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以来的宏观调控:题记和方法论

1. 1 题记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全面勾画出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轮廓后,我国宏观调控的框架再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细细的分说1994年宏观调控体制设计的细节和来源,理清之后二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大致脉络,能够让我们评价当前的改革和发展有一个大致的参照。

1.2 方法论

对方法论的讨论有助于明确写作背后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观。

从本体论上来说,我大体采取一种主体哲学的思路,尽管我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受哈贝马斯主体间观点的影响。具体而言,如果个体或者某个群体声称其活动有一定的目的,那么这个目的的落脚点必须是落在具体的人上的,无论这个人是理性的、经验的、浪漫的,甚至有可能在思维上是贫困的,我们的落脚点依然是具体的人。如果任何哲学、认识论和价值观与人的主体性相冲突,我都明确反对这些观点或者实践。

认识论和价值观取决于我采取的本体论。如果关于认识论有什么需要特殊的强调的话,我想说的是,在保持人的主体性的前提下,我认为人与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理解的。这种观点一定程度上是对人性的美好期许,也是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好像是说人脑中有一种镜像机制,以至于不同的人可以形成类似的想法)。关于价值观,那些极端坚持原子式的个体价值和空洞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我明确反对。

就研究策略而言,我在前述方法论的指引下,大体采取一种阐述性的、历史的、建构的态度。

1.3 研究的目标

大致而言,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缺乏一个整体的思路,基本上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然而,即使从1994年开始算起,也有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年头了。过渡性质的、转轨特征的社会制度至少会导致一代人成为一种工具。这种人的工具性有悖于人的自由发展,需要进行系统的反思和批判。至于重构,也许会在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找到新的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1994年以来的宏观调控:题记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