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银行的风险不断增大。建立以资金成本为中心的筹资策略、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信货管理机制和以信贷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策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管机制,可以有效防范与银行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
成功的银行都有一套规避其财务风险的措施,因为银行的财务管理是提高银行竞争力、完善成本管理,严格控制财务风险,使银行健康运转的关键。本文就从银行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如何规避及对银行财务管理的建议三方面来分析。
关键字:财务管理,银行,风险,问题,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economy, the risk of banks continued to grow. The cost of capital for financing strategies,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credit and credit management center management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 can b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banks and financial risks and operational risks.
The success of the bank has a set of measures to evade their financial risk because the bank's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banks, improve cost management, and strict control of financial risks, and operation of the key bank health. In this paper, how to avoid the causes of the bank's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banks' financial management.
Key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 banking, risk, problems and measures
第一章引言
全球经济的市场化、金融化、虚拟化加快了银行金融的发展,同时对于银行的发展创新提出了各种要求。银行在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及全球的经济融合的“利润最大化”中,往往忽视了规避各类的财务管理的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商业银行内外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以及一系列无法预测的经济因素,商业银行财务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商业银行的预期目标可能得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偏离商业银行的预期经济目标。这种偏离会给商业银行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可以看出,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只牢固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和健全财务风险防御体系和机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加以及时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就能够商业银 行自身在市场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和逐步提高经济竞争力,使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章财务管理及银行风险的定义
2.1财务管理的涵义
银行的财务管理从其定义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个是广义上,主要是银行根据内外部经营环境及发展需求,对各类资金来源及运用进行计划、核算、监控和考核等工作,是经营目标得以实现。一个是狭义上,银行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了成本管理、费用管理、预算管理等内容。财务管理风险则是银行在对财务进行管理是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对于风险的管理也成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尤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财务管理风险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在银行的各种财务运动过程中,资本风险、资产质量、流行性、利率及汇率等风险,都是财务管理风险要面对的问题。只有充分认识财务管理风险的问题才能有效的完善财务管理的体系,利用资本提高银行财务管理的效率。 (二)银行风险的概况
对任何一家银行来说,风险就是潜在收益的不确定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它不仅仅指会招致损失的可能性,还包括未来无论是好是坏无法确定的不确定性。就银行面对的风险而言,人们早已注意到了两大类型的风险:筹集资金风险和经营风险。尽管银行筹集资金并不是愈多愈好的观点在西方银行已成共识,但在我国,特别是地方银行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事实上,当银行融资的资金成本大于其投资回报时,财务风险增大,此时不能再吸收存款。如果说人们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那么对经营风险则重视有加。自17世纪现代银行产生伊始,人们就认识到这种风险,往往同时出现。当存款人要求提现,银行库存现金不足以满足他们时,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当银行在放款过程中,如果有许多贷款人不归还贷款,银行就会遭受信用风险的打击。银行除了这两种风险外,新的风险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近年来,计算机的使用使银行能够依靠先进的手段和新的方法来分析市场上的投资者信息,增强了银行处理大宗业务的能力。然而,银行内部管理机制还不能与新技术的发展相匹配,高科技犯罪引发的风险不断出现。为防范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设计出的新金融工具如远期利率协议,使金融衍生工具得到快速发展。期货、期权、电子货币等业务空前活跃,资本流动数量和速度大大提高,原本旨在防范风险而设计出来的金融工具,反而使风险变得防不胜防。计算机的使用,使得银行之间业务竞争日趋激烈,面临更大的风险。新金融工具的涌现和新技术的采用,使得传统的银行业务与其它金融业务不断扩展和相互渗透,监管部门如人民银行等很难严密监督千变万化的新金融业务,从而使银行成功绕过金融管制及传统信贷关系,投身于市场此外,银行传统的存款业务正在被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抢走,使得银行不得不加大成本努力拉住投资者,为银行筹集资金风险加大埋下隐患。
第三章:纳税筹划的含义
