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就是省钱

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

这个故事,来自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

对,就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

《旁观者》是他的一本回忆录,记录了他过往的人生里、周边那些有趣的、让人记忆深刻的人和事。

比如,亨利伯伯。

这位老先生,特别有经商头脑,而且呢,思维模式很是与众不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亨利伯伯创办的伯恩海姆百货,也和其他百货零售业一样,遭受了“监守自盗”的冲击。

亨利伯伯说,

其他店家无不找侦探来埋伏,还装设了监视镜。员工无不气得咬牙切齿。我也很生气,这样是不能阻止员工偷窃的。

我们伯恩海姆百货的做法则是,定出货品“短缺”多少是合理的,绝不以其他的名称来替代。

然后,实行一个制度,如果每半年的盘点,没有过度“短缺”的现象,员工就可以拿到一份不错的红利,此外可以依照薪水的某个比例免费获得公司的货品,或是给他们相当的折扣优待。

因此,我们的货品总在正常“短缺 ”的限度内, 员工互相管理得很好,也很满意。

当时看到这个故事,我简直就是眼前一亮啊:

这不就是查理芒格所说的“逆向思维”的体现吗?

你想想,亨利伯伯,他不是像常规的那种“顺着”的思维,不是说,有人偷窃、他就想办法去监控、去防止偷窃。

他是反过来思考的:

偷窃能避免吗?

可能可以,但是呢,要增加的管理成本太多了,而且还要和员工割裂开,性价比太低了。

那么,能不能反过来呢?

既然偷窃这事有时候不可避免的,那可以假定就是会发生,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对员工进行奖励。

这样的话,一是不偷窃的员工,肯定是多数,他们会为了实现“小我”的优惠、而去避免公司这个“大我”的损失;二是针对那些之前会偷窃的员工而言,偷窃的机会成本就变大了,很可能也会不再去做不合适的动作。

这个思维方式,真的很妙啊,在很多场景下,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比如,之前在设计公司“节能减排”活动的激励方案时。

我也是用上了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给出的激励方案是:

在考核期间,期末的能耗-期初的能耗,根据下降的不同比例,给予不同的阶梯奖励额度。

再比如,现在暑假了,别指望熊孩纸可以不偷偷上网(捂脸)。

我也准备用上这个思维模式了:

每天给出一定的上网限额,只要少于这个限额,还可以获得额外的积分、来换取奖励。

唉呀妈呀,咱这管理水平,也是在和熊孩纸的斗智斗勇中、不断成长的哈哈。

你,要不要,也试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钱,就是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