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迁移》移动时代如何求知,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玉泽的第29篇书评


开篇先做一个调查,你父母的微信朋友圈经常发布的是什么信息?

从拒绝智能手机到开始触网到乐在其中,不少退休老人的晚年生活经历了触网“三部曲”。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学会用微信,希望与子女产生线上互动;另一方面,对于年轻一代来说,父母长辈的朋友圈似乎正在成为谣言转发大户,鸡汤文、爆款转发文充斥其中,不胜其烦。

为什么会这样,大部分子女认为是父母的文化程度比较低,没有辩证思维,但是你认为你的辩证能力就很强吗?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本颠覆我们以往认知的书《知识大迁移》。作者剖析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无知,还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

这本书的作者是威廉·庞德斯通,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已出版《剪刀石头布》《谁是谷歌想要的人才?》《无价》等14部畅销书,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

 同时他还是《哈佛商业评论》《纽约时报》《哈珀斯》《时尚先生》等世界知名杂志长期撰稿人;《今日秀》《大卫·特莱曼深夜秀》《CBS早间新闻》等世界知名电视、电台节目的常客;也是ABC电视台两档黄金节目作家兼联合制片人。

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无知,还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

在知识搜索即得的信息时代,我们还需要学这么多知识吗?以前我们要应付考试,得背诵各种诗词歌赋,有时候忘记某个知识点,还得翻半天才能找到,多么希望有一个搜索引擎,让我们能快速找到这些知识。

现在互联网来了,搜索越来越方便,一句“有事问度娘”成了PC时代的口头禅。我们逐渐习惯了把电脑当大脑

想要耍一下文艺才华,诗词歌赋背不下来,怕啥?百度比四大才子更有文化。不懂得天文地理,网上一搜,人人都成了知识渊博的大学问家。

后来,移动互联网来了,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则彻底让我们养成了依赖的习惯。搜索的速度上去了,搜索的场景丰富了,感觉自己的知识库更强大了。好多孩子做作业就上小猿搜题,根本不需要费脑筋去思考问题。

经济学家安东尼·唐斯就曾提出疑问:如果为获取某种知识付出的努力并不能收到回报,为什么还要费劲去学呢?

这真是一个为无知开脱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理性无知的黄金时代。我们知道想知道什么信息随时都可以上网查,但如果你没有观点,没有思想呢?正如《知识大迁移》一书提到:有一样东西你没法上谷歌搜索,那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应该搜索什么?互联网带来的危机之一,就是它很有可能会让我们陷入“元无知”的状态,即达克效应所表达的那样:意识不到自己无知的状态。

可见,在知识获取这件事上,互联网让你安了心,却给了你更多烦恼。

我们都知道自己需要知道什么知识,但是我们很难知道,自己应该知道,实际上却不知道的知识。

达克效应表示: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反而最无法认知自己的这种欠缺。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越无知越自信,给自己挖一个神坑,书里举了一个例子,像老司机和新司机,大部分新司机都对自己的驾驶技术充满自信,反而是老司机更加小心翼翼。

《知识大迁移》这本书,就是围绕事实性知识展开的。除了达克效应,书中还提到了另外两种影响我们获取知识的因素,理性无知和扭曲的心智地图。

我们都知道无知很可怕,但是无知也是有高低之分的。有些无知是因为知识不够,比如受教育程度低,对某个行业领域缺少了解,信息环境匮乏等。

这种状态下,无知是一种自知。当你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知识就有增长空间。

有些无知是因为自以为知识很够,他们分辨不出来自己不懂什么,就以为什么都懂,也就是理性无知的状态。

做一个无知的人并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互联网有可能令我们陷入“元无知”的状态,就是那种无法意识到自己无知的状态。

那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该掌握哪些知识可以让我们的收入有所增加,幸福感更强呢?

二、学习哪些知识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富有、更幸福

作者通过调查发现,知识水平仍然与一个人生活的幸福程度甚至收入水平有因果关系。作者制作了一套事实性知识测试题并邀请参与实验的对象作答,并建立了统计模型。结果显示,知识水平仍然是收入水平的重要预测因素。哪怕在年龄和受教育情况相同的情况下,知识渊博的人赚的钱仍然更多。

作者还分析了知识水平为何与收入有因果关系,原因大致有三:

A.对一定程度事实性知识的广泛了解导致了高收入。

B.反过来,高收入使人们获得了广泛的知识面。

C.知识水平与高收入有着相同的成因。

总之可以确定的是,在当下,学习事实性知识依然很重要,记住这些事实性知识依然有用。那么掌握那些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的收入呢?

