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遗忘的小思考

《稻香》这首歌,据说是歌手为了08年的大地震而创作的。最近又被重新提起,引起网络上一片赞叹。

这就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如果这首歌真的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创作的,以歌手在圈中的影响力,在当时就应该有比较明显的反响了。不过我对此并没有明显的记忆。

这就让我对于“遗忘”这件事有点小思考,甚至想写一个专题,叫做《遗忘的技术》。

有个说法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基本用来提醒那些“人设家”,不要以为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翻旧账可是部分网友(力量足够)的特长。不管你做过什么,说过什么,只要是在网络上公开(也可能都没公开就被扒出来了,此处虽是大瓜,但涉嫌违法)发表过的,哪怕是秒删,都会被有心人截图保存,三思而后行,方为保身之正道。

与遗忘相对应的词应该是记忆吧,其实也可以起一个专题,叫做《记忆的技术》,我感觉如果不是举例不同的话,以我的视角来看,两者要表达的内容是差不多的。

那我理解的遗忘是什么意思呢?遗忘呢,就是当你回忆某些事情的时候,发现没有记忆或者想起了与你所见事实不符合的记忆。知道了这个定义,那么遗忘的技术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了。

一是没有记忆,也就是想不起来了。我之前常说,想不起来了和忘记了并不是同样的意思,虽然在定义中可能是同样的意思。但这只是表象,本质上是有不同的。所以说,遗忘并不是一个描述本质的概念,而是对于某些现象的描述。

想不起来,也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虽然对于某件事没有印象,但是会有某种感情油然而生。也就是所谓的触景生情,但是不知道具体原因。很多古装小说中会有类似的情结,例如经过几世轮回,再见到熟悉的人,虽然说不上为什么,但时会流泪,还会有一种复杂的心情。虽然小说里是编造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否则观众们可能也感同身受,甚至哭得稀里哗啦的,比演员还入戏。

咱们做梦的时候,也会有类似的体验。早上醒来的时候,明明记不得梦的内容是什么,甚至连是否做梦了都不清楚。但是会有些莫名的情绪,是开心也好,伤心也罢,不明所以。这就是我描述的遗忘的一种,虽然内容不记得了,但是情绪完完整整地保留了下来。

另一种就是完完全全不记得了,不管是内容还是情绪,一般情况下,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大脑中负责记忆的部分出了问题,就像电脑磁盘坏掉了, 内容就没有了,恢复不了,这是真的遗忘了。还有一种,嗯……当事人说谎了,咱们也就不细追求了。

二是想起了与你所见事实不相符的记忆。与自己所见事实不相符的记忆,也是很有意思。可能是其中某些片段模糊了,忘记了,甚至被修改了。有人说了,被修改?这不是科幻小说里的剧情吗?现实中有这样的技术吗?有的,不过貌似不是技术,而是一种自己都不能熟练掌握的艺术。这块稍后再说吧。

关于部分记忆模糊,导致自己对于某件事情的记忆与但是的情况不符。除了创伤性因素以外,这很可能是时间久了(这个时间久是相对于个人来说的,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时间跨度感觉是不同的,有的人一年不觉得时间久,有的人一天就已经算是时间久了,大概是这个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吧,这么说虽然有点夸张,意思差不多,某些事件不遗忘了,当然了,这里说的事情指的肯定不是哪天中午吃什么饭之类的,除非有固定的菜谱,否则能记住这个的人,也是人才。记不清楚了,很正常。就比如说咱们人生中的大事,高考。现在我仍然能回忆起一些片段,当时的一些感觉,但是完整的记忆肯定是没有了。我觉得这种遗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说的正常主要指的是大部分人都会有这种现象,算是普遍吧,其实我也不好说它是不是正常的。现在是不是有这么个现象,就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行为,咱们就认为是正常的?这样说来,所谓的正常,也是会随着某些因素的发展,展现出让人惊讶的变化。就像某位作家说的那样,如果你能活1000年,你会发现你小时候的常识,都会被颠覆的。其实不用这么想,生活在某些社会大变革时代的人,不用经历这么久,已经见证了很多常识被颠覆。就像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的科技三定律中提及的,所有在我35岁之后发明的都是反人类的。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些发明,已经在颠覆当时的人们的常识了。

时间久了,有些模糊的东西。这些东西也比较有趣,有些人的记忆中,模糊的是事件的细节。也就是说他知道有那个事情,也许还记得当时轰轰烈烈什么的,但是其中的具体细节不记得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脑海中有些零碎的细节会不时地呈现出来,但是就是想不起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遇到过了。而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或者地点,会突然想起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情况,这与“触情生情”,“睹物思人”有点类似的意思吧。这些情况是不是很像电影中的情节?有些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致是这意思吧。其实,咱们也许会通过一些消息渠道接触到一些“电影都不敢这么拍”的现实生活。

除了因为时间被“自然”遗忘的内容。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人主动修改自己的记忆。听起来挺科幻的,具体怎么操作我也不知道。所以我称之为“自己都不能熟练掌握的艺术”。不过,我想我能推测到其中的原理。人,本性是趋利避害。人的所有行为基本上都可以从这四个字上去寻找动机。修改自己的记忆,方式就是用一种自己认可的描述来覆盖自己真实的记忆,做到那种想着想着自己都信了的程度,以此来避免真实的记忆对自己的伤害吧。对于不好的记忆,有些人是不再提及,这可能算是一种逃避。但是呢,我要说的是,借用一部电视剧名字来说,逃避虽然可耻,但是管用。还有一些人会选择自主的“修改记忆”。这些人都是艺术家啊,只是有一点,这些记忆与周围人的记忆是不同的,如果与周围共同经历过此事的人保持足够的沟通的话,这种对于记忆的篡改可能是行不通的。只有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才会起效果。之前也听说过,有人在遭受到一些伤害之后,为了避免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有过于恶劣的影响,会搬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所谓的从新开始生活。主要是为了避免触景、睹物,让自己能够不再想起甚至修改掉自己那段时间的记忆吧。西泽保彦的作品《神的逻辑,人的魔法》中有过类似的情节,一群人过着自我修改记忆的生活,本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当一个陌生人到来的时候,会让“人的魔法”根源产生动摇——主要就是针对记忆方面的——给当事人造成很多的痛苦,所以大家都在与世隔绝的生活,很反感有新人加入,主要是对于正常世界的信息有抵触。

话锋一转。

从记忆又想到了生命的意义。这在我读史书的时候有特别的感觉。那些活生生的人,留给别人的只是“5万”、“10万”、“20万”数字中的一个,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剩下。对于在当时很有名望的人,会有些记录,有些也不过是寥寥几字。印象比较深刻的描写方式是这样的:某某是谁的儿子,在位多少年,传位谁谁。就这样,一个诸侯的一生结束了。那些普通老百姓们,就更没有记录了。现在想来,那句“活在当下”真的是无比智慧,除了过去不可追,未来不可期,自己生前死后也都没什么记录的。即使有记录,除了个别做研究的人以外,能有多少人去翻看它,去了解,原来多久以前,还有谁谁谁在世上做了什么?

记忆本质也是工具,它能起到什么作用,全看使用它的人的能力。人的记忆不靠谱,那么文字,图像,视频的记录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它们也都是工具,在信息过剩的今天,筛选出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发布出去,会显得自己如何如何。殊不知,老人们早就跟咱们说过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个角度的。有些人利用折腾得风生水起,想必也是对此颇有了解了。

我们记录真相,我们可以不利用真相。如果我们有选择权的话,我们选择幸福的生活。但是我们知道,真相不能被遗忘。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遗忘的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