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篇中,我们将探寻儿童心理畸变的一些现象。当观察到这些现象时,就表明了儿童正常发展受到了环境的阻碍或抑制。我们也将在本篇中,了解儿童心理畸变形成的原因,以及心理畸变对儿童身体功能的影响。
在一个人很早的阶段,就具有双重本性。第一种本性是在人的创造之初被赋予的,我们可称之为觉醒编码。第二种本性是后天因受环境阻碍,或在与环境阻碍的对抗中形成的,即违背了规律而产生的结果。
所以,人就像一只船,漫无目的地到处漂流,而行驶的方向,受环境和人自己心理的幻觉所支配。一个人可能会被某种自身很小的东西引入歧途,这种东西又常常在关爱和帮助的伪装下,毫无察觉的产生作用。
我们探讨过,成人无意识地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会对儿童产生梦魇般的影响。然而,儿童是在不断地更新,他们自身有一种自我完整的形式,当恢复到适宜的生长环境,儿童将有机会正常化。表现为,他能专注于某些使他与外界现实相联系的正常动作。但这种回归常常只会出现在儿童的最初时期,他们那时还只是一个精神的胚胎。
可以想象,儿童心理畸变都有一个原因,即儿童不能遵循自我发展的独特形式。他们在自己形成时期遇到了一个有敌意的环境,并且这个环境在儿童精神形成期,实体化了儿童某种心理。
心理能力必须在运动中得到实体化,这样才能统一正在展现的人格。如果这种统一不能实现,不管是成人占据了支配地位,还是儿童在环境中缺乏动力,心理能力和运动这两个因素都会各自发展,其结果就是人被分裂了。人就会处于空虚、发呆和混乱的状态之中。
当儿童找不到可以工作的对象时,它就被图像和符号吸引,毫无目的地乱动。他们刚开始做某件事情,尚未完成就把它丢下了,因为他们的心理能力朝着许多不同的对象,而不能固定在某个对象上。
成人常常看到儿童专注于玩自己的玩具,于是便认为,游戏和玩具构成了儿童的幸福世界。因而尽力给儿童提供玩具,并让他们自由地玩玩具。儿童的想象力可以给任何物体一种象征性意义,一只旋钮变成了一匹马,一粒石子变成一架飞机。
这些玩具在儿童的心里产生一种幻觉的景象,但并不能为儿童提供与外界现实相联系的,富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儿童也很快会厌倦这些玩具,并把它们搞坏。我们是不是该思考,儿童是因为喜欢玩具而专注,还是因为没有良好的陪伴,不得不去玩玩具。
儿童的这种坐立不安,毫无目的的行动,心理分析家把它称作“神游”。它是儿童自我潜意识的防御,通过这种状态,逃避游戏或逃入幻想世界。
我们还会发现另一种现象。有些儿童会表现出:“你讲,但是我不听。你不断地重复讲,然而我就不听你的。因为我正忙于竖立一座墙把你拒之墙外,不然,我就无法构筑起我自己的世界。这种现象被心理分析家描述为”心理障碍“。
一个已经心理畸变的儿童不能控制自己的心理,他的心理陷入了幻想世界,而且还表现为丧失了勇气,并试图撤退到自我之中。但是,这些儿童并没有得到精心的治疗,相反,他们常常受到压制。
一个畸变的心理失去了防御的能力,用压制的方式来纠正它是不可能的。这种防御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从外部表现的违抗和固执。而是一种意志完全无法控制的心理防御,它会潜意识地障碍儿童接受和理解来自外界的观念。
在学校里,面对这种遭受心理障碍折磨的儿童,教师可能会主观认为,这些儿童的智力低于平均水平,所以不能掌握诸如算术或拼音之类的科目。如果这样的心理障碍遍及许多不同科目,聪明的儿童也可能会被看作是愚蠢的。
并且,心理障碍通常并不是唯一的障碍物。它被外界防御物所包围,这些防御物一般被心理分析家称之为“抵触“。最初儿童可能只对某一特定科目抵触,然后是对一般的科目,再以后是对学校、教师的抵触。那时,就不再有关爱和热诚,儿童害怕去学校,以致最后他完全脱离学校。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往往会终身带着这些在童年时期设置的心理障碍。比如,有些人终身讨厌数学,他们不仅不能理解数学,而且只要提到数学就会出现一种对它焦虑和厌烦的内在障碍。