3.1什么是纳税筹划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所进行的筹划活动,具体指纳税人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以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涉税零风险为目的而进行的避税、节税和税负转嫁的活动。偷税、避税、节税和税收筹划的关系。
税收筹划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这是税收筹划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1.合法原则
税收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纳税责任的,属于偷税行为,需要加以反对和制止。征纳关系是税收的基本关系,法律则是处理征纳关系的准绳。纳税义务人要依法纳税,税务机关也要依法征税。
2.有效原则
对纳税人有关交易行为所进行的税收筹划,一定要达到预期的经济目的,同时还要优化税收,节约税款。这就要求决策者具有税收筹划意识,对日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安排保持灵敏的判断。另外,有效原则还要求所进行的税收筹划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不是为了筹划而筹划,当税收目标与企业目标发生冲突时,应以企业目标作为首要选择,这样也易于被税务主管部门所认可。
3.稳健性原则
税收筹划在追求纳税人财务利益最大化时,必须注意筹划的稳健性原则。一般来说,纳税人的节税收益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各种节减税收的方式和方法均有一定的风险,节税收益与税制变化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债务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紧密相连。税收筹划要尽量使风险最小化,要在节税收益与节税风险之间进行必要的权衡,以保证能够真正取得财务利益。
4.社会责任原则
纳税人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社会成员,因此都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譬如,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消费品、向社会提供更多税收等,这时纳税人的社会责任与其财务利益总的来说是一致的。但是污染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等,则表明纳税人的社会责任与其财务利益存在着矛盾。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要影响纳税人的财务利益,但是在税收筹划时,必须考虑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纳税人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5.便利性原则
纳税人可选择的节减税收的方式和方法很多,因此在选择各种节税方案时,选择的方案应是越容易操作越好,越简单越好,这就是税收筹划的便利性原则。
3.2为什么要纳税筹划
1、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财务和会计的管理水平。如果一个国家的现行税收法规存在漏洞而纳税人却无视其存在,这可能意味着:一方面纳税人经营水平层次较低,对现有税法没有太深层次的掌握,就更谈不上依法纳税和诚信纳税;另一方面意味着一个国家税收立法质量差。
2、有助于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企业根据税收的各项优惠政策进行投资决策、企业制度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税收负担,但在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拉杆的作用下,逐步走上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
3、有利于完善税制,增加国家税收。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降低税务成本,也有利于贯彻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有机结合,从而增加国家税收。如税收筹划中的避税筹划,就是对现有税法缺陷作出的昭示,暴露了现有税收法规的不足,国家则可根据税法缺陷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现有税法进行修正,以完善国家的税收法规。
4、有利于减少企业自身的“偷、欠、骗、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强化纳税意识,实现诚信纳税。纳税人都希望减轻税负。如果有不违法的方法可以选择,自然就不会做违法之事。税收筹划的存在和发展为纳税人节约税收开支提供了合法的渠道,这在客观上减少了企业税收违法的可能性。
第四章银行财务管理
4.1财务管理内容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形成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和利润分配构成了完整的企业财务活动,与此对应的,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便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4.1.1筹资管理
筹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是企业投资活动的基础。事实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筹资及筹资管理是贯穿始终的。无论在企业创立之时,还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追求规模扩张,甚至在日常经营周转过程中,都可能需要筹措资金。可见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在筹资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确定筹资的总规模,以保证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要选择筹资方式,降低筹资的代价和筹资风险。
企业的资金来源按产权关系可以分为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一般来说,企业完全通过权益资金筹资是不明智的,不能得到负债经营的好处。但负债的比例大,则风险也大,企业随时可能陷入财务危机。因此,筹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金来源按使用的期限可分为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的筹资速度、筹资成本、筹资风险以及借款时企业所受到的限制不同。因此,筹资决策要解决的另个重要内容是安排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比例关系。
4.1.2投资管理
投资是指企业资金的运用,是为了获得收益或避免风险而进行的资金投放活动。在投资过程中,企业必须考虑投资规模;同时,企业还必须通过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的选择,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髙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投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投资决策的成败,对企业未来经营成败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1)投资按其方式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是指将资金投放在生产经营性资产上,以便获得利润的投资,如购买设备、兴建厂房、开办商店等。间接投资是指将资金投放在金融商品上,以便获得利息或股利收入的投资,如购买政府债券、购买企业债券和企业股票等
