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将过去三分之一,你的新年flag完成了多少?

文/会飞的蜗牛     图/网络

有一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以至于很少有人去质疑它的正确性,这句话就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这句话的指引下,每到新年,人们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兴冲冲的做一份完美的新年计划。

为了让新年有个“好的开始”,很多人对新年计划精雕细琢,为此还专门学了许多关于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的方法。

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小A就是如此,她从小到大最热衷的事情就是做计划。然而计划年年有,完成的却没有多少,小A也很好奇,原因出在哪里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小A是如何做的?

新年到了,小A给自己做了一份“完美”的新年计划,为此还报了好几门课程专门学习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精力管理……

然而开始没多久,计划就被突如其来的事情打断了,再回头看时总感觉索然无味。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很漂亮、看起来很有食欲的甜甜圈,因为被咬了一口,就让人再也没有胃口。

除了计划被中断的扫兴,小A停止计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补作业”的心理压力实在太大。原本制定年阅百本书,可一个月过去,两本还没有看完,实在是有些沮丧。

不过小A是个积极的乐观派,虽然计划没完成,不过好在新年才过去一个月。

于是,小A又开始重新制定自己的计划了。总结一下计划没有完成的原因,一定是自己的方法还有漏洞,对,再把自己之前学的课程拿出来学习一下。

大半个月又过去了,小A再次制定了“完美”的计划,这次除了读书,还增加了健身、育儿、社交等许多项目,这下计划看起来更完美了。

接下来,不用多说,大家就已经猜到,小A又多次陷入到“学习方法论——制定计划——计划中断——学习方法论”的无限次循环中,直到新年还剩下最后两个月,小A的自信彻底崩坏,干脆忘了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嗯!新的一年让我们重头开始!

如果小A的故事你看着很眼熟的话,那么你一定和小A一样,被完美主义的谎言欺骗了太久。


                                           《要搞定,不要完美》


作者:【美】乔·阿卡夫

其实小A的故事,就是我自己的故事。直到我看到这本书时,才第一次对多年来的困扰做了一次全面的剖析。

《要搞定,不要完美》的作者乔·阿卡夫原本只是一个普通人,为了生活,他频繁地更换工作,曾在8年的时里换了8份工作,在一年多时间做过26份兼职。正是这样一个无法专注和坚持的人,在最后因为克服了完美主义,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比起从来就很高效的精英们,乔·阿卡夫从失败中累积的经验几乎每一条都可以直击灵魂,那简直就是我们生活的缩影。


图片来源网络


                                                            完美主义的四个谎言


书中从一开始便指出了完美主义的四个谎言。这四个谎言是小A,也就是我自己,还有许多个和我一样有着同样困扰的人的最基本的思维定式。这些思维定式不破除,再多的方法论也无济于事。

谎言1:如果目标不够完美,那就停止吧。

首先,完美主义告诉你的第一个关于目标的谎言是:如果目标不够完美,那就停止吧。

新年计划被迫中断,于是就不够完美了。减肥记录忘记了几次,索性就彻底放弃了。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熟悉?如果有人采访你为什么要放弃目标,大多数人的回答大概都是如此,“我感觉没有赶上计划,无法回到正轨了”“生活阻碍了我的计划,它们被打乱了”。

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这些声音是不是经常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当计划不再完美时,我们宁可停下来也不愿意继续前行,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满分。遗憾的是,没有任何目标是完美的,满分根本不可能,所以大多数人最后干脆选择放弃,宁愿得到0,也不愿得到50。

针对人们的这一误区,作者给出了三个破局思维,每当想要放弃计划时,大家不妨拿出来多看几遍:

1、首先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计划。

2、其次完美的对立面不是失败,它的对立面是完成。

3、比完美更长久的是不完美的前进——渐进式的成功。

在行动上,作者也建议大家培养对不完美的容忍度。比如早起失败、错过慢跑健身……你是否可以静下心来包容这些小的失误,然后继续元气满满的完成一天的计划?

