要)
      • ① 在JDK1.7的时候,ConcurrentHashMap(分段锁) 对整个桶数组进行了分割分段(Segment),每一把锁只锁容器其中一部分数据,多线程访问容器里不同数据段的数据,就不会存在锁竞争,提高并发访问率。 到了 JDK1.8 的时候已经摒弃了Segment的概念,而是直接用 Node 数组+链表+红黑树的数据结构来实现,并发控制使用 synchronized 和 CAS 来操作。(JDK1.6以后 对 synchronized锁做了很多优化) 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优化过且线程安全的 HashMap,虽然在JDK1.8中还能看到 Segment 的数据结构,但是已经简化了属性,只是为了兼容旧版本;
      • ② Hashtable(同一把锁) :使用 synchronized 来保证线程安全,效率非常低下。当一个线程访问同步方法时,其他线程也访问同步方法,可能会进入阻塞或轮询状态,如使用 put 添加元素,另一个线程不能使用 put 添加元素,也不能使用 get,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效率越低。
    • HashTable:
    • JDK1.7的ConcurrentHashMap:
    • JDK1.8的ConcurrentHashMap(TreeBin: 红黑二叉树节点 Node: 链表节点):

    • ConcurrentHashMap线程安全的具体实现方式/底层具体实现

    • JDK1.7(上面有示意图)

      • 首先将数据分为一段一段的存储,然后给每一段数据配一把锁,当一个线程占用锁访问其中一个段数据时,其他段的数据也能被其他线程访问。ConcurrentHashMap 是由 Segment 数组结构和 HashEntry 数组结构组成。Segment 实现了 ReentrantLock,所以 Segment 是一种可重入锁,扮演锁的角色。HashEntry 用于存储键值对数据。static class Segment extends ReentrantLock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一个 ConcurrentHashMap 里包含一个 Segment 数组。Segment 的结构和HashMap类似,是一种数组和链表结构,一个 Segment 包含一个 HashEntry 数组,每个 HashEntry 是一个链表结构的元素,每个 Segment 守护着一个HashEntry数组里的元素,当对 HashEntry 数组的数据进行修改时,必须首先获得对应的 Segment的锁。
    • JDK1.8 (上面有示意图)

      • ConcurrentHashMap取消了Segment分段锁,采用CAS和synchronized来保证并发安全。数据结构跟HashMap1.8的结构类似,数组+链表/红黑二叉树。Java 8在链表长度超过一定阈值(8)时将链表(寻址时间复杂度为O(N))转换为红黑树(寻址时间复杂度为O(long(N))),synchronized只锁定当前链表或红黑二叉树的首节点,这样只要hash不冲突,就不会产生并发,效率又提升N倍。
  • HashMap 和 HashSet区别

    • HashSet 底层就是基于 HashMap 实现的。(HashSet 的源码非常非常少,因为除了 clone()、writeObject()、readObject()是 HashSet 自己不得不实现之外,其他方法都是直接调用 HashMap 中的方法。

    • 区别:

  • HashSet如何检查重复

    • 当你把对象加入HashSet时,HashSet会先计算对象的hashcode值来判断对象加入的位置,同时也会与其他加入的对象的hashcode值作比较,如果没有相符的hashcode,HashSet会假设对象没有重复出现。但是如果发现有相同hashcode值的对象,这时会调用equals()方法来检查hashcode相等的对象是否真的相同。如果两者相同,HashSet就不会让加入操作成功。

    • HashSet的底层其实就是HashMap,只不过我们HashSet是实现了Set接口并且把数据作为K值,而V值一直使用一个相同的虚值来保存,我们可以看到源码:

    • 由于HashMap的K值本身就不允许重复,并且在HashMap中如果K/V相同时,会用新的V覆盖掉旧的V,然后返回旧的V,那么在HashSet中执行这一句话始终会返回一个false,导致插入失败,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不可重复性;

  • HashMap相关题目!!!

  • HashMap的底层实现

    • JDK1.8之前

      • JDK1.8 之前 HashMap 底层是 数组和链表 结合在一起使用也就是 链表散列。HashMap 通过 key 的 hashCode 经过扰动函数处理过后得到 hash 值,然后通过 (n - 1) & hash 判断当前元素存放的位置(这里的 n 指的是数组的长度),如果当前位置存在元素的话,就判断该元素与要存入的元素的 hash 值以及 key 是否相同,如果相同的话,直接覆盖,不相同就通过拉链法解决冲突。

      • 所谓扰动函数指的就是 HashMap 的 hash 方法。使用 hash 方法也就是扰动函数是为了防止一些实现比较差的 hashCode() 方法 换句话说使用扰动函数之后可以减少碰撞。

