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6

九、从土地到金钱


爱德华一世登基的时候已经三十五岁。他是一名富有头脑的政客,一名身经百战的将领,还是一名十字军骑士。这三个身份加在一起,成为一个完美国王的理想形象。英格兰人热烈地欢迎他,把他同他的叔祖、百年前参加过十字军的国王理查相提并论。又一个“狮心王”到来了。

爱德华深以自己是一名骑士为荣。甚至在父王去世,王位空悬之际,他在归国途中还参加了比武大会。他的父亲亨利三世迷恋“忏悔者”爱德华,他崇拜的则是一位传说中的骑士英雄——亚瑟王。

亚瑟王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名威尔士人。八百年前,面对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凯尔特人奋起抵抗,后来退入威尔士地区,亚瑟王就是凯尔特人最有名的首领。不过到了爱德华的时代,经过有心人的加工,亚瑟王摇身一变成了英格兰人的先祖,而且成为骑士精神和正义的化身。

爱德华登基之后的十年时间里,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一场持续的战争上。他的对手,恰恰是亚瑟王真正的后人——威尔士人。

威尔士面积不大,只有两万平方公里,但是境内低山起伏,易守难攻。无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还是诺曼人,虽然多次派兵征讨,都没能彻底征服威尔士全境。享利三世治国无力,威尔士西北部一个叫卢埃林(Llywelyn)的当地贵族看准机会,扩充力量,和亨利三世签订了条约,获得了接近于独立的地位。之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冲突不断,让英格兰人头痛不已。爱德华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1277年,爱德华率万人大军,分水陆两路进军威尔士。卢埃林被迫签下和约,向爱德华称臣纳贡。

1282年,双方冲突再起。爱德华二次进军威尔士。卢埃林躲入山区打游击,遭到围困,最终战死。他的弟弟大卫继续领导抵抗,六个月后被俘,被处以绞刑、开膛和分尸。

爱德华决定完全控制威尔士。他大兴土木,在威尔士的战略要地修建城堡,作为英格兰的驻军之所。这些城堡规模庞大,设计雄伟,尤其以卡纳封(Caernarfon)城堡最为有名,但是这也耗费了大量金钱。爱德华还颁布法律,在威尔士设郡,完全按照英格兰的模式实行管理,包括适用英格兰的法律。他消灭了很多威尔士的望族,把自已的儿子小爱德华封为“威尔士亲王”。从爱德华一世起,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的一部分,政治上的独立不复存在。

征服威尔士的同时,爱德华还在英格兰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是英格兰有史以来颁布法律最多的国王。

爱德华在青年时代经历了围绕《牛津条例》展开的政治争斗。他一开始支持改革,但最后坚定地站回到自己的父亲身边。他比亨利三世聪明的地方在于,他从争斗中学会了如何同男爵们打交道,并且运用到自己的执政中去。

一上台,爱德华就在全英格兰进行了一次大调查,规模堪比两百年前的《末日审判书》调查。这次调查持续了十几年,深入到每个郡下属的所有百户,也就是乡一级的行政单位,调查因此又称为“百户邑调查”。

这次调查的重点,是各地的人口、土地、地方法庭的数量,以及土地来源、地方法庭资质是否合法。这是在摸清王国的家底,因为土地、法庭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爱德华有意借机收回前朝王室流失的土地和司法权利。调查虽然详尽,但要从男爵们手中收回权利可没那么容易。上一节提到的瓦伦伯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次调查期间。面对敢于挥剑的男爵们,爱德华只好让步,收回权利也就不了了之。

调查还有一项重点,就是王室官员在各地有没有滥用权力。结果,统计到的案件数量巨大,以至爱德华都无力加以处理。不过进行这项调查本身,表明爱德华已经深知有必要清除行政和法律执行过程中的积弊。

从1275年开始,爱德华连续颁布了十余部法律。这些法律长短不一,长的如《第一威斯敏斯特条例》,共五十一条,涉及官员行政、司法程序等多项内容。短的则只涉及一个专门问题,包括债务纠纷、土地继承和买卖等,长度也就是一两页纸。

这些法律中的很多条款都成为英格兰普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延用到近代才逐渐被淘汰废除,有一些甚至今天依然有效。这些法律中影响最大的,是关于土地的继承和买卖。

