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桥

  作者.子期

我对大汶河的第一印象,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小学课本,里面有一篇课文叫"大汶口文化"。

记得文章里面说: 五千多年前我们华夏民族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出了璀璨的人类文明,"大汶口文化"。

虽然它离我居住的地方只有十五公里,但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汶河是在我9岁那年的冬天。

我跟随母亲座火车去参加一个远房亲戚表哥的婚礼,他的家就在大汶河岸边。

当火车驶过大汶河钢架铁路桥时,我兴奋的趴在车窗上往外看,只是注意到了身背刺刀钢枪站岗执勤的解放军战士。

火车冒着浓烟 汽笛长鸣 车轮隆隆 呼啸而过。有一种雄赳赳气昂昂冲过"鸭绿江"的感觉!

当时的我对大汶河并没有留下什么特别地印象。

鲁中地区的结婚风俗,新媳妇进男方家门要赶在天亮之前方为吉祥。

凌晨四点多钟,我们几个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就被大人叫了起来,来到村庄后面的石桥边等着迎接新媳妇。

仲冬之季

平旦之时

天际边一抹青青鸦色

悠悠熔融地挂在汶水之湄

揽着朗月

托着晨星

清高的月光摇曳着身姿洒满整个河床。

忽远忽近的几颗星星眨着眼睛像是要努力地拉开一片清明天色

由于天气寒冷时间还早,孩子们就在桥上来回的奔跑嬉闹。

我由于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加之生性胆小,不敢像他们那样大胆地奔跑。又怕被他们笑话只能在桥上踽踽独行。

当时并不知道我脚下这座在月色下泛着青玉般温润光洁 呈S型 高不过两米 宽三米左右 长五百多米 由铁制扒锯钳接青石板而成的桥,竟然是建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号称:江北第一石桥的"明石桥"!

都说一江春水向东流

但是这泰山南麓的大汶河

却是偏偏自东向西流

行经两地五县二百多公里

涣涣汤汤

绵延不断

汇入东平湖

伴着黄河的激情

最终投向大海的怀抱。

岁月无痕

吾已苍颜

随着年龄的增长

渐渐地

对家乡的这条河有了更多的喜欢与了解

今年春末夏初的一个早上

我站在明石桥上顺流而观

晨光熹微

蒸汽翻腾

紫燕衔丹露

绿柳摇霞帔

日光

将盛未盛

将暖未暖

如饮屠苏半盏

微醺

醉倒在漫漫天光里

目及之处,在不到三公里远的河面上 ,有四座大小不同的桥,横跨汶河两岸。

第一座是始建于上世纪初1912年的津浦铁路钢架桥,现在主要承担着货物运输,已经没有了解放军站岗执勤。

第二座是济微路公路桥,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桥身两侧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向日葵油菜花!

大汶口文化博物馆就坐落在这花海之中,现在已成了当地旅游观光的景点。

第三座是一零四国道大桥,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上通北京下达福建,连接着省内著名景点一山一水一圣人。

第四座是建于2002年的京台高速公路大桥,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在这里就可以乘车去台湾观光旅游了。

在我身后大汶河上游不到两公里处,还有两座桥。

一座是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车的京沪高速铁路大桥。上面风驰电掣一闪而过的,是我国新四大发明之一高速列车复兴号。

另一座是北藤村公路大桥,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主要是为了两岸群众通行方便生活顺畅。

在这泰山脚下汶水之上,区区五公里之间就有七座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桥梁!

跨度从明朝到现代,此地堪称中国桥梁博物馆了!

闲暇之余

我经常到大汶河走走看看

感受

泱泱华夏厚重的文化底蕴

感触

滔滔汶水不息的齐风鲁韵

感慨

祖国四十年改革变化之大

感恩

这个伟大的时代

好想!

用这旭日东升的一点红

为素雅中国写一封胭脂色的情书

我爱你.....中国 !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汶口.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