      • 相比于 JDK1.8 的 hash 方法 ,JDK 1.7 的 hash 方法的性能会稍差一点点,因为毕竟扰动了 4 次。

      • 所谓 “拉链法” 就是:将链表和数组相结合。也就是说创建一个链表数组,数组中每一格就是一个链表。若遇到哈希冲突,则将冲突的值加到链表中即可。

    • JDK1.8之后

      • 相比于之前的版本, JDK1.8之后在解决哈希冲突时有了较大的变化,当链表长度大于阈值(默认为8)时,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以减少搜索时间。

    • TreeMap、TreeSet以及JDK1.8之后的HashMap底层都用到了红黑树。红黑树就是为了解决二叉查找树的缺陷,因为二叉查找树在某些情况下会退化成一个线性结构。

    • 推荐阅读:https://zhuanlan.zhihu.com/p/21673805

  • HashMap 多线程操作导致死循环问题(疑问)

    • 主要原因在于 并发下的Rehash 会造成元素之间会形成一个循环链表。不过,jdk 1.8 后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还是不建议在多线程下使用 HashMap,因为多线程下使用 HashMap 还是会存在其他问题比如数据丢失。并发环境下推荐使用 ConcurrentHashMap 。
    • 详情请查看:https://coolshell.cn/articles/9606.html
  • HashMap的扩容操作是怎么实现的?(疑问)

    • 通过分析源码我们知道了HashMap通过resize()方法进行扩容或者初始化的操作,下面是对源码进行的一些简单分析:
  • HashMap是怎么解决哈希冲突的?

    •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哈希冲突,而在了解哈希冲突之前我们还要知道什么是哈希才行;

    • 什么是哈希?

      • Hash,一般翻译为“散列”,也有直接音译为“哈希”的,这就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哈希值);这种转换是一种压缩映射,也就是,散列值的空间通常远小于输入的空间,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散列成相同的输出,所以不可能从散列值来唯一的确定输入值。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 所有散列函数都有如下一个基本特性:根据同一散列函数计算出的散列值如果不同,那么输入值肯定也不同。但是,根据同一散列函数计算出的散列值如果相同,输入值不一定相同。
    • 什么是哈希冲突?

      • 当两个不同的输入值,根据同一散列函数计算出相同的散列值的现象,我们就把它叫做碰撞(哈希碰撞)。
    • HashMap的数据结构

      • 在Java中,保存数据有两种比较简单的数据结构:数组和链表。数组的特点是:寻址容易,插入和删除困难;链表的特点是:寻址困难,但插入和删除容易;所以我们将数组和链表结合在一起,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使用一种叫做链地址法的方式可以解决哈希冲突:

      •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拥有相同哈希值的对象组织成一个链表放在hash值所对应的bucket下,但相比于hashCode返回的int类型,我们HashMap初始的容量大小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即2的四次方16)要远小于int类型的范围,所以我们如果只是单纯的用hashCode取余来获取对应的bucket这将会大大增加哈希碰撞的概率,并且最坏情况下还会将HashMap变成一个单链表,所以我们还需要对hashCode作一定的优化,上面提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如果使用hashCode取余,那么相当于参与运算的只有hashCode的低位,高位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的,所以我们的思路就是让hashCode取值出的高位也参与运算,进一步降低hash碰撞的概率,使得数据分布更平均,我们把这样的操作称为扰动。这比在JDK 1.7中,更为简洁,相比在1.7中的4次位运算,5次异或运算(9次扰动),在1.8中,只进行了1次位运算和1次异或运算(2次扰动);

    • JDK1.8新增红黑树

      • 通过上面的链地址法(使用散列表)和扰动函数我们成功让我们的数据分布更平均,哈希碰撞减少,但是当我们的HashMap中存在大量数据时,加入我们某个bucket下对应的链表有n个元素,那么遍历时间复杂度就为O(n),为了针对这个问题,JDK1.8在HashMap中新增了红黑树的数据结构,进一步使得遍历复杂度降低至O(logn);
    • 总结

      • 简单总结一下HashMap是使用了哪些方法来有效解决哈希冲突的:
      • 1. 使用链地址法(使用散列表)来链接拥有相同hash值的数据;
      • 2. 使用2次扰动函数(hash函数)来降低哈希冲突的概率,使得数据分布更平均;
      • 3. 引入红黑树进一步降低遍历的时间复杂度,使得遍历更快;
  • HashMap在JDK1.7和JDK1.8中有哪些不同?

    • 图解:

  • 分析HashMap的put方法?

