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无小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有这样一段话: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有绝对控制权,他们可以拋弃你也可以保护你,可以对你大吼大叫也可以对你温柔体贴,你能遇到什么样的父母,这要看你的运气,就像买彩票中大奖一样。”

    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父母却有权利把孩子教育成或者变成什么样的人。

    每天晨跑,都会看见那对一起晨练的母子。小男孩五岁,妈妈也像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看着还有点稚气。开始我很佩服很赞赏这个年轻妈妈这么尽责的有意识的带孩子锻炼。但我发现小男孩并不爱跑步,在跑步过程中哼哼唧唧,不是这事儿就是那事儿,刚跑几步就停下来,不断的喊妈妈等他,妈妈很无奈,一会儿就烦了,于是也不断的吼孩子。我想,如果把本来很愉快的晨练变成负担,把温暖的亲子时光变成了无尽的吼叫指责,那还不如在家睡大觉。看到这一幕后我主动和这位妈妈交流并指导她,让孩子选择一项他喜欢的运动,比如拍球、踢球、骑车等。

      第二天,我就看见那位妈妈再带小男孩踢球了。我想她真的是一位好妈妈,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妈妈。不像有些年轻妈妈即使带孩子出去玩,也是在不停的刷手机,根本没有真的用心的陪伴孩子。

        接下来几天,我都看见那位妈妈带小男孩在场内踢球。但我昨天在她们母子旁边的长廊台柱上压腿时发现小男孩球踢的不是很好。妈妈又在不断的教训他“你好好踢!赶紧的!快点跑!把球踢过来”,妈妈一连串的不断的发着指令。我看见小男孩一会儿跑,一会踢,一会儿又哼哼唧唧。妈妈又催促和训斥他,于是小男孩抱着球跑到妈妈身边认真的把球放在地上摆好,然后后退很远,接着往前冲刺跑,“呯”脚碰到了球,但球轱辘辘并没有跑多远,而妈妈一脚把球毫不费力的就踢了很远。小男孩又气馁了,耷拉着脑袋,嘟嘟着嘴,垂着手臂,仰着头,祈求的看着妈妈,生气的哭哭唧唧的嘟囔着说:“我不想踢了,我没你踢的好。”“你不好好踢,能有我踢的好吗?去!快点跑!把球拣过来!”妈妈又下指令了。小男孩拖着腿不情愿的又去追球拣球踢球了。我真的很想再去跟这位妈妈说你应该夸奖你的儿子,但做为陌生人,我怕这位妈妈在很烦儿子的时候也烦我。

      今早,我又看见母子俩来锻炼了,这回儿子骑个手扶滑板车跟在妈妈身后。妈妈跑步,小男孩滑滑板车,妈妈跑的很快,小男孩跟不上,又像昨天一样妈妈不断指责、训斥,小男孩央求、哭唧,不一会我看见妈妈啪啪啪打儿子,什么原因?原来是小男孩的滑板压了妈妈的脚,妈妈吼儿子:“我说你别压着我脚!你咋骑的?干啥也不好好干!给我道歉!”“妈妈,对不起!我再也不了。”小男孩哭着给妈妈道歉。

        看到这对母子的晨练,我很无奈。我想对这位妈妈说:你的儿子已经很棒了,他那么小还每天很早起床坚持锻炼。你也很棒,你那么年轻,为了儿子有一个好身体,每天坚持带儿子锻炼。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和引导者,但我们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当你每天用同一种方式和态度对孩子说话的时候,这种方式和态度就成了你的习惯。每个孩子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父母的责任是放大孩子的优点,缩小消退孩子的缺点。如何放大优点?那就是不断强化孩子的优点,弱化孩子的缺点。当孩子已经很认真的踢球了,但没有踢好,他生气的说“我怎么不如你踢的好?”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因为你还很小,你的小肌肉小骨骼还没有发育好,但你现在已经很认真了,你天天都这么能坚持,别的小朋友还在睡觉,你都起来锻炼了,你看你多棒,等你长到妈妈这么高,你踢的会比妈妈强一百倍,将来你还很可能进国家足球队,为国争光,妈妈也会为你骄傲的!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你的教育会影响孩子一生。有的人是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是用一生治愈童年。我们对孩子要有耐心,当你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你可能变成了一个“巨婴”,这时你要深呼吸,默默告诉自己“我是成熟的大人,我不是孩子”,然后再耐心的温柔的好好的跟孩子说话。

      你的格局,你的眼界,你的素养,你的品质,你的习惯,你的态度就是孩子的起跑线,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真的希望每对父母的陪伴都是欢声笑语,而不是指责、训斥和哭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儿路上无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