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三联生活周刊”的悼吴孟达文章

导语:吴孟达用40多年的演绎,刻画了不少市井小人物,从中可以体会生活的悲喜。

正文:

截图1

(常规人物介绍套路:ta...ta...,如事迹、标签、行为,最后揭开面纱,a就是xxx.)


截图2


截图3

(对吴的演艺之路的简单介绍,缝合个人经历和演艺变化。1、果断地舍弃了编年体详尽介绍。对于这种作品、事迹多而复杂的人物介绍来说,选择有限的珠子并找到合适的线串起来不是容易的事。在写的时候很容易这也舍不得那也觉得重要。2、借钱这个事的穿插让这段介绍更有可读性了,有了节奏感。3、第三段对影片和角色的介绍我觉得可以往上一段提到的“草根”靠,这一段就会更加组块化)

“凭借与周星驰合作的《赌圣》,吴孟达凭借扮演“先天性失控症”黑仔达,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人们更多记住的是他不受控制并狂喊“黏巴达、黏巴达”的样子。一年后,在参演了陈木胜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天若有情》后,吴孟达终于获得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

吴孟达从黄金龙套摇身一变成为黄金配角,随即也开启了周吴二人的黄金岁月。《整蛊专家》《逃学威龙》《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审死官》《九品芝麻官》《食神》《喜剧之王》《少林足球》《行运一条龙》等等影片几乎包办了彼时香港年度票房榜首。千万港元的票房,也屡破记录。这些影片,也随着录像带,VCD等复制品流入内地,成为了几代人的欢乐回忆。

“在这其中,1995年上映的电影《大话西游》显得格外特别,这部电影在最初上映时,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几年后,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影开始大量在互联网和高校之间流传,并有规律地出现在当年的BBS中,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

“这本是一部耳熟能详的古典传说,电影却截取了其中的片段,用拼贴、黑色幽默的方式编制出至尊宝与紫霞仙子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它背离原著,但不乏想象力,无厘头风格和人物对白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这一点,它甚至是有些超前的。影片中,至尊宝几乎“垄断”了全片的所有经典台词,但即便如此,人们还是对猪八戒的疯癫,以及那个疯癫之下所暗含的智慧印象深刻。

(这两段关于大话西游的部分觉得有些迎合读者的感觉,毕竟大话西游是吴周所有作品中最经久不衰的一部。这一部分有些游离于主题之外了,对于吴的角色也不做什么说明,那句暗含的智慧就显得有些突然)

“在《少林足球》中,吴孟达饰演有“黄金右脚”之称的足球运动员明锋,他因贪图金钱听从队友,有意射失点球,于是人生陡然直下。在面对生活的窘困,以及突如其来的真相时,他表现得难过、愤恨,同时也极为震惊,甚至悲悯、自嘲,那个表情的刻画甚是精准,也颇令人心酸。就像《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写到的,你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这也是吴孟达试图在影片中塑造的一种困境感。

(1、下面的配图不合适,应该是“那个表情”的图。2、不够扣题,再往小人物、市井上靠一靠才好。)

不得不说,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中,吴孟达总会在有限的镜头里表现出一种“特别感”,衬托出周星驰的那种幽默。

作为配角时,他既不会被主角覆盖,也不会跳脱出合理的范围,他会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主角的情绪与包袱,像个称职又默契的捧哏演员;而在以他为主的镜头中,他又会尽力刻画自己的专属时刻,让自己所表演的人物鲜活而自然。如果说周星驰是对“高大”的背叛,那么吴孟达则是对“严肃”的瓦解。

(不扣题,没有小人物,也没有市井。文章篇幅有限,却大都给了电影表演分析)

万事皆有终,在2001年两人拍完《少林足球》之后,吴孟达便从周星驰的电影中消失了。在近20年的“失联”中,周星驰也曾两度约片,一次是在2003年拍摄《功夫》的时候,吴孟达因为档期延误的关系而辞演,另一次是在2016年,周星驰在拍摄《美人鱼》时又找过吴孟达,随后吴孟达在十三邀节目中透露自己是因为健康问题婉拒了片约。在访问中,吴孟达坦言,二人各自忙碌,生活发生改变,交集甚寡。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

(吴周的合作部分到此为止,但吴的表演史没有写到这就完了,很好)

“2000年后,港产片越来越不景气,吴孟达鲜在香港片中露面。印象深刻的是,他在《白色巨塔》中扮演的外科主任,以及在《香港仔》中扮演的父亲,2014年10月,吴孟达以该片入围第51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距离他上一次入围,已相隔21年之久。”

吴孟达似乎很擅长饰演小人物,他很容易在那些角色中找到定位,找到意义。在不少令人深刻的角色中,他都会显露出一种“无耻”感,这无耻无关褒贬,而是针对角色的阐明。

1991年,在拍摄《天若有情》前,导演杜琪峰拿着剧本找到吴孟达,说道,太保的角色非你莫属。当吴孟达问道这个角色的要怎么表达时,杜琪峰只回了一个字,“狗”。这是一个迷失且痴癫的角色,徘徊在底层,嬉皮笑脸,它甚至就像吴孟达的人生谷底。

“在《少林足球》中,他弯腰跪地,被人踩在脚下;在《喜剧之王》里,他佯装势力,说自己如果NG连命都要丢了;在《他来自江湖》中,他很是窝囊,见人唯唯诺诺;在《阿郎的故事》中,他泪流满面……吴孟达所塑造的角色,大概就是我们,因为他所刻画的那些悲喜,是我们所经历的……”

(这三段终于回到了标题上)


截图

(这图很友好,很实用)

分析:这篇文章显然写得比较仓促,有拼凑感。主题定得并不差,但是写着写着就偏了,最后想起来了才拉回来。观点不多,解释不多,分析也不多。看完之后觉得好像看了不少东西,但又觉得好像也没啥有价值的东西。当然,那两三句粗体的评论还是可以的,但也仅此而已。

这文章比昨天看理想那篇更适合地铁公交上看,但不值得收藏,看理想的定位还是要更精英、文青一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析“三联生活周刊”的悼吴孟达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