(2)投资按影响的期限长短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其影响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和长期证券投资。短期投资是指其影响和回收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投资,如应收账款、存货和短期证券投资。短期投资又称流动资产投资或营运资金投资。由于长期投资涉及的时间长、风险大,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决策分析时更重视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
(3)投资按其范围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对内投资是指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如购置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对外投资是指以企业合法资产对其他单位或对金融资产进行投资,如企业与其他企业联营、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等
4.1.3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部分,因此,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既包括对流动资产的管理,也包括对流动负债的管理。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以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具有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负债,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
4.1.4利润分配管理
企业通过投资必然会取得收入,获得资金的增值。利润分配总是作为投资的结果而出现的,它是对投资成果进行的分配。投资成果表现为取得各种收入,并在扣除各种成本费用后获得利润,所以,广义地说,利润分配是指对投资收入(如销售收入)和利润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而狭乂的分配仅指对利润的分配。利润(股利)分配管理就是要解决在所得税缴纳后的企业税后利润中,有多少分配给投资者,有多少留在企业作为再投资之用。如果利润发放过多,会影响企业的再投资能力,使未来收益减少,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如果利润分配过少,可能引起投资者不满。因此,利润分配决策的关键是确定利润(股利)的发放率。影响企业股利决策的因素很多,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企业最佳的利润分配政策。
4.2银行财务管理
4.2.1银行财务管理内容
银行财务管理是银行对其经营所需的各项基金、各项收支、库存物资及损益进行的管理。各专业银行管理的内容基本类同。如工商银行财务管理具体包括: 中央信贷基金管理、信贷资金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财务收入管理、成本管理、税利解缴及营业外支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及资金多缺处理以及损益分配管理等。工商银行的财务管理体制是: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单独核算、损益集中、利润留存。中国人民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成本核算,利润留成。”
4.2.2银行财务管理程序
首先银行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独立核算,损益集中,利润留成”的银行财务管理体制。基本任务是:①管理国家信贷基金,监督信贷基金的合理使用,保证国家资金的安全完整;②积极扩大资金来源,增强信贷投放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③灵活调度资金,充分合理地运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④贯彻经济核算原则,努力增收节支,减少资金成本,完成利润计划;⑤合理分配各项财务资金,增强银行自身发展的能力;⑥实行财务监督,维护财政纪律。管理范围有如下几方面,①中央银行信贷基金和信贷资金;②财务收入;③成本、营业外支出及税金;④专用基金;⑤固定资产;⑥资金及财产多缺的处理。主要管理内容有①制定财务制度。财务制度是组织财务工作的规范,实行财务监督的依据,也是银行经营活动以及职工同银行在经济关系上应当遵循的准则。②财务预测。根据有关历史资料,依据现实条件,考虑发展趋势,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未来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作出科学的预测。通过财务预测,提出各方面经营活动的目标和完成目标的相应措施。③编制财务计划。财务计划指标是财务预测所规定目标的系统化、具体化。通过编制财务计划,使各项财务指标之间密切衔接,并通过财务计划将银行经营活动的各项目标下达到各部门,使各部门行动有方向,工作有压力,考核有依据。④财务核算。对银行经营活动中所引起的各种费用开支和各项利息收支、业务费收支进行核算,并定期按规定形式和要求编成财务报表,从而提供说明银行经营活动过程和经营成果的系统、完整的财务资料,以便行长及有关部门了解银行经营活动情况。⑤财务分析。主要依据会计、财务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围绕说明银行财务、成本、利润情况等指标,检查财务、成本、利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影响计划指标完成的原因,分清资金经营各环节对完成指标应负的责任,提出改进意见。⑥财务检查。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除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实行严格控制和监督外,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务检查。根据国家的财政政策、财务制度的规定、财经纪律的要求,对银行的经营活动从其合理性、合法性、效益性等方面进行检查,以揭示经营活动中的缺点错误和违法行为,促进有关部门和人员纠正错误,改进工作。
4.2.3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
