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身边的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校园霸凌导致的悲剧屡屡见诸报端。但是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校园霸凌”这样的隐患,往往就潜伏在你我身边,如果不加注意,时不时就会爆发出来伤害我们的孩子,或者悄悄潜伏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今天我将会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霸凌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一般来说,霸凌有下列特点:
1.男孩与女孩同样地都会有霸凌行为。
2.从学生的自我报告研究中发现,男孩比较会进行霸凌行为。
3.一般而言,男孩大多只会被男孩霸凌。女孩会被男孩及女孩霸凌。
4.言语霸凌是最常见的霸凌方式。
5.男孩比较会使用暴力霸凌,女孩则是以散播谣言、社交霸凌为主。
6.被霸凌的时间长了,会有心理障碍。

霸凌也分为主动和被动,主动就是非常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并且自认为老大。 比较自我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理心。 想要得到部分朋辈的认同。 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 自私,不为他人设想。

被动就是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则借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 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则嘲笑受害者。


一、校园霸凌有哪些

校园霸凌是指一个学生长期重复的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欺负或骚扰,或是学生被锁定为霸凌对象而成为受凌虐学生,导致其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形。 具有欺侮行为; 具有故意伤害的意图; 造成生理或心理的伤害; 双方势力(地位)不对等。认定的一条是孩子心理较长一段时间内感到不适。不管是学校、老师或者是家长,如果孩子们遇到这些问题,那就存在霸凌现象,或者霸凌苗头,需要引起我们重视了。

1、肢体霸凌。孩子课间打打闹闹那不算什么,那是调皮,但如果您的孩子有了害怕的心理或者是躲闪的行为那就严重了。同学甲一见到同学乙就上来揪他耳朵,造成同学乙一碰见同学甲就躲着走,这就是有问题了。

2、 财物霸凌。比如同学甲老是找同学乙要钱、要文具、要书、要零食,不给就揪耳朵、踢肚子或者硬抢,并形成了习惯,导致同学乙产生心理上的负担。

3、 语言霸凌。比如给同学起侮辱性的外号,公开别人隐私、讽刺挖苦他人、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散布谣言等等。

4、 关系霸凌。比如排挤、孤立,用言语来警告、怂恿、鼓动只能跟谁一起玩,不能跟谁玩。也有些人在背后说尽是说些风凉话、谣言、坏话、不实的诬蔑等,让自己不知不觉中被孤立。这是最隐蔽、危害最大、最让老师和家长们忽略的一种形式。

除了以上霸凌的类型,还有网络霸凌、性霸凌,不过这些在小学阶段比较少见。

二、校园霸凌的危害

也许在我们的学校、老师或是家长眼里看来,很多问题不是问题,不就是孩子们之间的打打闹闹吗?值得上升到如此高度吗?甚至有些专家指出,校园霸凌不过是学生的正常行为超过了必要的范围。简直是无知可笑。难道非要等到出现了严重的暴力事件,孩子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甚至引发了悲剧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吗?意识不到校园霸凌的危害,甚至有意地去淡化、冷化、漠视、掩盖某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这才是学校教育最大的隐患。也许有些人看来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远称不上校园霸凌的程度,但我宁可说得严重些,以此保护我们的孩子。

其一,校园霸凌最直接的受害者是被施暴的孩子。身体受到伤害是最直接的后果,更严重的是心理的影响,会造成孩子恐惧、消沉抑郁 、忧虑、 胃痛、 厌食等现象,深层次的影响是性格懦弱、心理扭曲、人格分裂、价值观错乱,长远的影响会导致厌学、旷课、逃学,最终成为问题少年。

其二,校园霸凌施暴者也会最终出现问题。在霸凌事件中,不管是霸凌者、被霸凌者,带给他们的只能是消极的影响。霸凌者以"老大"自居,言行放肆,却不知他们缺乏正确的规范,缺乏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学校既是如此,走上社会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成为霸凌者而沾沾自喜,我们对此感到悲哀!这样的家长,会有哭的那一天的。