    • 图解:

    • 流程:

      • ①.判断键值对数组table[i]是否为空或为null,否则执行resize()进行扩容;
      • ②.根据键值key计算hash值得到插入的数组索引i,如果table[i]==null,直接新建节点添加,转向⑥,如果table[i]不为空,转向③;
      • ③.判断table[i]的首个元素是否和key一样,如果相同直接覆盖value,否则转向④,这里的相同指的是hashCode以及equals;
      • ④.判断table[i] 是否为treeNode,即table[i] 是否是红黑树,如果是红黑树,则直接在树中插入键值对,否则转向⑤;
      • ⑤.遍历table[i],判断链表长度是否大于8,大于8的话把链表转换为红黑树,在红黑树中执行插入操作,否则进行链表的插入操作;遍历过程中若发现key已经存在直接覆盖value即可;
      • ⑥.插入成功后,判断实际存在的键值对数量size是否超多了最大容量threshold,如果超过,进行扩容。
  • 分析HashMap的get方法?

    • 当你传递一个key从hashmap总获取value的时候:对key进行null检查。如果key是null,table[0]这个位置的元素将被返回。key的hashcode()方法被调用,然后计算hash值。indexFor(hash,table.length)用来计算要获取的Entry对象在table数组中的精确的位置,使用刚才计算的hash值。在获取了table数组的索引之后,会迭代链表,调用equals()方法检查key的相等性,如果equals()方法返回true,get方法返回Entry对象的value,否则,返回null。
  • comparable 和 Comparator的区别

    • comparable接口实际上是出自java.lang包 它有一个 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用来排序
    • comparator接口实际上是出自 java.util 包它有一个compare(Object obj1, Object obj2)方法用来排序
    • 一般我们需要对一个集合使用自定义排序时,我们就要重写compareTo()方法或compare()方法,当我们需要对某一个集合实现两种排序方式,比如一个song对象中的歌名和歌手名分别采用一种排序方法的话,我们可以重写compareTo()方法和使用自制的Comparator方法或者以两个Comparator来实现歌名排序和歌星名排序,第二种代表我们只能使用两个参数版的 Collections.sort().
  • 比较典型的连环炮(一)

    • 面试官:HashMap为什么不直接使用hashCode()处理后的哈希值直接作为table的下标?
      • 答:hashCode()方法返回的是int整数类型,其范围为-(2 ^ 31)~(2 ^ 31 - 1),约有40亿个映射空间,而HashMap的容量范围是在16(初始化默认值)~2 ^ 30,HashMap通常情况下是取不到最大值的,并且设备上也难以提供这么多的存储空间,从而导致通过hashCode()计算出的哈希值可能不在数组大小范围内,进而无法匹配存储位置;
    • 面试官:那怎么解决呢?
      • 答:HashMap自己实现了自己的hash()方法,通过两次扰动使得它自己的哈希值高,低位经行以为位运算与异或运算,降低哈希碰撞概率也使得数据分布更平均;在保证数组长度为2的幂次方的时候,使用hash()运算之后的值与运算(&)(数组长度 - 1)((n - 1) & hash )来获取数组下标的方式进行存储,这样一来是比取余操作更加有效率,二来也是因为只有当数组长度为2的幂次方时,h&(length-1)才等价于h%length,三来解决了“哈希值与数组大小范围不匹配”的问题;
    • 面试官:为什么数组长度要保证为2的幂次方呢?
      • 答:只有当数组长度为2的幂次方时,h&(length-1)才等价于h%length,即实现了key的定位,2的幂次方也可以减少冲突次数,提高HashMap的查询效率;如果 length 为 2 的次幂 则 length-1 转化为二进制必定是 11111……的形式,在于 h 的二进制与操作效率会非常的快,而且空间不浪费;如果 length 不是 2 的次幂,比如 length 为 15,则 length - 1 为 14,对应的二进制为 1110,在于 h 与操作,最后一位都为 0 ,而 0001,0011,0101,1001,1011,0111,1101 这几个位置永远都不能存放元素了,空间浪费相当大,更糟的是这种情况中,数组可以使用的位置比数组长度小了很多,这意味着进一步增加了碰撞的几率,减慢了查询的效率!这样就会造成空间的浪费。
    • 面试官:那为什么是两次扰动呢?
      • 答:这样就是加大哈希值低位的随机性,使得分布更均匀,从而提高对应数组存储下标位置的随机性,均匀性,最终减少Hash冲突,两次就够了,已经达到了高位低位同时参与运算的目的;
  • 比较典型的连环炮(二)

