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很多人都是月光族,疫情过后,你的小金库还有多少钱呢?

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有着不想上班、做自由职业的梦想。今年的这次新冠疫情就让许多人梦想成真,因为封城,我们都被困在家里。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不错,认为非常自由,有一种理想终于实现的感觉。

可是封城时间久了,不能外出,不能聚会,慢慢的人们就会产生焦虑,如果再不去上班,公司倒闭了怎么办,自己没钱了怎么办。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是月光族,他们每月除了基本生活需求,还需要还房贷、车贷,根本没有多少存款。

疫情过后,你的小金库还有多少钱呢?

由于穷人几乎没有获取贷款的渠道,也没有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因此,他们就应该尽量多存点钱。储蓄可以使他们在遭遇灾年或疾病时有所保障,还可以使他们做点儿自己的生意。

很多人第一个常见的反应就是,“穷人怎么存钱?他们没有钱啊?”但这仅仅是一个表面意义,穷人应该存钱,因为他们也一样有一个现在和一个将来。哪怕他们只有一点钱,也应该存钱,防患于未然。

维多利亚时代的人认为,贫穷的人普遍没有长远眼光,不会未雨绸缪。诺贝尔奖得主、“现代经济学之父”加里·贝克在1997年的一家报纸上也称:拥有财富可以激励人们投入时间,变得更有耐心。其言外之意就是,贫穷会消磨人的耐心。

人们似乎可以预见自己将来的行动,但这常常与人们今天的行为方式不一致。这种“时间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花钱的同时,也计划着将来如何省钱。换句话说,人们希望“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有耐心。 

“时间矛盾”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就是,今天冲动买下了酒、糖或脂肪类食品,小饰品等,同时,人们也明白明天应该将钱花在一些更合理的地方。换句话说,人们想象着会在将来购买的东西,并不总是我们今天已经买下的东西。从这一意义上讲,酒对于很多人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它会使我们立即产生反应。

但是有些产品对我们的诱惑,也不是立即就会产生反应,比如说电视机。有些穷人为了购买一台电视机,会计划存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钱。在这种情况下来看,穷人的很多存款方式似乎都是为了保障钱的安全。如果你想实现一个目标,就要每周或每月存入一定数量的钱,而当你有了足够的钱去买你一直想买的东西,就会马上去买,防止钱从你手中悄悄溜走。

这就好像如今生活中,有很多人确实是在存钱,但是他们存钱的目的都是为了去买昂贵的商品。上万的名牌包,几千块的鞋,上万的电脑等等。他们存钱的目的是为了购买想要买的东西,最终还是为了消费,而并非是为了抵御未来的风险。

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并非是月光族。但是他们的储蓄结果却也不容乐观,在紧急需要钱的时候,经常会囊中羞涩,只好求助于借贷等方式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可以看出,有些穷人在对待金钱上,更难以自我控制。

诱惑是生理需求的表现,富人更容易 “忍住诱惑的自己”。在决定是否存钱时,他们认为,任何为将来存的钱都会用于实现长期目标。因此,如果糖和茶是一种诱惑物的原型,那么富人不太可能会有所困扰。他们并不是不会受到诱惑,而是无须担心多喝一杯茶就会花掉自己辛苦赚来的钱。

这种效果会通过这样的事实得到加强,对于穷人来说,他们真正期望拥有的很多东西,比如一台电冰箱或自行车,或是自己的孩子上一所更好的学校,这些都较为昂贵,而他们手中只有一点点钱,于是,穷人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永远都买不起那台电冰箱,还是喝杯茶吧……”结果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对于穷人来说,存钱的吸引力更小,因为在他们看来,目标太遥远了,而且他们知道一路上会遇到很多诱惑。

对于穷人来说,自我控制更难实现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关于存多少钱的决定都很难做出,这些决定需要考虑到未来,还要列出大量可能发生的事件,需要与配偶或孩子商量。越富有,这些决定就越容易做出。但对于一些穷人来讲,为了每周或每月都能存下钱,穷人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克服自我控制问题。

自我控制就像一块肌肉:我们用这块肌肉时就会感到劳累。此外,穷人还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而由压力产生的皮质醇会使我们做出更冲动的决定。因此,穷人只能以更少的资源完成更艰苦的任务,也就更难以存钱

当想要的一切看上去都很遥远时,人们就很难感受到动力。所以我们不妨将目标设置得更近一些,时刻用近在眼前的目标给自己自我控制的动力,早日摆脱贫困陷阱。

穷人始终担心未来潜在的灾难,会巧妙利用预防设施,就会为未来存钱。但是存钱的障碍来自于时间矛盾,也就是买下今天想要的东西,计划着明天花在更合理的地方。

而有些穷人的存款方式只是为了保障金钱的安全,好让自己有足够的钱去买昂贵的东西。因此穷人存的钱较少,未来资源也一般较少。富人越富,资源越多。

我们可以将未来的目标设置的近一些,用可见的动力督促自己实现自我控制,才能早日摆脱贫困陷阱。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在的很多人都是月光族,疫情过后,你的小金库还有多少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