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让时间变得不一样

图片来源于Mtime时光网


年前,电影《四个春天》上映,我和女朋友相约,去电影院看她的故乡,以及导演父母的点滴日常。

昨天,《在想象的城市点亮一盏灯》,是一席APP里郭玉洁的一篇演讲,讲她为什么写作。

二者都带给我感动,都带给我关于记录的意义。




1)春天的礼物


按照父母的说法,一家人团团圆圆,聚在一起吃顿饭就叫“过年”。

那张印上归期的车票,裹挟着奔波的劳累,踏上故土的那一刻,在城市森林里装备的盔甲,连同厚重的行李一起卸下,门前殷切的盼望,饭桌上更香的饭菜,都是归来,团聚,“年味”最好的表达。

和外面瞬息万变的世界相比,这个地方好像一直都是这样,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种亲切且醇厚的乡音,什么都好像没变,唯独父母,都老了一点。

导演陆庆屹说:

我拍了一部电影,叫《四个春天》,是献给我爸妈的礼物。

其实,这部电影也是爸妈给子女的礼物:

1998年,我爸妈借钱盖了一个房子,花了半年多时间,但没想到一年后,火灾莫名其妙发生了。父母辛劳了一辈子,攒下一个自己的家,就这样被烧了。那天我妈不在,我和我爸面对着焦黑的房间,手足无措,有点欲哭无泪的感觉。我们在一堆焦黑色的东西里翻了翻,刚买的电话融成一团,我姐买的DV也烧坏了。

我爸从废墟里翻出他的小提琴,背板已经快烧成了黑炭,他吹了吹灰,叹了口气,下楼去了,我继续在房间里东翻西翻,过了一会儿,突然听到沙沙的琴声,我跑出来,站在二楼的走廊往下看,我爸在天井的井台上拉小提琴。

琴声在四壁里回旋,他的动作很轻柔,似乎看不出发生了什么事。琴声已经很残破了,但我想,那个时候可能只有音乐可以安抚他。我就站在那里看着他,看了很久,也觉得心情平复了很多。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它总是无情,会慢慢侵蚀父母的脸并留下痕迹,会无情带走诸如亲人这样珍贵的感情。

而父母心里也明白:

过去的失去的会向风一样消散,当下的拥有的才更值得珍惜。




2)城市里的灯


在这个被互联网席卷的时代,手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把每个个体独立出来,变成一座座孤岛。

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寄托,无论是古时,诗人举头望月,心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感慨,还是手机朋友圈里,一条一条图文并茂的分享。

月亮也好,朋友圈也好,都是孤独的我们,把自己关于世界的思考,寻找并存放的媒介,即在想象的城市里,点亮一盏灯:

我的一个朋友有一个很温暖的比喻,他说好像就是这个城市里面有很多的灯光,别人都没有注意到,但是你会注意到有几盏灯在这个晚上熄灭了。你用你的写作又点亮了几盏,放在一个想象中的城市里面。这就是一个人他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痕迹,他尽管去世了,但他留下了一些什么事情。

把这些快被遗忘的记忆写下,然后把它轻轻地放在想象中的那个城市,那个人类的记忆宝库里面。

当有一天一个读者翻开这一页的时候,他觉得这好像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但好像又完全是他自己的心灵。

这就是我认为写作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意义。

这让我想起去年写的那篇此时,在远方的亲人会离得近一些,尽管我的奶奶已经去世多年,估计读者朋友们也已忘记我的文字,但她还是存在于我想象的那个城市里面,她变成了一盏灯,照亮着我。

这也使我突然明白写作对于我的意义:

我喜欢在夜深人静时,用我自己感性的那一面去回忆,去记录,用我这一点点兴趣,给身边的人以希望,给逝去的人以慰藉。

那些吹过的风,飘散的雨,以及天上的明月,都会因为我的表达,而变得有一点点不一样。

用自己的方式,去把想象中的城市点亮,去变得有意义一些。




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都不曾停止,推动着我们向前行进的步伐。

记忆,记录和展望,我们也不会停下,会一直向前,向着光亮那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录:让时间变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