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我在异国这五年

三.初来乍到

2014年1月13日,经过大约两天的长途跋涉,我终于到了赤道几内亚的首都马拉博。

这座城市位于西非几内亚湾的一个小岛上,城市面积很小,坐在飞机上便可以鸟瞰其全貌。

百度百科上说,马拉博1827年建城,曾经以西班牙女王伊萨贝尔二世的名字命名为圣伊萨贝尔。1968年赤道几内亚独立后,马拉博被定为首都,马拉博是赤道几内亚抗击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该城市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不过我对这个城市的了解也仅仅限于这个层面,因为我工作的地点并不是马拉博。

记得那天大概是当地时间中午十二点落地。一下飞机就能感觉到一股热浪向我袭来,那时候是国内最寒冷的季节,却也是南半球最热的时候,因为在埃塞俄比亚转机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太热,所以我仍旧穿着冬天的那身装备。虽然早早的脱下了身上的羽绒服,但是闷热的天气仍旧让人热的喘不过气来,不一会我便满头大汗,感觉穿着的秋衣秋裤很快就都湿透了。

然后在进入机场某道廊的时候,便有一位工作人员在给入境的乘客分发入境信息登记表。

正当我满头大汗的思考着怎么填写入境单的个别信息时,突然有人从后面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

朋友,这个是你吗?

我回头看去,只见一位个子高高的黑人,手里拿着我的一张照片,那是我护照上的照片经过放大后打印出来的。

我当时很诧异,没想到这老兄还会说中文。我本能的用汉语回复他:

是的,这个是我。

啊,太好了,终于找到你了。

接着我们便用西班牙语交流。我才知道他是我们公司花钱雇来接我的人,因为要接人的话,中国人是不能进入机场里面的,再说就算进去了也不会说西班牙语,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通常都是花点钱找个当地的人进入机场,找到要接的人后再带出来。

所以这位老兄的工作就是整天游荡在机场附近,给那些去机场接同胞的国人们充当临时工。时间长了,他们便学会了几句简单的汉语,同时也学会了和中国人打交道的一些方式。

因为轻车熟路,我看他很快地就帮我填好了入境登记表的余下部分。接着便是排队进行入境登记。在进行指纹录入时,我惊讶地发现当地的海关人员竟能用中文清楚的说出“左手”“右手”“按一下这里”“好了”等的字眼。对于从来没有学过汉语的这些人而言,能够说出这样的几个词汇,足见他们每天要登记多少个要入境的中国人。

进行完入境登记,接着就是去取行李,在取行李的地方我见到了来接我的中国同事。想不起来他姓什么了,只记得比我大几岁,是位工程师,而且说话也很和气。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总包方的工程师,而我所在的A公司是分包方,也就是施工方,说白了,我是给A公司打工的,而A公司是给总包方打工的。

取完行李后我们准备出机场,但这时候却又遇到了麻烦。

当我们快要走出机场大门口时,便被几名机场人员拦住,说是要检查我的行李,看看有没有违禁品。我当时很奇怪,不是已经过了安检了吗,怎么还要查。

于是我打开两个箱子,几个人前前后后翻腾了半天,里面除了我自己带的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外,别的什么都没有。我本以为检查完箱子没什么违禁品的话就没事了,但是他们仍旧不肯放我们走,到底什么原因也没有明说。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那位接我的同事悄悄地说:

他们是想要点小费,不然我们是走不掉的。

还有这样的事呀?我当时惊讶地张着嘴巴,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是啊,这是这边的惯例,新入境的中国人都要给点小费的。虽然你箱子里带的东西没有什么问题。唉!慢慢你就懂了。

我半信半疑的看着他。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倒是听一些学长学姐们说过,在赤几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当地的警察或是官员的敲诈勒索,往往要花点小钱才能解决。没想到入境的第一天就让我遇上了。

我回头看看那几位扣留我行李的人,一个个好不神气,他们中间还有一位黑人大妈,穿着与她那体型并不相称的制服,嘴里嚼着口香糖,一脸的满不在乎和毫不通情。

那一幕,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到了人家的地方,就要遵从人家的惯例,这也是一种入乡随俗。可这种惯例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没办法,我和那位同事商议,最终大约给了这几个人三万西法的小费(当地货币名称,折合人民币约330块钱)才把箱子取出来。这些钱当然也是记在A公司账上,并不需要我支付。

从机场出来后,我已经热的满头大汗,感觉浑身都湿透了,刚上车我就赶紧脱掉身上的冬装。大约过了二十分钟,我们到了总包公司的办事处,那是一座很漂亮的三层小楼,从大门和室内的装潢来看就知道是一栋刚建成没几年的新房子,而房子的对面则是赤几总统的私人别墅,当然,和总统的别墅比较起来,总包公司租的办事处就显得相形见绌多了。

记得那天办事处里并没有几个人,而且大领导也回国休假了。除了接我的那位工程师外,还有一个A公司的同事,一个总包公司的翻译,另外还有一个厨师和一个看大门的当地人。

A公司的那位同事也是一位技术人员,看着要年长很多,见我到了就忙着帮我抬行李,并说着“一路辛苦”之类的问候的话,毕竟都是同一个公司的,所以显得更亲切一些。

其他办事处的几位也都挺友好,唯一例外的就是那位翻译,这里不得不说一个人所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多么重要。按理说都是同专业的人应该更能相互理解才是,但是他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太好相处,所谓相由心生,看他的举止和面部表情就知道这是个挺傲气的人。一开口说话,果然没错。

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他特意强调了一下自己是总包公司的“商务翻译”,而不说自己是翻译或是工程翻译,好像带着“商务”两个字就显得自己的逼格高一些。那副自命不凡,居高临下的样子我至今都没有忘记。

后来聊天的时候他说自己有个朋友在阿根廷工作,说到阿根廷首都的时候还专门用西语“BUENOS AIRES”来代替汉语“布宜诺斯艾利斯”,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口语很好,凡此种种,总是以各种方式在向我这个刚出国的菜鸟展示他那些优越感。

其实在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每个人都是菜鸟,也都是在经历了好多个岁月的积累和沉淀后,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中才变得愈来愈强大。而在自己刚刚积累了一点经验和取得一点成绩后便开始不遗余力地在各种场合以各种方式向初来乍到者展示自己那点所谓的优势和优越感,这种人就是戏精。

说的朴实一些,大家来到国外的项目上都是为了挣钱、混经验和学知识的,做得都是较低端的翻译工作,无非就是工作的内容有所差别罢了。完全没必要过多地抬高自己来向别人展示那些所谓的优势。

所以经过那几次简单地接触后,我对这位“商务翻译”都是敬而远之。两天后我离开马拉博,再次和他见面已经是一年后我回国的时候了,但见这位老兄仍是一如当初地气势凌人,真不晓得他这种方式只是针对我还是针对所有人。

在西语圈工作的这几年,我遇到过很多的高水平的大神。其实那些真正的优秀者都是既低调又乐于助人的人,往往都是在别人遇到难题的时候及时出现,同时又对那些刚进入行业的新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

因为曾经深深地体会过在面对周围冷漠的时候一个人独立完成所有艰巨工作的感觉,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只要单位里有新到的做翻译的同事,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我都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或者仍旧做着比较艰难复杂的工作好让对方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新的岗位和学习新的知识,这样人家才会因为有了足够的缓冲期而不会对新的工作和环境产生恐惧。虽然我也并不是什么大神,但我始终都是这么做的,而且也认为这么做很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拾遗:我在异国这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