1.语言能力

拼写、书写或发音的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或许很常见。作者指出,拼写正确能力或许与收入的关系不大,但发音正确与否与收入水平是高度相关的:在发音测试里表现最好的人和表现最差的人,家庭年收入的差距达到了5.5万美元。据作者猜测,正确发音是他人判断当事人是否受过良好教育的一种手段——让别人知道你受过教育,这很重要。所以练习发音准确的普通话或者一口流利的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2.健康知识

在作者的一项调查中,统计模型以一个35岁、受过四年制大学教育的人为基准,如果15道题中一道也没答对的话,他的健康评分是6.32;而如果全部答对,他的健康评分是6.96。两者的自我健康状况评价相差10%。所以单从统计学上来看,对麸质、碳水化合物、幽门螺杆菌等等健康类知识多了解一点,真的没有坏处。

前面《贫穷的本质》有提到了,穷人之所以穷,也是因为这些缺乏这些正确的饮食知识,导致很多生病返穷的,在这个时代,健康养生知识多了解一些,对我们的健康有好处, 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更有活力,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

3.体育知识

在作者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中,把体育运动知识题全部答错的人,平均家庭年收入是3.4万美元;而那些回答完全正确的人,平均家庭年收入是8.5万美元。如此明显的差距可以告诉我们,体育运动知识和收入水平是正相关的。

一般喜欢体育运动的人身体都比较健康,也比较有活力,每天给自己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是幸福人生的必修课哦。

4.理财知识

如果说哪一类的知识跟收入水平直接挂钩,你一定会想到理财知识。的确如此。调查显示,在回答包含了福利、通货膨胀和税收等内容的六个问题时,在特定年龄或教育水平的人群中,答对最多问题的人收入就最高,储蓄也最多。同时,理财素养与人的幸福感也息息相关。得分最高者的自我评价幸福感比得分最低者高24%。

理财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复利”,如果你连这个概念都不知道的话,赶紧补一下理财知识哦

5.文科效应

文化素养,即一个人对于文学艺术等知识的了解程度是教育水平的良好预测因素。但文化知识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小得惊人。文化素养好的人,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主修文科或艺术系,主修这些学科的人,往往收入要比同等教育水平、主修理工科的人要低。这被称为“文科效应”。

这一部分我不太同意作者的观点,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正式这些文科艺术类的人才施展才艺的时候,很多大V都是因为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今天的成就的。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文修养更可以提升一个人的不可替代性,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三、在移动知识时代如何成为真正的赢家


1.必要的知识储备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在建立时必定和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有一定关联的,任何信息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虽然我们处在互联网和知识爆炸的时代,但是搜索引擎不能代替事实知识的

学习和记忆,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学习更多新的知识,多做背景知识的积累,这样可以学的更快速、更有深度。也就是要提升我们的思维质量,搭建自己的底层逻辑思维体系。

2. 个人获取信息应当“平衡理性”

现在我们很多人更愿意去通过网页推送、微信公众号、娱乐新闻等方式去了解信息。这些信息由于被深度加工过,更容易于被我们所接受,但并不利于我们成长和思考。所以这里更提倡去看一些不带有太多主观意见的一手资讯、书籍,或者自己主动搜寻的信息。

所以作者呼吁,个人获取信息的来源不要过于单一,不要看太多新闻或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另外,改变你的浏览器偏好设置,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今日头条,抖音这些都是根据你的爱好给你推送内容的,所以你要成为信息的主导者,调教你的搜索引擎,让它给你推荐有价值而且广泛的信息,不要任由它推送作茧自缚。

3. 既要有“狐狸式”的广博也要有“刺猬式”的专精

对于作者提出的“狐狸式”的学习理论,我并不是全部赞同。狐狸的特征就是什么都学一点,什么都不精,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建立全面的知识框架体系,知识死角和知识盲区会比较少,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只要知道了知识线头,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所以广博很重要。

但是光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恐怕不是“木桶理论”,而更多的是“长板理论”,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一个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必须有一项技能超过90%的人,才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所以,个人建议最好是两者兼顾,在注重,全面的知识框架体系的同时,也要对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领域进行深度研究,成为一个全面型专业人才。

结尾:“百度百科”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学习的方式

终身学习,多去获取不同类型的知识,不仅是我们获取财富与健康的手段,这种行为本身还塑造了我们的直觉和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但知识是想象力的基础。那些脑袋里装着大量知识的人更擅于创新,他们的知识储备,使他们能够看到事物之间被其他人忽视的关联性,让他们能够为关键问题拟定创造性的解决方案。非常喜欢《三体》里面的这句话,叫做: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

“百度百科”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学习的方式,存在云端的知识也不是你的知识。想要获取成功,不妨翻开这本书,转变你的认知,投入新的学习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大迁移》移动时代如何求知,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