谎言2:你的目标应该更宏大。

回想一下小A 的例子就可以发现,人们在做计划时总是贪图大而美,穷尽想象把自己想要的都写进计划里,仿佛计划写完,就可以全面实现一样。

事实上,这样大而美的计划,更像是一份愿景。二者的区别在于,愿景可以停留在头脑中,而计划必须落实到行动中才有效。

心理学家把这种愚蠢而乐观的目标称为“规划谬误”,即在完成一项未来的任务所需的时间上表现出乐观的偏见,低估了所需要的时间。

当人们没有完成那个雄伟的目标时,这种失败就会导致沮丧,进而导致人们放弃,而不是完成。

关于这个误区,作者同样给出了三点建议

1、首先将目标一分为二。

例如,如果你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一年阅读100本书的宏伟目标,前期操作起来发现难度比较大,不妨将目标减半,改成一年阅读50本书,这样就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2、如果目标很难一分为二,就给自己双倍的时间去完成。

有些目标很难做到一分为二,比如公司给你安排的某个时间段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这个时候就需要付出双倍的时间来达成目标。可能有人会问,时间就那么多,怎么付出双倍?答案是:减少其他目标以确保在这个项目上有更多的时间。

3、确保目标从一开始就是正确的,这个需要从过去获取的数据中来制定。

如果一项目标,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办法都无法完成的话,首先应该做的是停下来,审视以往的经历,看一看这个目标对你来说是不是太难了,然后重新制定更加适合自己的方案。

回到年阅百本书的例子中,一个阅读很慢的人,在他以往的经历中,一年最多可能只看过两本书,那么让他年阅百本书的目标显然不符和实际,需要重新审视,结合以往和现在的数据来重新制定目标。

完美主义讨厌数据,因为情绪会撒谎,但数据不会。数据能告诉我们真相,让事情变得容易很多。

谎言3:你可以全部完成。

市面上的很多书籍都会鼓励你去做更多,尝试更多。然而很少有人会告诉你,你首先要识别哪些事情你根本不可能完成。

一个刚生完宝宝还在哺乳期的妈妈,就很难做到在健身、育儿、学习和工作领域都快速前进。然而会有很多励志传奇会告诉你是可以的,这是一个引发焦虑的根源,因为同样是妈妈,别人做得到,你却做不到,好像只能用懒惰和能力不足来解释。

事实上,在已经够充实的生活中增添新事情,并不会让你感觉更好,只会让你感到更有压力。

突破“想要完成所有事情”的行动方案是:

1、聚焦一件最重要的事。

确保大部分行动都围绕一项最想要推进的事情展开。行动和目标一致才是效率得以提升的关键。

你想要在写作上有所提升,就要保证每天的阅读和输出,而不是仅仅把“写作”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一栏中,然后每天琢磨其他的技能。

2、向羞愧说“不”。

不管想不想承认,你会发现我们的人生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做更多力所不及的事情,然后又因为无法跟上自己的计划而备感挫败,感到羞愧。

当过度尝试失败,人们不仅放弃了目标,还放弃了之前所有的努力。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当成为妈妈以后,这种感觉尤为强烈。每当忙于工作没时间带娃时,就会对孩子心怀愧疚,然而一旦带娃的时间多了起来,又会为工作目标无法按时达成而焦虑不堪。

时间管理专家会告诉你,你需要管理好时间。然而在我看来,这首先是心态的问题。当无法做到两全其美时,要么长期纠结于愧疚中,要么对愧疚说“不”,静下心,专注于每个当下,是一切管理的前提。

3、不得不做的事化繁为简。

列一份简化清单。把生活中经常要做的事统统列出来,然后逐条思考,是不是有更简单的方法去完成。最后把简化后的流程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也能积攒下宝贵的时间财富。

谎言4:认为事情越难、越痛苦,就越好。

这就是为什么刚刚上面让大家列简化清单的原因。因为完美主义特别喜欢把事情搞得很复杂,且认为难度越大越好。

为了实现目标,我们真的只能经历痛苦吗?想想那些故事中传递给我们的观念,几乎都是“自律”、“痛苦”、“挫折”、“疯狂”等等这些沉重的词汇,让我们对梦想望而却步。

事实上,意志力可以短时期内使人进步,然而它是极其不稳定的,想要长期稳定的坚持推进一件事,靠的是兴趣。回想一下自己的成就事件,是不是它们的背后都有一种强烈地想要完成的冲动在一直推动着你呢?这种想要完成的冲动就是兴趣。

然而,生活中要做的事很多,不可能每件都有兴趣,那又该怎么办呢?

