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山花开
❂原诗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翻译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41】
天地陶冶无所偏颇,万物自在,同存共处。
人能够成为三才之一,岂不是因为有我“精神”的缘故?
虽然与你们形影不是一回事,但与生而来便互相依附。
互相依托,善恶也不两样,怎么能不将我的意见陈述?
古代三皇都是大圣人,现如今又在何处?
彭祖享有最长的年寿,但终于还是不得在世上留住。
老老少少都难免一死,贤智愚鲁不必细数。
天天醉酒也许能够忘怀,但酒岂不是促使短命的事物?
善行固然能够带来欣慰,谁又会长久将你称述?
多思虑会斫伤我们的生命,最好是能够听从命运的摆布。
随着大化的播迁运转,没有狂喜,也没有畏缩。
该结束时便结束,用不着独自个儿劳神愁苦!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45】
天地自然并无偏爱,万物生存自有其处。人与天地并称三才,岂非因了我的缘故!
我与你们虽不相同,有生以来相互依附。交深情厚好恶一致,怎能不将衷言倾诉!
古代三皇人称大圣,时至今日皆在何处?彭祖虽然享得高寿,想要永存已成灰土。
长寿短命同样一死,贤达愚昧亦无定数。整天醉酒或可忘忧,饮酒伤身使人短寿。
树立善德令人欣慰,身死之后谁会赞誉?过分担忧伤我生命,莫如听凭命运摆布。
置身自然无拘无束,既不欣喜亦不忧惧。命有定数当尽便尽,不必独自苦苦思虑。
【张彦《陶诗今说》,p81】
天地造化无私无偏,万物自在繁茂显著。
人为三才之一,岂不是有我“精神”的缘故!
虽说与你们形影不离是一回事,但我(精神)生来就与你们相互依附。
既然我与你们结交依托成一体,才能不相陈共语!
三皇五帝大圣人们,他们今天又都在何处呢?
彭祖活了八百年,想要不死也留不住。
老老少少都难免,贤人愚人都不用重复。
天天喝酒醉熏熏或许会忘掉死,这难道不促使早亡吗?立
善行常会给人带来欢欣,谁会给你赞誉良久?
过于思虑会伤害身体,还是听凭自然造化吧。
放浪在天地造化之中,听凭自然,不喜也不怕。
应该结束就结束,不必独自多思虑。
【温洪隆《陶渊明集新译》,p48】
天地公正无偏私,万物繁茂自显著。人类列入三才中,岂不因为有我故。
我与形体虽不同,生来却是相依附。结合依托同福祸,怎能有话不告诉?
古代三皇大圣人,而今可又在何处?彭祖老人寿八百,想留世上留不住。
无论老少都得死,有贤有愚难再数。日醉或许能忘忧,但酒岂非短命物!
为善常留心欢喜,可是谁会去赞誉?想得过多会伤生,乐天知命安然去。
由生到死任自然,生不喜来死不惧。该死便当从容死,不再独自多忧虑。
❂解释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44】
这首诗写神针对形、影的苦衷和不同观点进行排解。认为长生永存的幻想是靠不住的,人生终将一死;但饮酒使人短寿,立善也无人为之称誉,过分担忧生死之事反而会损伤自己的生命;因此莫如顺应自然,以达观的态度等闲视之,不必为之多虑。
【杨义《陶渊明选注译评》,p10】
自然造化没有什么私心,天地万物只是自然而然地森然显现。唯独人能处在天、地、人三才之中,这难道不是因为有了我的缘故?虽说和你们是不同的东两,但我们生来就相互依附。结托一体,善恶相同,怎能不对你们说一说这道理。三皇都是有名的大圣人,他们今天又在哪里?彭祖的寿命像是能长生不老,但大限到时想留也留不住。年老也罢,年少也罢,一一样都是死,聪明也罢,愚蠢也罢,也没有什么分别,每天醉酒或许能够忘记这一切,但酒难道不正是促使寿命减少的东西?做好事常常让人高兴,但在死亡面前谁又能赞美你呢?过多地想这一切恰好会损害我们的生命,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顺随白然的运行。放浪生命到大化之中,不树生而欣喜,也不为死而忧惧。到完结时就让它完结,不必再为此过多地顾虑。
《形影神》:虽是五言诗,但在结构上,所采用的却是汉赋的设为主客间答的形式。“形”、“影”都是宾,“神”的解说才是主。这样的结构所达到的,就是一种欲抑先扬,欲擒故纵的效果。就论辩的角度说,“形”、“影”的陈说,皆是反题,《神释》才是正题,这首诗开始就从自然大化的运行说起,揭出死亡的自然性和必然性,批评“醉酒”说和“立善”说的愚痴,最终提出“纵浪大化”、任性自然的正面见解。就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而言,这算是结束了,问题是否最终得到了解决,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一个永远也不会有完结的话题。把生命的存在分为形、影、神三种形态,使之相互对话,表达着各自的欲望、追求和境界,在驳难、质疑和解释中把对生命的理解推向新的层次。奇特的想象,展示了对生命的关怀、困惑和省悟,是人的觉醒这个时代母题的诗的表达。对于读这三首诗来说,值得注意的,除了陶渊明的达观,也许还有他的幽默——那一种即便在生死这样的大问题上也显露出来的精神的宽松与余裕。也许,这才是三首诗中最迷人的乐西。
【张彦《陶诗今说》,p83】
最后是“神释”,即“神”作“总结”性的说明:一开头就是“单刀直入”——天地造化无私力,万物(理)繁茂顺自然;人为三才之一,正是有我(神)在的缘故。我与你们(形、影)虽然不一样,但是生生相依随,既然结托喜相同,怎能不相语!三皇圣人皆已不在了,活了八百年的彭祖也终有一别;人世间老少贤愚皆有一死,天天饮酒喝成酩酊大醉或许忘却生死,可这样下去也会促你早亡。立善行好当然令人欣慰,可谁能为你长久立名?算了吧,过多思念会伤害我的生命,还是顺其自然、听任造化的安排。放浪在天地“大化”中吧,不喜不怕也不悲。该走(死)的时候就走,用不着自己多劳神苦思虑!
全诗自始至终贯穿诗人陶公对人之生死的清醒认识和豁达大度的心态。顺其自然对待人生、对待生死,在今天也为人们认可、认同;当然,刻意自爱、养护生命,也不为过,无须非议。能正确对待生与死的古贤诗人陶公吾师焉!
【《中国诗苑精华 陶渊明卷》,p86】
本篇写神对前两首形、影的不同观点进行解释,认为形的观点和影的主张皆不足取,而神的听任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观才是正确的价值取向,而这也恰恰体现了诗人形神相即、形尽神灭的无神论思想。清温汝能评此诗曰:“此篇释上。‘日醉’二句释前篇,‘立善’二句释后篇,末总言人生天地,顺受其正,则超脱形、影,神自不灭。不喜不惧,应尽须尽,是为圣为贤本领,成仁成义根源。若徒以旷达语赏之,非深于陶者也。”(《陶诗汇评》卷二)可谓知言。
【谢先俊/王勋敏《陶渊明诗文选译》,p70】
此诗通过神,针对形和影赠答中所诉苦衷及不同观点进行排解:饮酒促人短寿,立善没人称誉,人终有一死,当顺应自然,任其发展,毋须多虑。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11)《影答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