以上,我们介绍了“神游“和”障碍“两种心理畸变。在具有正常化功能的学校中,已经证明,那些与游戏或幻想有关的神游是较容易治愈的。心理失调的儿童会在适宜的环境中迅速地转变,他们不仅改变了无秩序的工作习惯,而且通过获得平静和满意而产生了一种更深刻的变化,儿童的心理畸变消失了。
如果儿童没有消除自己的畸变,这些畸变将伴随他终身。
许多似乎具有想象力的成人,实际上对他们的环境只有模糊的感觉,并受他们的感觉印象所支配。他们赞美天空、花朵、风景和音乐,但是,他们并没有深刻地去了解这些,并真诚地热爱。他们无法使自己保持平静,过分兴奋使他们自己不能去工作。
他们不能创造任何美丽的东西,也不能使自己的生活幸福,更不知道如何去发现世界上真正富有诗意的东西。这些缺陷可能发展成真正的心理疾病。它们起因于人的早期,那是最容易产生混乱的一个时期。
相较“神游“,一些心理障碍是很难克服的。这些心理障碍建造了一堵墙,把所有可能是幸福之源的外界现实隔绝起来。以致所有可能喜爱的科目都不能激起兴趣,也就是说,世界在儿童心中已经没有了一席之地。
生活中,有些儿童的个性十分顺从,以致他们的心理能力太弱而不能抵制成人的影响,他们过度依附于成人。这些儿童很容易放弃自己的活动,去服从成人的指令。
成人轻易地就能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儿童的意志。这将导致儿童陷入一种冷漠和懒散的状态,但是成人却是高兴的,因为儿童的这种状态不会给他们制造麻烦。成人的这种无知,会加深儿童的这种心理畸变。
儿童都有一种饥饿,表现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这会驱使他们在环境中寻找能滋养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动力。对儿童来说,如果他不能在有助于他发展的活动中找到目的,那他就仅仅被某些”东西“所吸引,并渴望占有它们。
拿取某些东西,并把它收藏起来是容易的,并不需要知识和爱。于是儿童的心理能力转移到另一个方向,去占有而不是了解它的意义。顺着这条岔路走下去,到了成年后,对事物占有的欲望充斥了它的心灵,他已不能分辨是欲望还是需要,自然不能获得持久幸福的能力。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研究过收藏癖的人。他把这比作成人的贪婪,这种现象在幼儿期就可以辨认出来。如果一个人所依附的许多东西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但他又不愿意放弃它们,这将是一剂致命的毒药,他的发展就会失去基本的平衡。
与占有欲相关的另一种特有的欲望就是不正常的权力欲。对于一个不正常的儿童,当他感到有一个能支配所有事物的强有力的成人在场时,他的自我感觉就好。这种儿童实际上认识到,如果他能利用成人的活动,他自己的力量就大。于是,他开始利用成人。这是儿童经常采用的一个典型策略,而且很难纠正。
最初成人看到他给儿童带来幸福时既满意又高兴,但是,这种让步带来了不幸。儿童在得到最初的胜利之后,就期待第二个胜利,于是,成人做出的让步越多,儿童就越渴望得到更多的东西。
最后,成人这种满足儿童欲望的错觉就结成了苦果。儿童的任性变成了对成人最直接的惩罚,成人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他们宠坏了自己的孩子。
虽然成人感觉他们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会无意识地表现出对儿童的藐视。以为孩子是愚蠢、顽皮或是无知的,因此需要填塞和纠正。在家庭中,成人的贪婪、专制和暴虐在伪装下不断地砸碎儿童的自我。
我们再举出前面讲到的例子,当你看到孩子端着一杯水,摇摇晃晃地走着,你就会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下意识地帮助孩子或是从他手里接管过来。也许你是富有的,而且希望孩子比你更富足。
但是,此时你会觉得这只杯子比孩子的活动更具有价值,因而要保护这只杯子或者是地毯。同时你脑子里会想:“为什么孩子要这样端杯子,而我要用另一种方式呢?难道我没有权利按我自己的方式这样去做吗?”
