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

白天有一些不错的想法,本来想写成文字。

现在还记得一个,其他全都忘了。灵感这种东西,靠记忆保存的确是不可靠的。应该当时就记录下来才对。

还记得的那个想法,严格来说不是在白天产生的,而是在十一点以后,还没回宿舍的时候。

为什么开放的国家发展更好,开源的项目bug更少,而封闭的系统却比较吃香呢?我刚才问了自己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技术和平台应该开放,而产品和专利应该封闭。

做技术的活力来自交流,平台的生存力来自生态。而产品和专利,都避不开盈利这个目的。就连改变世界,丰富生活这样的目的,都更像是盈利的附带。

好的产品的提供商,都是在做良心的交易。

但终究是在做交易。

封闭的产品方便优化,也方便管理。低配置硬件能做出良好的表现。省了钱,也为用户省了心。

我,就只记得这一个想法。别的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PPT是写完了,动画效果我也很满意。

明天要做什么呢?

十点起来要帮大一的妹妹抢购一款电脑。

接着就是和女朋友去图书馆吧。去了以后还是得看看论文,虽然在deadline前两天完成了毕设开题答辩的相关文档,但是,总不能这么安逸下去。

4月初,就有中期答辩的。

后天,惊奇队长就上映了。

十一号,还能去看看话剧《乌龙山伯爵》。

所以明天,必须靠学习来储备一下。

明日的想法,我会先记在记事本里。说着,我又想到早上的一个想法了——在这种没什么可能让人看到我写的东西的地方写东西,比起朋友圈和微博来说,更为自在。

不考虑别人会不会看到的时候写的东西,才是写给自己的。

以前的微博是这样,现在熟人加多了,就不是这样了。可是我不排斥熟人们,相反,我是主动和他们互关的。只是现在的微博和朋友圈里,我写东西的潜在第一动机是给人看的。

高一时候写的周记很自由,后来慢慢有同学看了,到了高二,我写东西时候开始假想看我周记的同学们会对这里作何反应。这样,感觉就像是有人站在你背后看你打游戏,操作开始不那么自然。

我不排斥发动态给熟人们看,非但不排斥,这种行为还成了我社交需求的一部分。只是偶尔,我也要自己写写长一点的东西,理一下自己的思想。就算是在这种时候,我也没有放弃给人看到。要是完全不想让人看到,我完全可以写后发布为私密文章,或者干脆不发布到任何平台。

我只是想稍微没那么在意会有人看而已。过往的东西写了也没有几个人看,接下来,才比较放得开。

说起来,这又和开放的技术和封闭的系统有点相似。

我,就这么想起了被遗忘的想法之一。这么说来,记忆还是有可靠的时候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