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同化学习原理2

第三部分 同化学习原理的三个核心要素

同化学习原理的三个核心要素是原有知识(锚桩)、新知识(船)、两者之间的联系(相似点)。

异中见同和同中见异的目标,都是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也就是两者的联系。

异中见同是相似点多,同中见异则是相似点少。

这三个要素就是同化学习原理的三个要素。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三个要素展开的。

第四个部分 同化学习原理的核心价值

通化学习原理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在教学中,知识和思维哪个更重要?知识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知识和思维之间是什么关系?

为何我们在教学中更容易关注知识而忽略思维,因为知识是可见的,思维是不可见的。而这本书中的内容,就是让我们看到思维是如何运转的,让我们的思维可视化。

学习了同化学习原理后,再去理解学生,你就会知道学生是否完成了知识的同化。有人说,知识是思维的基础。其实,更准确的说,知识是促进思维发展的载体。或者说知识是原材料,思维是加工厂。思维需要用知识去思维。思维其实是加工知识的过程。思维就是大脑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就是思维。

帮助学生固定新知识

我们如果懂了同化学习原理,可以帮助学生固定新知识。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的新知识都要借助原有知识来固定。而帮助学生固定新知识,是老师常会做的一件事。但是这种帮助一定有效果吗?

在教学中,通过举例子帮助学生固定新知识的做法,是否有效果呢?

我认为不一定。例子一定是学生熟悉的,是学生能理解的。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学生一定熟悉,一定理解呢?

学生需要理解,则就要调动大脑里的原有知识。我们去举例子,很有可能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例子。新知识进入大脑时,必须在学生大脑中找到能够固定的原有知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举例子,是我们经历过的。

促进学生自己固定新知识。

你帮学生固定新知识,不如让他自己去固定。让他自己去固定,就是鼓励他自己去找大脑里的固定点。那如何才能让学生自己固定新知识呢?怎么引导?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抽象的原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引导语,以学生能听懂的指令,去引导学生。

引导他人思考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因为学生可能不会按照你的预期去回应你。

听完老师这段话,我就开始在大脑里搜寻如果是英语,我该如何引导学生思维?

在上周备课八年级下册Unit 6时,围绕神话故事展开,学生在这里会接触到很多中外优秀童话。阅读文本描述的是熟悉的孙悟空。那么,我就可以问学生:看到孙悟空,你能想到什么?有没有看过有关孙悟空的电影、电视剧?有哪些情节令你印象深刻?你眼中的孙悟空是什么样子?

促进学生获得固定新知识的思维习惯

如果我们能够训练学生养成主动去找固定点的思维习惯,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说明他已经学会了自主学习。

学习同化原理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促进学生获得主动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思维习惯。如果学生获得了这样的思维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很强了。


今天听完第三、四部分的内容,我反思自己以往教学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就是促进学生思维。为什么我设置的教学活动没有促进学生思维呢?还是因为自己掌握的不够牢固,不够清晰,所以往往在教学中是用概念去解释概念,讲完后,学生一头雾水,听得不甚明白。如果我自己表征清晰稳定,才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话表达,也才能用更具体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固定新知识。

这里,我还搞明白一件事,问题的意义是什么。课堂上对学生的发问,是为了促进学生大脑运作起来去寻找原有知识来固定新知识。如果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在设置问题时,就要有针对性。我们的问题不是为了让学生在文本里找现成的答案,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获得固定新知识的思维习惯。而设计课堂活动,也是为了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促进学生自己固定新知识。

理论必须与教学实际结合,接下来在备课时,就要时刻观察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遵循了这一根本准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课笔记:同化学习原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