乔·阿卡夫说,如果我们别无选择,无法选择有趣的事情去做,为什么不让事情本身变得有趣呢?

 人分为两大类:报酬动机和恐惧动机。

 那些总是饶有兴致地列梦想清单的人,更懂得奖赏自己,他们是典型的报酬动机者,通过奖励给自己一个动力,使正在做的事情变得有趣。这样的人通常充满活力,在做事时总能享受其中。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奖励感兴趣,对他们来说,需要完成一定任务才获得的奖励,太过遥远和无聊,他们更容易被恐惧所驱动。比如如果没能完成某事,他们首先会想到因此而带来的损失,别人的嘲笑,甚至还会给自己描绘出一幅凄惨的晚年图景。这样一类人,属于恐惧动机型。恐惧动机者做事也可能成功,但这种成功是被恐惧驱动的,这样的人生或许太过沉重。

多一些奖励动机并学会理解你的恐惧吧。你的目标是把失败推离自己,还是把胜利推向自己?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完美主义设置的障碍


当完美主义无法阻止你去开始一件事时,它就会转而在你完成的过程中设置障碍。具体的做法是:分散你的注意力。

障碍1:藏身之处

藏身之处是指让你在逃避目标的同时感觉成功,获得完美主义的事情。它们让你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上,在最重要的项目上没有任何进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藏身之处随处可见。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各种用以提高效率的方法。就像小A那样,计划一中断就去研究方法,但却很少把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这时候方法论就会沦为藏身之处,它给了小A完美主义的错觉,但同时也阻碍了事情真正的进展。

这样的藏身之处还有很多,像开始工作前整理房间、整理文件夹、清理桌面、刷朋友圈、看新闻都属于这一范畴。

藏身之处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应对它的唯一办法就是保持觉察,一旦发现自己退回到藏身之处,要马上提醒自己,回到最重要的目标上。

那么该如何保持觉察呢?方法有两个:1、首先当我们发现自己在做一些属于真正目标之外的事情时,可能就已经退回到藏身之处了。2、如果需要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解释来说明你做的事情有价值,那它可能就没有价值。这里工作和孩子例外。

障碍2:高尚障碍

完美主义告诉你,如果你要做某件事,那么最好还是以正确的方式去做。这就是高尚障碍。

所谓正确并不是绝对的真理,而是你头脑中一些已经固化的限制性思维。比如,只有读完100本书,才能去写一本书。或者,金钱是罪恶的,我不想有钱以后成为一个贪婪的人。

这就是高尚障碍给你的最基本的限制:1、只有做了A,才能完成B。2、达到你的目标实际上可能会产生不好的结果,或者让你成为一个坏人。

其实高尚障碍本质上,是试图使你的目标更加困难,这样你就不必完成,但仍然看起来很体面。

如果你已经有维持了一阵的目标,或者一个你已经开始的目标,然后你习惯性的放弃了,那么这里是有原因的,你正在从没有完成的事情上维持某种幻想,即如果你真的想完成的话,你是能做到的。与其发现自己可能不太优秀,不如躲在可能的神话里。


                                                         结 论


完美主义是一个矛盾体。它既希望我们成就卓越,又在卓越之路上不断地设置障碍。而这些障碍的背后是无法达成你内心期待和被他人评判的恐惧。

《要搞定,不要完美》这本书真正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帮助我们从很多方面认清了完美主义的面具,让追求完美却又受困于完美的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尽管2020年已过去三分之一,也许你的完美主义又悄悄地告诉你:你已经在藏身之处花了太长时间了,没有更多的时间了,你的机会已经不在了,过去了。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完美主义十年前也这样对你说过。

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在“开始”和“完成”之间,逐个击破完美主义的谎言。

包容我们的不完美,轻装上阵,新的一年,让我们走得更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年即将过去三分之一,你的新年flag完成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