三、校园霸凌的成因

校园霸凌源自社会学习。从家庭开始,父母对孩童的照顾若带有敌意、不负责任、冷漠,例如遗弃或施以家庭暴力,让孩童的社会互动处于负向状态,则孩童将来成为加害人的可能性会大幅提升。其次,孩童进入小学后,在学校里受教师影响至深,因为此时孩童正处于模仿阶段。教师若选择错误的管教方式,霸凌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若同学间发生霸凌行为,而教师不加以阻止,也可能造成其他同学的错误价值观。

孩童的人格养成与家庭生活有密切关联,家人,尤其父母,通常是孩童的第一个重要他人。这些重要他人对孩童的身心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少或从未给予孩童关怀的父母,其子女极可能成为霸凌加害人。因为霸凌是一种学习行为,霸凌者通常都有攻击前科,而攻击则从模仿而来,这种模仿得自父母对待孩童的态度,采取权威、斥责、惩罚和冷漠做为管教手段的父母,其子女会产生自卑心理。这些在家中得不到关怀,甚至遭到虐待的孩童容易将痛苦加诸于他人,借此宣泄情绪或获得关怀,这些相对地,采取开明、关怀、宽容和温暖管教手段的父母,其子女有较多正向心理,也较不易产生行为偏差。

在孩童入学后,学校对孩童的身心发展扮演和家庭一样重的角色,而教师又是其中与学生最密切的重要他人。教师因专业判断采取不同的管教方式,会导致“教育家”和“霸凌者”的差别。态度正向、行为积极的教师,和态度负面、行为消极的教师会教育出不同思维的学生,这些思维上的差异决定学生成为“好学生”或“霸凌加害人”。关怀和监督并重的教育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霸凌事件的发生率,排斥、放任甚至体罚与霸凌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


四、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最重要的是对孩子们而言,遇到霸凌现象不要着急,不要逃避,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遇到任何自己感到不适的事情,要做到:一是尽力避免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你可以选择逃避,可以抵挡,甚至可以适度的反击;二是要大声地、明确的表明自己的厌恶和警告;三是可以冷处理。有些孩子欺凌别人的目的就是引人注意,你不去理他,不生气,没有激烈的反映,他自然就没有了兴趣。四是多交好朋友。人多力量大,他看你的朋友这么多,自然就不敢过分。五是向其他同学求助。一定要明确地向某一个同学求助,不能无目标的向大多数人求助。六是让自己强大起来。或者是学习,或者是体格,一定要在班里名列前茅。体格强大了,自然没有人敢于欺凌,学习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的,也鲜有被欺凌的。六是向老师求助。孩子,这不是向老师打小报告,没有什么丢脸的,老师一般也不会不理睬。在校园里,老师就是你的监护人,老师有责任保护你不受欺凌。七是向家长反映。如果以上都不奏效,那就告诉父母吧,让爸爸妈妈来处理一切。再重复一遍:在任何时候,无论发生了什么,爸爸妈妈永远爱你!爸爸妈妈会永远保护你!爸爸妈妈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附:校园霸凌中的各角色欺凌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牵涉的学生可分为几种:

欺凌者(英文:Bully)发动欺凌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受害者/被欺凌者(英文:Victim/Bullied)受到欺凌。

协助者(英文:Assistant)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

附和者(英文:Reinforcer)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嬉笑或呐喊助威。

保护者(英文:Defender)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但这样的人通常为数不多)。

局外人(英文:Outsider)置身事外。(也有些是害怕帮助受害者会让自己受到欺负而假装局外人的身份。但通常如果受害者转学或是住院等无法到校上课时,欺凌者便可能从局外人里挑选下一个目标)。

最后我想问一下各位,你们有遇到过霸凌行为吗?你们被霸凌过或者你们霸凌过别人吗?请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应对身边的校园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