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我想Amour也是这样一部电影,每个观影人的感受恐怕都不尽相同,但这也是它的成功之处。
Amour是一部极其特别的影片,在各国关于爱为主题的电影层出不穷的年代,Amour就这样不落俗套,以一种简单又震撼人心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
《Amour》
法国电影Amour,2012年10月24日上映,豆瓣评分8.5,由迈克尔·哈内克执导,埃玛妞·丽娃、让-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等主演的剧情电影,共127分钟。
影片讲述了一对耄耋之年的老夫妇的爱情故事,两位都是退休的钢琴家,彼此恩爱,过着幸福富足的生活。
但是却因女主角突然换了一场重病而展开了一系列令人难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
影片上映以来一直好评不断,频频获奖。
从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到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再到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2013年又获得英国影视艺术学院最佳外语片。女主角埃玛妞·丽娃也因此获得了第47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颁出的最佳女主角奖。
迈克尔·哈内克,1942年出生于慕尼黑,奥地利编剧、导演。
1989年,首次自编自导“冰川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七大陆》。1992年,凭借惊悚片《荧光血影》获得第6届欧洲电影奖费比西影评人奖。
2000年,凭借剧情片《未知密码》获得第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此后又分别以《钢琴教师》、《隐藏摄像机》、《白丝带》获得第54届加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58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6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2012年,自编自导《Amour》。2015年执导影片《快闪族》。
纵观哈内克的电影不难看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哈内克的作品以“残忍、赤裸的叙事风格”著称,擅长用冷静客观利落的影像风格来反应人性的黑暗面。
影片多是没有华丽的场面、或者宏大的特效镜头,只是用简单的常见于生活的事物来侧面反应人性的内心。
之前在一次哈尔克的采访之中,记者曾问哈内克,在社会问题不断的今天,为什么没有选择一部社会题材而是一部很私人的电影。
哈内克说:我从来不去看别人拍什么样的电影,或者根据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情来考虑,为什么拍一部电影,决定来自我自身,项目的起点始终是我的个人生活,而不是根据周围的人来判断。
哈内克说,他拍摄的每一部电影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先要感动他。
由此可以看出哈尔克的严谨与认真。他不趋附于市场大环境,不单单因为票房多少来拍摄作品,而是发自本心,想通过自己的影片带给观影人一定的思考与感动。
《Amour》是我看过的最简单也最残酷最印象深刻的电影,从头至尾,都在非常平静的讲述一个故事,但是却让人心绪难平。
衰老、病痛、孤独、尊严、死亡……很多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想办法逃避的事情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不敢想象自己到了耄耋之年会是怎样一副面庞,更不敢想象当病痛来临无法动弹,时时刻刻需要别人照顾时会是怎样一种场景。
最令人感到孤独的是,我们是否能够确定,当我们到了奶奶那个年纪的时候,身边是否会有一个爷爷那样不离不弃细心照料的爱人。
最好的爱情不是我爱你,而是有我在,爱情里最美好的事情不是一起看天上的星星,而是我愿陪你老去,一起坐在摇椅上慢慢摇。
80多岁的我们还可以一起去听喜爱的音乐会,回来聊聊感受,我还可以和你撒娇,还可以满满少女心,偶尔卖卖萌。
我们一起幸福的生活,可以不需要子女的照顾,我做饭你刷碗。如果一直这样该有多美好。
当奶奶的病情越来越恶化,甚至自己都想要放弃的时候,爷爷却始终陪在身边,因为没有你的日子,我会更难过。
参加完葬礼的爷爷急急忙忙赶回来,因为只要有一刻奶奶不在身边,他就会害怕不安。
很多人或许会不理解最后爷爷为什么会用枕头帮助奶奶结束了生命,可是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与其看你想要离开的心越来越强烈,一直被痛苦所折磨,我更希望你能幸福的离去。
其实被留下的那个才是最孤独,最无助的不是吗?
影片以简单的叙事风格娓娓道来,故事场景单一,色调单一,没有炫酷的特效,配乐也寥寥无几。
可就是这样,却使人在观看的过程中,一直如鲠在喉,它像极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自然而然的代入。
随着影片的起伏而难过伤心,疾病和死亡都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当我们面对时,束手无措,只能选择接受。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关于爱的电影数不胜数,而我却偏爱这一部。
不是青春期懵懂的爱,不是中年时代琐碎的爱,而是老年时相依为命的关怀。
从社会性的角度来看,影片也反映了老无所依的社会现象,主人公已经年迈,但是还是自己独自生活。孩子知道母亲患病,虽然难过,但还是选择了逃避。
我想一部好的影片大概就需要这样吧,在直击你我内心的同时,还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