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刚升职做部门主管,就接到了业绩翻番的KPI指标。
要知道,原来的指标已经差不多到极限了。怎么好再给兄弟们加负担?
于是,我干脆自己扛起了一半,剩下的再内部平均分配。
那一年,虽然表面上看,我是升职了,实际上过得比当小兵还惨。不仅要应对各种检查、汇报,还背着大量一线业务。真心是累成狗!
这还不算,真正让我心寒的是,一次无意中,听见同事的聊天:都升职了,也没请请大伙,他不累谁累啊?
原来,我认为的自我牺牲,在大伙眼里,却是理所当然。
未来,一片黯淡……
都说慈不掌兵,义不理财。
当了领导就要学会树立威严,打一棒子给个甜枣地让员工听话,好好干活。
但现在的职场,大都是90后,95后的天下。员工越来越有个性,老一套做法基本已经失效。管得严就甩脸撂挑子,管松了又蹬鼻子上脸。
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大家动起来,确保甚至超额完成团队业绩呢?
我最近读到一本书,是阿里铁军原主帅俞朝翎的《干就对了》。
作为资深管理大神,俞老师在书中介绍了让团队业绩增长的9大关键,被马云称为阿里巴巴的“定海神针”。
今天心眼儿就结合书中干货,针对自己之前遇到的问题,和你详细聊聊:企业管理者怎么管“不听话”的下属,才能实现业绩翻番?
如果你也刚好遇到类似问题,看过之后必定会得到新启发,帮助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01 明明是人家成功的管理经验,为什么我用了就没效果?
当初,为了更快适应“管理者”的身份,我自费花了大几万,去参加学习班,学习先进的成功管理经验。课上听得那叫一个爽啊,可回来一上班,又傻了。
要么,是老师讲的场景,跟自己的实际情况完全不一样。
要么,是照猫画虎地用了一段时间,没有效果不说,还纷纷被下属投诉:您这是跟谁学的?
难道说,我上了个假的培训班?
俞老师在书中,针对我曾掉过的坑,给出了3个原因:
1、学习方法论时,没有分析与公司实际情况之间的关联。
说人话就是,理论没有本土化。
就好像,有人告诉你,吃一个馒头能饱。但他不知道你已经饿了三天了,一个馒头根本不够。
所以,我们在学习管理方法时,一定要边听边琢磨自己的实际情况。
他的方法有哪些前提条件?
我的情况能否满足?
如果不满足,能不能改善为适合自己的方法?
2、只学习了其中一点,没看到背后的配套体系。
就像东施。
她只看到了西施皱眉很美,却没注意到西施的整个脸都非常美。
使用没有体系的知识,很容易就学偏了,走歪了。
比如书中讲到的“金银铜牌制度”,是在“主管岗位制度”和“财务体系”都健全的背景下,才能发挥正向的激励作用。
脱离了这些,只孤零零地设置个“金银铜”激励,很可能会起到负面作用:营业额上来了,总体利润却下降了。
原因,你懂的。
3、没有掌握方法论落实的心法。
这啥意思?
说到底,管理方法不管用,是因为你还没管到“心”!
一个有温度的组织,抗压力就是比强制执行的组织强。
因此,所谓管理,一定不能是死板、冷冰冰的规章制度,而应该有温度,能照顾到组织成员的情感、意愿、需求。
那你说,我之前替部门扛下大半指标,算不算“管到心”了呢?
对不起,还真不算。
02 人只有为自己而战时,才最有动力
那我到底错哪了?
我一个人把指标扛下来,无异于告诉大家:这是我的事,跟你们没关系。
自然,对方就不会认为:这是大家的事。
人对于自己无关的事,往往不会上心。结果就是累死我一个,团队士气也起不来。
员工抱怨领导不公平,领导怪下属不理解。
那该怎么办?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想请你先想一想:你有多久没和领导深入沟通过了?
书中说,在阿里每周都要求管理者与下属进行深入沟通。
从工作到心态,从困难到情绪,全面了解对方的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这样,才建立起了一个常年“有温度”的集体。
所以,如果我今天又遇到类似情况,第一时间肯定是找下属谈一谈:
“咱们今年的指标很重,你觉得咱们该怎么做,才能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呢?”
听听对方的意见,给对方充分的时间来适应新指标,尽全力帮助其成长,让他明白这件事就是自己的事。自然,对方也就有了努力的动力。
管理的精髓,是要通过别人拿结果。
“就谈谈话?这么简单吗?”
当然不会。书中还讲到了更高级的管理大招,招招有效!咱们接着往下看。
03 员工为什么要跟着你干?
俞老师说,所谓管理,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凡事自己承担;
第二重,通过别人获得结果;
第三重,使众人行。
刚才我们说了怎么从第一重到第二重。
下面就该从“拿结果”进阶到“众人行”了。
那怎么才能做到“全员一心,众志成城”呢?
在给答案之前,我再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能坚持把一件事做成?
比如说,早起背单词。
第一天你起来了,背了10个单词;第二天又背了10个;第三天照常……这样的日子,能坚持多长时间?
再假如,第一天你背的10个单词,当天在工作中就用到了,还被领导表扬了。第二天背的又刚好用到了,第三天、第四天……在这种情况下,你又会坚持多久呢?
恐怕即使后面几天没有奖励,也会逐渐变成一个习惯的。
因为,你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对这件事越来越有信心了。
带团队也一样。
俞老师说:
“员工之所以愿意跟着我们,是因为他们相信跟着我们能获得他们想要的结果,比如收入、荣誉感、成长。”
那怎么才能证明“他们可以获得”呢?
就是要带着团队打胜仗!
说十遍“面包会有的”,也比不过一次真吃上面包。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这就是为什么你当领导,而其他人做员工的本质区别了。
领导,应该是有能力带领团队获得成功的那个人,而不是见功劳就上,见困难就让的特权分子。
所以,你是这样的领导吗?
或者说,你遇到的领导是这样的吗?
欢迎把你此刻的想法留在讨论区。
04 写在最后
说实话,看这本书时,我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书中案例总是能勾出自己以往的经历,而俞老师给出的方法,又是那么简单实用,接地气!
梁宁评价这本书说:
我希望你不仅注意到作者讲的管理原理,还要感受字里行间对人性的关注。
可以说,这是一本有温度,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书籍。
如果有一天,你读到了这本书,千万别忘了咱们之前讲过的3个重点:
关注方法论的本土化;
关注方法论的背景系统;
关注方法论中包含的“人心”。
这样,才可能化书中理论为自己的东西,从而让自己的管理之路,越走越顺!
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