成功的银行都有一套规避其财务风险的措施,因为银行的财务管理是提高银行竞争力、完善成本管理,严格控制财务风险,使银行健康运转的关键。全球经济的市场化、金融化、虚拟化加快了银行金融的发展,同时对于银行的发展创新提出了各种要求。银行在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及全球的经济融合的“利润最大化”中,往往忽视了规避各类的财务管理的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商业银行内外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以及一系列无法预测的经济因素,商业银行财务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商业银行的预期目标可能得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偏离商业银行的预期经济目标。这种偏离会给商业银行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可以看出,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只牢固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和健全财务风险防御体系和机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加以及时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就能够商业银 行自身在市场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和逐步提高经济竞争力,使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有一席之地。
第五章纳税管理规避风险
5.1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失误
人们早已注意到了两大类型的风险:筹集资金风险和经营风险。尽管银行筹集资金并不是愈多愈好的观点在西方银行已成共识,但在我国,特别是地方银行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事实上,当银行融资的资金成本大于其投资回报时,财务风险增大,此时不能再吸收存款。如果说人们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那么对经营风险则重视有加。自17世纪现代银行产生伊始,人们就认识到这种风险,往往同时出现。当存款人要求提现,银行库存现金不足以满足他们时,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当银行在放款过程中,如果有许多贷款人不归还贷款,银行就会遭受信用风险的打击。银行除了这两种风险外,新的风险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近年来,计算机的使用使银行能够依靠先进的手段和新的方法来分析市场上的投资者信息,增强了银行处理大宗业务的能力。然而,银行内部管理机制还不能与新技术的发展相匹配,高科技犯罪引发的风险不断出现。为防范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设计出的新金融工具如远期利率协议,使金融衍生工具得到快速发展。期货、期权、电子货币等业务空前活跃,资本流动数量和速度大大提高,原本旨在防范风险而设计出来的金融工具,反而使风险变得防不胜防。计算机的使用,使得银行之间业务竞争日趋激烈,面临更大的风险。新金融工具的涌现和新技术的采用,使得传统的银行业务与其它金融业务不断扩展和相互渗透,监管部门如人民银行等很难严密监督千变万化的新金融业务,从而使银行成功绕过金融管制及传统信贷关系,投身于市场此外,银行传统的存款业务正在被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抢走,使得银行不得不加大成本努力拉住投资者,为银行筹集资金风险加大埋下隐患。经过改组上市等一系列的运作,上市银行改革成绩明显,我国上市银行的财务状况大为改善。首先,上市银行利润的增长较为稳定,2010年中行、工行、建行和交行净利润分别增长31.93,、66.44,、49.07,和63.52%。其次,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所改善,2007年中行、工行、建行和交行净资产回报率分别达到14.6,、15.21,、16.42,和16.08,。而后,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中行、工行和建行拨备覆盖率有所增加,分别达到108.18,、103.5,、104.41,和95.63%。再次,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都有很大提高,达到了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而且都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同时我国上市银行正在积极进行多方金融创新,经过不断努力,中间业务成为各上市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2011年上半年建行、工行、招行等多数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增长速度都超过了50,。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上市银行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国外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上市银行需要建立现代成本管理的新观念,而且我国上市银行财务管理职能也要转变。现在一些上市银行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也只是发挥会计的职能。各上市银行也存在着各种弊端:如对待服务不够重视、成本控制和盈利控制不够严格、对于事前的预测和事中的控制还不足等,上市银行财务管理的职能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国外银行在这方面做的更好一些,已经实现了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职能转变,而且已经普遍建立了管理会计系统。国外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成本会计理念,把风险控制作为业务经营的核心,每一项产品和业务都要核算其风险、成本以及收益另外,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方面我国上市银行也没有国外银行高,以美国花旗银行为例,该行就把数据构建当作财务主管必备的基本职责之一,要求财务主管熟悉各种主流的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并且要确保各类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可以正常运行。在金融海啸面前,我国上市银行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其中竞争压力和创新压力尤为突出。2011年,各国央行联手降息,中国人民银行在百日内连续五次调低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存贷款利差的缩小将引起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减少,经济增速放缓也使得上市银行贷款的违约风险加大。我国上市银行仍然把存贷款利息差作为获利的主要方式,中间业务、个人信贷这些高附加值的业务的比重仍然有待提高。银监会要求全国的大中型银行通过5至10年的努力,中间业务收入比重由现在的17,达到40,至50,,通过不断增加这些盈利性更强的业务,从而达到降低上市银行的财务风险的目的。
5.2纳税筹划如何规避风险
高比例的负债经营,导致流动性不足
