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是人生最后的归途

今天听的是《人间岁月长》第二节课,讲的是季羡林先生童年生活非常艰苦,他们家是山东省最穷的县最穷的村最穷的人家。

他的书中写了母亲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把最好的留给了孩子,还写了举人奶奶每天省下半个白面馒头给他,他的心涌起一份感恩。他在书中写到,虽然都是芝麻绿豆大的事,却让他终身受益,激励他前进,鼓舞他振作。

他从六岁跟随叔叔去济南读书离开家,离开母亲到二十岁失去母亲,十四年中他只回过三次家,跟母亲见过三次面,想不到最后一次竟天人永隔,季先生特别后悔,觉得自己特别不孝顺,本以为母亲会一直好好的,等他大学毕业了,有能力养活母亲,就好好的孝顺母亲,没想到……。

我们常听人说:子欲孝而亲不待。

我们总以为孝顺父母,陪伴他们是将来的事情,现实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父母就离开了。孝顺和陪伴再也做不到了。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我随父亲,我妹随同母亲。然后父母二人各自组建自己的新家,因为他们的离异,给我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无可弥补的创伤,失去父爱母爱的滋味,只有我们当事人清楚,别人无法理解我们心中的痛。

在我成长的旅途中,虽然有奶奶的疼爱,姑父姑母、叔叔婶婶的关爱,但我扭曲的心灵里曾经是无数次的恨过父母,是他们的自私,造型了我们的痛,,曾经多少年都不理我母亲。

现在想想我是多么的幼稚。我也为人妻为人母,我经过多年的岁月的沉淀,逐步理解了父母他们,当年有他们的无奈与不忍。

既然他们给了我生命,我无权干涉他们的选择,当我回过味来准备好好孝敬他们时,老父亲在三年前离开人世。应了那句:子欲孝而亲不待。

母亲现随我妹一家生活,都是我妹精心照料。读过季先生的文章,我有触动,会抽时间去陪陪她,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不再纠结。

我的婆妈在十年前,我就把她从南京接到扬州跟我们一起生活了十多年,我没有得到母爱,要让老公得到母爱,现让婆妈得到子女的关爱,她今年整九十岁,精神很好。

扯远了,回归正题。

季先生在书中告诉我们,父母是我们在世上最重要的亲人,世间很多种感情,比如友情、爱情,唯有亲情来自血缘至亲,唯有亲情无私伟大,它来自父母亲人对我们无条件的付出。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亲情的重要性,忽略了这份真挚的情感,冷落了自己的父母亲人。他们交朋结友,为友情忙碌;或者忙着打拼事业,没有时间陪伴父母,等到自己到了某个年龄,才突然发现亲情的伟大和不可替代。

季羡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父母亲情,趁父母健在多回家看看,好好的陪伴他们,帮父母做点事,陪他们散散步,聊聊家常,带父母定期检查身体,从细节上关爱孝顺父母。

我们要懂得,父母在,我们的人生就有归途,他们的亲情是我们的人生归途。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情是人生最后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