正是这样的成人,他会很高兴为孩子做出牺牲,寄希望于孩子幸福和成为有声望的人。然而,他们马上又被一种权威和专横的冲动所支配,从而使自己的精力浪费在保护一件微不足道的东西上。
儿童则会通过连续的挫折感注意到,他自己是唯一被认为对物品产生危险的人以及唯一不能碰物品的人。这种自卑感使儿童认为他自己比那些物品还要不值钱。
沮丧的根源是人认为自己不能做某些事情。
一个普通人是不会愿意跟职业拳击手进行对抗的。甚至在他尝试这样做之前,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已经使他丧失了尝试的勇气。成人由于不断地羞辱儿童,使他感到自己软弱无能,从而压制了儿童努力去行动的欲望,导致了儿童的自卑。
自卑的儿童胆怯,作决定时迟疑不定,面临困难就退缩,遭受压抑就流泪。这些表现与儿童的痛苦心态如影随形。相反,一个正常儿童的显著特征就是他的自信和责任感。
接下来我们说恐惧,它是心理畸变的另一种形式。有些儿童表现的畏畏缩缩,他们似乎被一种恐惧的预感所包围。还有一些儿童表现出勇敢、活力和无所畏惧,但他们有时也会被神秘的、难以解释的和无法克服的恐惧所支配。
这些心理状态可以解释为,是由于过去得到的强烈印象的结果。
例如,儿童很可能害怕床底下有猫,或者害怕被恐龙吃掉。这种恐惧尤其在“依附于成人”的儿童身上特别容易发现。成人为了使儿童服从他,就可能利用儿童的无知,用人为的恐惧恐吓他。这是成人用来对付儿童的最坏的一种防御手段,因为它利用到处存在的可怕形象,加剧了儿童对黑暗的天生恐惧。
能使儿童接触现实,并使他体验和理解他的环境中的任何东西,都将有助于他摆脱这种紊乱的恐惧心态。要强调的是,这里讨论的恐惧,不是儿童面临危险时自我保护的正常恐惧,而是儿童心理被暗示后,心理畸变产生的恐惧。
我们今天讨论的最后一种心理畸变的形式是说谎。说谎就像一件隐蔽心灵的外套,每一种说谎都有其自己的意义。既有正常的谎言,也有病态的说谎。比如儿童有意识地用来自我防御所撒的谎言,就是正常的。
谎言也可能源于儿童试图描述某些幻想的东西,或是对其他人描述的真实东西的添油加醋。这种描述就像儿童采取了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想象编造了一个有趣的完整故事,富有具有逻辑和推理性,这也是正常的。
具有懦弱和畏缩特性的儿童往往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编造谎言。这种谎言没有经过仔细推敲,通常是很容易识别出来的。编造这种谎言的儿童,由于懦弱和不能按他们应有方式做事而怕受到指责,这样的说谎展现了一个无能的人。
说谎是在童年时期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它会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并且变得条理化。它也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到一些重要作用。如果挖破说谎的城堡,那是人,为了生存于一个与他的纯洁自然情感发生冲突的世界之中,心灵做出的适应。
回顾一下本篇,我们讨论了心理畸变的八种形式,分别神游、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利欲、自卑、恐惧和说谎。
尽管心理畸变表现出了个别特征,但它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有不同分支。它们都来自于同一个深层的根部,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正常化的秘密。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期待,回到童年,找回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