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分几篇来谈人生的意义,言语之中,涉及古今中外,博学多闻。作者的文字中所饱含的感情平和,心胸开阔,谦虚幽默,给人以无限启迪。
人生意义与价值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读季羡林大师的书,让我想起了杨绛先生的人生有梦不觉寒,让我想起出彩有意义有梦想的人生,才不枉此生。
透过作者的笔端,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充实的人生、虚度的人生……观前人,反省自己
2、爱读书、爱藏书,嗜书如命。对作者影响较大的几本书,作者喜欢的几本书,让我们这些后辈在选读书籍时有所参考,有所鉴赏和思考。
惜时如金,发奋读书,无论何时都不晚。
有几百首诗词藏书于胸,打下人生健康底色,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身处何种境地,都不会太差。
3、不完满才是人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由于每个人禀赋不同,遗传基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持的三观也不一样。要遇事遇人有所包容。
4、随着阅读的深入,越发感到季羡林老先生的广博知识和处世智慧,也借助老先生的文字,增加自己文史哲方面的知识。
面对大师的成就和造诣,作为晚辈,唯有只争朝夕地谦虚深入学习,也期待有朝一日,能像他一样写出感人至深的文字来。
以文化人,当是对这样的学者的恰当尊称。希望自己不断地学习、增智。
5、作者游览天池、台湾等地所写的游记,也是轻松诙谐、真实有趣,如同带领读者再次游历一番。
重返哥廷根,让我们了解到作者对于二战期间游学他乡长达十年的生活与学习的艰苦,以及跟导师亦师亦友的友好关系。那种求学的经历,让人羡慕。
6、心安即是归处,这一书名将永远刻在我的心里,这是作者给我们的警示忠告,也应当是我们值得遵循的处事原则。在作者的引领下,我们一点一点地、逐字逐句地体会作者的这一人生总结。
7、作者写了几篇关于自己养猫的趣事,让我感怀于季老先生的慈悲心肠、敏感心态,让我们回到了他和猫朝夕相处,或喜或忧的精彩故事。
我向孩子这本书,跟孩子讲一讲季老先生和他养猫的故事,试图启发孩子不妨写一写自己养狗的故事。
读书,并且跟孩子分享讨论,这是多么的美好!
8、作者写鲁迅,写参观鲁迅故居的感受,文字可爱,俏皮,又饱含思考、追问,为文的感情丰富细腻。真可谓,喜笑怒骂皆成文章!
9、作者指出,做人做事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
虽然我在大学时听老师这样讲过,也知道这个道理,然而,真正履行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所以,我将其郑重手抄在读书笔记上,希望时时地回味、时时地运用。
10、“从现在起,我们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是作者始终感怀俞平伯先生《重过西园码头》一文中其妻子所说的一句话。
读来觉得很有意思。经历过磨难之后,才会有如此感慨吧!这也让我想起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孩子,不经历痛苦与磨难,很难体会到当下丰富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总会感叹生活无趣。
适时地让孩子去体验辛苦劳作,去了解生活的底层辛苦,对他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11、“手拄拐杖,白须飘胸,步履维艰,老态龙钟。”这是作者对自己耄耋之年的简洁概括,言简意赅、用字精准。
冯友兰先生说,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米是88岁,茶是108岁,有趣!
12、“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对于这种现象,最好的办法是听之任之,顺其自然。
作者谈到两个问题,如何生活,如何回忆生活?
现代人的生活总是很倥偬,即匆匆忙忙。所谓仔仔细细就是多一些典雅,少一些粗暴,多一些温柔,少一些莽撞。
13、幸亏早一点读到这本书,在作者的影响和感召下,知道要过有意义的人生,就像季老所说的:我一生不敢懈怠!
可谓是用勤奋成就了一生。他来自农村、留学德国、任教北大,在中国的印度学佛教研究、散文写作等方面都很有造诣,是后辈学习的楷模。
就像一位朋友曾经说的,自己培养自己,通过看书是最廉价易得的方式。
别人几十年、甚至终身的研究价值和成果呈现在书上,由我们短短几天、几十天来读完,这不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