诺曼征服所建立起来的军事土地封建制度,历经两百年的数度动荡叛乱,此时已经千疮百孔,难以为继。领有土地的封臣们千方百计逃避应该承担的各种封建义务,比如把土地捐给教会,再从教会租回来使用,就可以利用教会的特殊权利免除相当多的税金或劳役。还有很多土地,经过数代人的继承和再分封,原先的一大块领地被层层分割,多出来很多新的领主。这些新的领主只对封给他们土地的上一级领主负责,同国王的关系越来越远。坐在封建制度金字塔尖的国王,名义上是全英格兰土地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下的金字塔到底有多少层。

尽管英格兰国王坚持“封臣的封臣也是我的封臣”,但是再分封的层级越多,国王对最底端的控制力就越弱。这可蕴含着巨大风险。因为直到此时,土地依然是财富和军事封建义务,比如军队、徭役或者“盾牌钱”的最主要来源,要想坐稳江山,就必须有钱有军队,就必须牢牢控制住土地和直接领有土地的人。

1279年,爱德华颁布了《永久管业条例》(Statute of Mortmain),禁止领主们把土地捐献给教会,借以逃避封建义务。

1285年,颁布了《第二威斯敏斯特条例》,当中有五十多个条款涉及土地继承以及司法问题。其中一条明确了一种被称为“限嗣继承”(Entail)的土地继承方式。一块领地,通过继承、赠予等方式出让的时候,出让人可以附加条件,就是这片领地只能由被出让人的男性后裔继承,代代相传,不能分割,不能转让。一旦被出让的男性后裔断绝,土地就将由出让人的后裔或者指定的机构收回。

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土地继承方式,和法兰西王室的“封䘵”制度有些相似。不过它的目的可不是为了保持国土统一,而是为了保证领地不被再分割,领地上所附带的各种封建义务不会流失。

“限嗣继承”成为英国文化里一个独特现象。在《傲慢与偏见》、《唐顿庄园》等文艺作品里,都涉及这一话题。一个坐拥庞大地产和豪华庄园的地主,因为没有儿子,不得不为女儿们的未来担忧,因为在他死后,女儿们必须离开庄园和这片土地。他也不能出售地产,即便在手头缺钱周转的时候,也不能把地产出售或用来抵押,因为他没有那个权利。

限嗣继承通常只把土地传给长子,这就造成另一个后果,次子及以来的小儿子们不得不早早另谋出路,要么从军,要么经商,要么去作教士。他们的家庭条件好,小时候都受过教育,大长后投身各行业,素质更高,目的性更强。他们就象鲶鱼,搅动起各个行业,不少人都能有所成就,成为新的权贵。

限嗣继承的领地只占了英格兰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是不受这种限制的,被再分封、转让的现象依然存在。1290年,爱德华颁布《土地买卖法》(Quia Emptores),把土地买卖合法化,但是要求土地买卖时,原来领地上的封建义务要随着土地转移给新的买家。如果一块领地被部分出售,封建义务要按比例随着被出售的部分转移。比如一块领地应该提供十名骑士,领地的十分之一被出售,那么买家就要承担起提供一名骑士的义务。

土地被出售之后,买卖双方不再有任何关系,买家完全替代了卖家,对领地的上一级领主,也就是卖家原来的领主负责。这种封建义务随土地转移的方式称为替代(Substitution),再分封(Subinfeudation)被彻底禁止。

《土地买卖法》给英格兰封建制度这座金字塔的向下生长一下子踩下了刹车,对国王最为有利,大领主们也跟着受益。它还带来另一个影响,就是随着土地买卖合法化,土地的价值和附着在上面的各种封建义务都可以折算成货币来计算,金钱成为联结上级领主和下级领主的纽带。原来的以个人效忠为标志的封建等级关系开始瓦解了。

爱德华颁布的这些法律,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成果。除了身边有能臣相助,还有一大群来自英格兰各地的“自由人”参与其中。

爱德华没有忘记青年时代经历的政治动荡,努力为自己的统治寻求广泛的支持和共识。亨利三世时期的“对话会”,在他手里成为差不多每年召开两次的“议会”。这些法律都是交议会讨论、修改之后才颁布的。

参加议会的人一部分是奉爱德华之召而来。他们都是大领主,包括伯爵、男爵以及一些主教。能否被国王选中,主要看他们是否支持国王,或者是不是实力大到不能被冷落。

自诺曼征服以来形成的男爵阶层,也就是国王的直属封臣里,能够被传召出席议会的只是一小部分。在传召他们的书面文件里,他们被冠以“男爵”的头衔。慢慢地,自诺曼征服以来形成的传统男爵阶层分化了,只有被国王以书面方式称为男爵之人才被视为真正的男爵。他们和伯爵们一起,成为真正的贵族。因为他们有资格参加议会,故被称为议会贵族或者同级贵族(Peers)。