    • 面试官:为什么HashMap中String、Integer这样的包装类适合作为K?
      • 答:String、Integer等包装类的特性能够保证Hash值的不可更改性和计算准确性,能够有效的减少Hash碰撞的几率,都是final类型,即不可变性,保证key的不可更改性,不会存在获取hash值不同的情况,内部已重写了equals()、hashCode()等方法,遵守了HashMap内部的规范(不清楚可以去上面看看putValue的过程),不容易出现Hash值计算错误的情况;
    • 面试官:如果我想要让自己的Object作为K应该怎么办呢?
      • 答:重写hashCode()和equals()方法,重写hashCode()是因为需要计算存储数据的存储位置,需要注意不要试图从散列码计算中排除掉一个对象的关键部分来提高性能,这样虽然能更快但可能会导致更多的Hash碰撞;重写equals()方法,需要遵守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一致性以及对于任何非null的引用值x,x.equals(null)必须返回false的这几个特性,目的是为了保证key在哈希表中的唯一性;
  • 比较典型的连环炮(三)

    • “你用过HashMap吗?” “什么是HashMap?你为什么用到它?”
      • 几乎每个人都会回答“是的”,然后回答HashMap的一些特性,譬如HashMap可以接受null键值和值,而Hashtable则不能;HashMap是非synchronized;HashMap很快;以及HashMap储存的是键值对等等。这显示出你已经用过HashMap,而且对它相当的熟悉。但是面试官来个急转直下,从此刻开始问出一些刁钻的问题,关于HashMap的更多基础的细节。面试官可能会问出下面的问题:
    • “你知道HashMap的工作原理吗?” “你知道HashMap的get()方法的工作原理吗?”
      • 但一些面试者可能可以给出答案,“HashMap是基于hashing的原理,我们使用put(key, value)存储对象到HashMap中,使用get(key)从HashMap中获取对象。当我们给put()方法传递键和值时,我们先对键调用hashCode()方法,返回的hashCode用于找到bucket位置来储存Entry对象。”这里关键点在于指出,HashMap是在bucket中储存键对象和值对象,作为Map.Entry。这一点有助于理解获取对象的逻辑。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错误的认为仅仅只在bucket中存储值的话,你将不会回答如何从HashMap中获取对象的逻辑。这个答案相当的正确,也显示出面试者确实知道hashing以及HashMap的工作原理。但是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始,当面试官加入一些Java程序员每天要碰到的实际场景的时候,错误的答案频现。下个问题可能是关于HashMap中的碰撞探测(collision detection)以及碰撞的解决方法:
    • 当两个对象的hashcode相同会发生什么?
      • 从这里开始,真正的困惑开始了,一些面试者会回答因为hashcode相同,所以两个对象是相等的,HashMap将会抛出异常,或者不会存储它们。然后面试官可能会提醒他们有equals()和hashCode()两个方法,并告诉他们两个对象就算hashcode相同,但是它们可能并不相等。一些面试者可能就此放弃,而另外一些还能继续挺进,他们回答“因为hashcode相同,所以它们的bucket位置相同,‘碰撞’会发生。因为HashMap使用链表存储对象,这个Entry(包含有键值对的Map.Entry对象)会存储在链表中。”这个答案非常的合理,虽然有很多种处理碰撞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最简单的,也正是HashMap的处理方法。但故事还没有完结,面试官会继续问:
    • 如果两个键的hashcode相同,你如何获取值对象?
      • 面试者会回答:当我们调用get()方法,HashMap会使用键对象的hashcode找到bucket位置,然后获取值对象。面试官提醒他如果有两个值对象储存在同一个bucket,他给出答案:将会遍历链表直到找到值对象。面试官会问因为你并没有值对象去比较,你是如何确定确定找到值对象的?除非面试者直到HashMap在链表中存储的是键值对,否则他们不可能回答出这一题。其中一些记得这个重要知识点的面试者会说,找到bucket位置之后,会调用keys.equals()方法去找到链表中正确的节点,最终找到要找的值对象。完美的答案!
    • 如果HashMap的大小超过了负载因子(load factor)定义的容量,怎么办?
      • 除非你真正知道HashMap的工作原理,否则你将回答不出这道题。默认的负载因子大小为0.75,也就是说,当一个map填满了75%的bucket时候,和其它集合类(如ArrayList等)一样,将会创建原来HashMap大小的两倍的bucket数组,来重新调整map的大小,并将原来的对象放入新的bucket数组中。这个过程叫作rehashing,因为它调用hash方法找到新的bucket位置。
    • 你了解重新调整HashMap大小存在什么问题吗?
      • 你可能回答不上来,这时面试官会提醒你当多线程的情况下,可能产生条件竞争(race condition)。当重新调整HashMap大小的时候,确实存在条件竞争,因为如果两个线程都发现HashMap需要重新调整大小了,它们会同时试着调整大小。在调整大小的过程中,存储在链表中的元素的次序会反过来,因为移动到新的bucket位置的时候,HashMap并不会将元素放在链表的尾部,而是放在头部,这是为了避免尾部遍历(tail traversing)。如果条件竞争发生了,那么就死循环了。这个时候,你可以质问面试官,为什么这么奇怪,要在多线程的环境下使用HashMap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重要知识点集合(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