商业银行在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产生矛盾时,会增加负债来均衡其中的矛盾,而负债的增加,更多的会依赖外部条件。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市场上的流动资金会普遍紧张,负债就会难以实现,用负债来提高流动性和扩大业务规模就有可能得不到保证。即使银行用高成本的负债来增加流动性,也不得不把资金用于收益较高的贷款和投资上,当下一个偿债高峰到来时,银行将不得不面临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所以高比例的负债经营会导致流动性不足。我国的银行除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不良贷款以外,由中小企业带来的信贷风险也非常的大,这对于银行的生存,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都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发展都有着严重的危害,另外银行在承受信贷风险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各个银行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长期以来,我国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其中既有历史因素,也有银行内部原因。历史原因是长期以来大量亏损的国有企业把国有银行贷款当作资本金来使用,从而给银行自身造成了巨大的历史包袱。同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一种速度情节,缺少资金约束,缺乏资本观念;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和账面利润,不惜采取粗放型的业务方式和不规范的竞争手段,结果资产虽然增长很快,但盈利空间却很有限,从而导致经营风险的不断积累和不良资产的居高不下。长期的负债经营使得流动性没有了保障,当经济发生波动时,财务风险就会暴露。
商业银行要加强对资产、负债和资本的管理,严格控制开支,增强盈利和消化历史包袱的能力。商业银行内部要全面推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法,遵循审慎会计原则,参照国际会计标准,根据商业银行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呆帐准备金提取和核销制度,确定各类不良贷款的提取比例与浮动幅度。根据实际情况计提呆账准备金,实行自主核销,并依法保留对债务人的追索权。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逐步完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强化成本约束,防止不顾效益的盲目扩张。 2.加强会计控制
制度改革是会计诚信的关键安达信、毕马威、德勤、普华永道和安永是全球最著名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但安然公司的破产案使安达信公司面临空前的信用危机,公众对会计业的信心受到沉重打击。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会计师事务所违规作假的现象则更为严重。国家审计署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检查时竟然发现,其中有14家违规为上市公司出具过失实的审计报告。会计业这种屡禁不止的作假现象,造成了整体社会信用的缺失,严重危害了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证监会主席利维特在两年前曾经尖锐指出,“如果投资者对审计师的客观性和公允性丧失信心,谁还会相信报表的数字?可靠的、有证明力的数字是金融市场的氧气,我们的市场如果没有高质量的财务报告简直寸步难行。”针对国际会计行业的现状,今年2月,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均宣布停止以内部和外部审计师身份为同一客户提供服务,拆分审计和咨询业务。会计行业整体信用的缺失促使人们认识到,在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行业自律的同时,会计制度建设是重建会计诚信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能够增强会计控制的独立性,使内部控制真正有效的发挥作用。
5.3纳税管理制度完善
银行业务多元化造成银行风险多样化,每一种风险的定量测度、管理思想及控制工具不尽相同。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风险管理策略对每一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分别管理,则不同类型风险的管理行为与管理目标之间可能产生矛盾。同一类型的风险在不同业务单元、不同地域、不同分支机构,由于各自对风险的理解、偏好、忍受程度不同,在风险管理政策与做法上也会存在差异甚至冲突。因此,全面风险管理应运而生。建立在整个企业基础上的全面风险管理不仅要针对各业务单元进行风险控制,更多的是立足整个企业层次,全面监控来自内部与外部的风险,致力于在可控、合意的风险水平下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第六章 结语
在中国的会计逐步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发生了严重会计诚信原则缺失的问题,这是很令人心痛的。事实上,过些典型的会计诚信缺失案例进行分析就可看出,这些造假使用的手法,早已为我们所熟悉的。银行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预见和进行控制的。针对财务风险,银行只要有一定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的存在,认真对待财务风险存在客观事实,思考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同时,定期对银行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银行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够使银行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实现最终的目标,获得更多的收益,健康持续地发展。
第七章 参考文献
[1] 冉苒.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08楚天舒.中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比较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3)
[2]关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9(09)
[3]唐有瑜.上市银行财务状况的行业特征及中美比较[J].金融会计,2009(08).
[4]李军.浅议如何提高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绩效[J].青海金融,2010(06
[5]李早航著《现代金融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6]胡立章.我国银行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财政监督.2008(3)
[7]高宇峰.试论银行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南方金融.2008(9)
[8]段红涛、陈业宏,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12
[9]夏红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18-31
[10]郑伟.预期损失模型缺陷与会计监管独立性问题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0年第5期:17-24
[11]杨勇,黄曼丽,宋敏.银行贷款、商业信用融资及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5期:28-37
[12]李杰,曲录平.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与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9). [13]尹宗成,丁日佳.基于财务视角的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J].统计教育,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