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人间百态——小小说(3)

     小小说,篇幅短小,韵味悠长;人间百态,嬉笑怒骂皆有情由。

   《亲家》,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作者马宝山,讲述了一位知县智清匪患的故事。

     故事时间跨度长,情节曲折,读来真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首先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清同治年间的青延县,匪患四起,知县换了一任又一任,最短的只做了四个月。朝廷又派来一个新知县,和这里的匪首周方池同姓。

  故事开端,周知县来到任后,并没有直接剿匪,而是整顿治安,兴修水利,兴教助学,做好匪患档案。此时,带回了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娃子回来,同他独生女一起上学。

   故事发展,等诸多事情有了眉目之后,周知县上山面见匪首周方池。周知县既不是招安,也不是剿匪,他让周方池离开,并答应要把带回来那个男娃子培养成才。因为男娃子周旻,是周方池的儿子。

  故事高潮,多年之后,周旻考中咸丰年间进士,和周知县女儿完婚,又派往青延县领县北固县做知县。他刚到任,便组织剿匪,结果被匪刺杀身亡,匪徒恰是周方池一伙。此时,知县女儿产下一男婴,周知县和周方池再聚首。

  故事结局,周方池自此改邪归正,在知县家做老院工。哪里有匪患,只要他出门,也就销声匿迹。

  故事尾声,周知县因为彻底剿灭匪患,升任云州知州,辖制七八个县,几十年平安无事,百姓安居乐业,市井井然。

   这篇小说,约两千余字,篇幅不长,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伏笔铺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第一处伏笔,交代周方池身份背景有句话,“据说,从匪之前时私塾先生”,这为后文周知县大胆上山谈判做铺垫,因为读书人知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道理。

  第二处伏笔,周知县刚一到任,重点办学,同时,还领回一个十三四岁男孩同女儿一同上学,并侍奉护佑。为后文和周方池谈判增加筹码做铺垫。

  第三处伏笔,交代男孩姓周名旻,眉清目秀,学习甚佳。为后文金榜题名,并成为知县女婿做埋下伏笔。

  这三处伏笔,都是为周知县唤起周方池心中的正义做的准备工作。交代他从匪前是私塾先生,说明他性格中有正义善良的因子,为他从善提供了认知上的可能。周知县带回周方池儿子抚养,并承诺,只要周方池离开,定要把周旻抚养成人,这一点解决了周方池从匪的后顾之忧,在周方池心中种下了知恩图报的善良种子,为他弃恶扬善提供了条件。最后,周旻成为周知县女婿,并生下孩子,后继有人,周方池心灵震撼,最终回归正义的道路。

  三处伏笔,陈陈相因,时间跨度大,但一切尽在作者的掌握中。

  除了伏笔之外,对照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周知县和周方池有两次重要见面。这两次见面无论是身份还是场景,都是极其相似的,都是一个知县,一个匪首, 一壶道具,但是前后对比有天壤之别。前者,两人是唇枪舌剑的谈判,都显示出各自立场上的机谨和智慧。后者,身份没变,但是人性变了,周方池抱着孙子,甘愿领罚,无以回报知县的大恩大德。

  通过这样的对比,表现了周知县的善良和深谋远虑,也表现了邪恶可以用善良来改正,人性也是可以塑造的小说主题。


2019年8月1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读人间百态——小小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