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联考——写作——论说文——实战篇——行文篇——通用性强,解释多种现象的经典理论——谈必要

前言

本节内容涉及“社会分工理论”“资源稀缺性”“瓶颈理论”等理论。这些理论一般用在“利大于弊式结构”中“整体有必要”的部分,也可用于“AB二元类”题目“谈好处”的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有好处”一般指有它更好;“有必要”一般指没它不行。

社会分工理论

母理介绍

社会分工,是指劳动者分别从事不同的劳动。
社会分工是社会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人类出现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
对人类来说,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交换,市场经济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没有社会分工,社会就难以正常运转。人类社会分工的优势,是让擅长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使平均社会劳动时间最大程度缩短,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能够提供优质高效劳动产品的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高利润和高价值。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相关事件或倒证

  1. 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在满足本部落的共同消费之外,还出现剩余。进入交换的劳动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了。一些氏族部落首领开始把剩余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产生,氏族部落共同体开始瓦解,在此基础上,奴隶制社会随之产生。
  2. 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专门从事生产工具制造的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而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的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这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专门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
  3. 为了适应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需要,社会中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于是又有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在手工业者和商人活动的集中地,逐渐产生了城市经济,又有了城乡的分工。分工带来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剩余产品的增加,使得一部分人完全摆脱了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监督生产、管理国家及科学、艺术等活动,最终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资源稀缺性

母理介绍

资源是稀缺的。一方面,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同时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第一原则,一切经济学理论皆基于该原则,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所以人类的经济及一切活动需要面临选择问题,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经济学理论则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证。

相关事件或例证

  1. 科斯定理。资源是稀缺的,因此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科斯定理就指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其体现的就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资源该如何被分配。
  2. 城市之间之所以存在“抢人大战”,是因为高水平的人才资源是稀缺的。
  3.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造就了天价“学区房”。

瓶颈理论

理论介绍

TOC ( Theory of constraints)中文译为“瓶颈理论”,也被称为制约理论或约束理论,由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博土创立。
瓶颈指的是位于瓶口下面的一部分,寓意整个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瓶颈理论认为,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往往由效率最低的那一部分决定。 任何系统至少存在着一个制约因素 (瓶颈),否则它就可能有无限的产出。因此要提高一个系统(任何企业或组织均可视为一个系统)的产出,必须打破系统的瓶颈,只有这样才可以更显著地提高系统的产出。而解决了一个瓶颈以后,原来排在第二位的限制因素又会变成新的瓶颈,因此解决瓶颈的过程是不断循环的。
木桶定律与瓶颈理论类似,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样平齐 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木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木桶就无法盛满水。
瓶颈理论是制造工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管理理论之一, 但事实上它却能用来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

相关事件或例证

  1. 新买的手机配置高、像素好、外形炫,但只有1GB内存,这时手机的性能再高,也会受制于过小的运行空间。手机的运行受到极大的内存限制,这个时候给手机加个内存卡,使用体验就会很快提升。
  2. 一家包子铺的生意很好,做出的包子每天供不应求。但是,老板发现,每天打烊时,都会扔掉多余的馅料和包子皮。调查之后发现,是负责包包子的员工数量相对较少,生产出的馅料和包子皮不能很快进入下一环节所致。于是老板增加了员工数量,很好地解决了原料剩余的问题。其次,因为蒸笼不够大,包子不能及时入笼,于是老板又购入了新的蒸笼。经过这种不断调整的过程,包子铺的生意越来越好。

管理类联考——写作——论说文——实战篇——行文篇——通用性强,解释多种现象的经典理论——谈必要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MBA,EME,考研,EME,MPA,MBA,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