除了贵族们,还有一部分人是从各个郡或者城镇选送上来的,大部分是小领主、骑士或者商人。他们在数量上逐渐增加,最终超过贵族们,成为议会里的多数。

爱德华如此重视议会,倒不是说他很民主。主要的原因,还是他需要参加议会的人帮他解决一个老问题——缺钱。

和之前几位国王一样,爱德华也缺钱。早在成为国王之前,他为了参加十字军东征,就从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手里借了一大笔钱,另外又从意大利银行家那里借了十万镑。为了征服威尔士,他从从意大利借了十五万镑,其中的大头,用在了修建城堡上,仅卡纳封一座城堡,就花了一万四千镑。

借债,成了缓解爱德华燃眉之急的新手段。只要手里有钱,爱德华就可以任性而为。可是,借来的钱终归是要还的,要是失去了信用,难保下次有急需的时候还能借到钱。凭借王室直属领地、法庭的稳定来源,爱德华一年只有几万镑的收入,要偿还短期内积累起来的巨额债务,他仍然要向英格兰贵族和有钱人求助。筹钱,依然是爱德华最为费尽心力的事。

有了意大利银行家,犹太人的作用就没那么重要了。爱德华在1290年颁布《驱逐条例》,将犹太人全部逐出英格兰,财产全部没收。仅这一招,爱德华就发了一笔横财。

不过,更持续的财源,依然是税收。动产税征收越来越频繁。亨利三世在位五十六年,征收过四次动产税,爱德华在三十五年里就征了九次。1290年征收十五分之一的动产税,一次收入就高达十一万六千镑。

要收税,就需要召开议会,获得议会的支持。这不是必须的,但至少可以让税征得更加名正言顺,也可以避免引起抗税的骚乱。要议会同意征税,就需要同意与会者的一些要求,包括制定他们想要的法律。

用政治交易来换取税收,成为中世纪英格兰的一项政治传统。

要收税,就要从有钱人身上下手。拥有大片土地的贵族们仍然财大气粗,但一个新的群体已经开始摆脱土地的限制,迅速崛起,地位越来越重要。他们就是英格兰的商人。

1277年,一艘来自意大利热那亚的商船,驶过英吉利海峡,抵达了佛兰德斯的布鲁日(Bruges)。在这之前,由于穆斯林控制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沿岸国家同西欧、北欧的贸易往来只能经过陆路进行,法兰西的“香槟集市”应运而生。现在,穆斯林对直布罗陀的控制已大不如前,地中海得以同英吉利海峡、北海联结起来。英吉利海峡两岸,成为新的贸易中转点。

在北欧,一个叫作“汉萨同盟”(Hansa League)商业圈也已经形成。它由来自德意志、挪威、瑞典的商人组成,在波罗地海和北海沿岸开展贸易。伦敦和布鲁日都成为“汉萨同盟”的成员,分位英吉利海峡的一西一东,是同盟南翼的门户和据点。

地处两北两个贸易圈的交叉点,英格兰想不发展海上商业都难。沿海地带出现了大批的城镇和集市,商贾云集,千桅耸立。英吉利海峡成为新的贸易通衢,法兰西的“香槟集市”就此走向衰落。

在英吉利海峡对岸,佛兰德斯甚至发展得更快。英格兰的贸易虽然红火,但是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制成品,最主要的出口产品是羊毛,品质在全欧洲首屈一指。英格兰羊毛的最大买家就是佛兰德斯,那里有一流的纺织业,把羊毛制成高品质的呢料,销往欧洲各地。

海峡两岸的商业、手工业一派繁荣,催生了一批富有的商人和手工业主。在英格兰议会里,来自城镇的代表越来越多,就是从这些人当中推选出来的。在1295年的一次议会上,一共有三百四十一人出席,伯爵、男爵等贵族只有四十九人,其余近三百人都来自各郡,每郡四人,其中两名是骑士,两名是城镇代表,也就是商人和手工业主,加起来占了将近议会总人数的一半。这届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商人们已经同传统的封建贵族们势均力敌了。

爱德华借来的钱和通过议会收上来的钱,主要用于战争。爱德华统治的前期,重点是征服威尔士,而在后期,他要同时应对两个重要对手:一个是法兰西,一个是苏格兰。

爱德华非常看重对加斯科涅的统治。1286年到1289年,他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驻留那里,亲自整饬当地的治理,还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不同于他的父亲亨利三世,爱德华无意从法兰西手里夺回整个阿基坦地区,但他决心稳固在加斯科涅的统治,同时保住阿基坦公爵的头衔。

可是,他的对手不想让他如愿。

1285年,一位新国王在法兰西登基,就是腓力四世,绰号“美男子”(The Fair)。腓力雄心勃勃,一心扩大法兰西王国的领土。他把目光盯上了南部的加斯科涅和北部的佛兰德斯,这两个地方在名义上都是法兰西国王的封臣属地,但又都相当独立。腓力决心把两个地方都变成直接听命于他的国王直属领地。

1293年,英格兰人和法兰西的诺曼底人在海上为争夺贸易控制权起了冲突。腓力借机向爱德华发难,要求他放弃加斯科涅。

爱德华自然不会答应。他没有贸然开战,而是希望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无奈腓力四世态度坚决,英、法一战已经不可避免。

1295年,刚刚平定了威尔士发生的一场叛乱,爱德华就开始为对法开战筹钱。许多贵族不愿支持这场战争,因为他们在加斯科涅既无领地,也无利益。他们的观点是,他们效忠的是英格兰的国王,不是阿基坦公爵,即便两者是同一个人,也要把封臣们的义务分得清清楚楚。加斯科涅是国王自己的事,与英格兰人无关。

无奈之下,爱德华召开了“模范议会”。他极力向与会者夸大法兰西的野心和威胁,力图让他们相信,一旦加斯科涅失守,英格兰将遭到法兰西的入侵。这一招还真奏了效,英格兰人第一次被民族主义的情绪煽动起来,同意为这场战争交税。

不过这次征收来的钱并没有用于出征法兰西,而用全部用来向北方的苏格兰开战。

1290年,苏格兰王位的最后一位继承人去世,王位空悬。爱德华抓住机会,扶植起一个亲英格兰的傀儡国王。苏格兰人对此并不接受。民族的概念也已经在苏格兰人中间生根发芽,他们决心反抗英格兰强加给他们的统治。

1295年,苏格兰的傀儡国王迫于压力,终于同爱德华反目,十二名贵族组成议事会辅政国王。苏格兰还向法兰西求助,共同应对英格兰。法兰西——苏格兰同盟就此建立起来,持续了三百年。

1296年,爱德华亲率大军杀向苏格兰。在他贝立克(Berwick)与苏格兰军队展开一场激战,取得胜利,贝立克惨遭屠城。英格兰的军事实力确实强过苏格兰很多,一路所向披靡,苏格兰人不得不再次屈服,国王被押送到伦敦塔关押。爱德华没有再扶植新的傀儡,他决定像对待威尔士一样,对苏格兰进行直接统治。

但他无暇在苏格兰停留,仍然需要马上转头对付法兰西。和他的祖父约翰当年的策略一样,爱德华也拉拢起一个反法兰西的同盟,包括佛兰德斯、德意志,同加斯科涅一起,从两北两路发起攻击。他为此又大笔撒钱,仗还没打,已经花出去了二十五万镑。英格兰人反对向法兰西开战的声音愈发强烈,作为妥协,爱德华再次颁布《大宪章》,终于换来议会同意征收八分之一的动产税。

1297年夏天,爱德华率军渡海前往佛兰德斯,准备与盟友会合,向法兰西发动进攻。但法兰西严阵以待,盟友们纷纷背约,南北夹击的计划根本无法实现,这次军事行动彻底失败。到秋天,爱德华不得不选择和谈,黯然返回英格兰。

这场失败与约翰时期的“布汶之战”十分相似。但是英格兰的权贵没有向爱德华群起发难。毕竟爱德华军功彪炳,年近六旬仍然御驾亲征,一两次失败总还可以原谅。

爱德华征战一生,好运气从此刻开始离他远去。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他一直都忙于稳固对苏格兰的统治,但没能取得成功。

苏格兰最有名的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William Wallace)采用游击战术,率部同英格兰军队周旋,令爱德华头痛不已。电影《勇敢的心》记述了华莱士的传奇故事,但是“戏说”成份太多,多处与史实不符。华莱士于1305年被俘,送到伦敦斩首,首级被拿来示众。

华莱士虽死,反抗运动并没有停止。一个名叫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Bruce)苏格兰年轻贵族,自立为国王,继续抵抗英格兰。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爱德华都在率军追击和捉拿布鲁斯。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不能骑马,不得不坐轿子,但仍然随军出征。

1307年,死神终于降临。爱德华死于征途之中,年六十八岁。他死的时候,大约还有二十万镑的债务没有还清。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