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干嘛?

终于,算是把梭罗的《瓦尔登湖》看完了。

有的书两小时就把它搞定了,有的书却要读好些天,比如这本——《瓦尔登湖》。

我一个好朋友上学期的英美文学课程专门研究这本书,最后把他弄得昏头涨脑,怎么说呢——梭罗自己也承认,这不是一本好读的书,甚至很枯燥,但要是有人能在其中读到自己,取得一点两点的益处,就很值得。

嗯,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哲学书。

能够读得很快的,是故事书,而哲学书,需要反复咂摸,才有味儿。

图片发自App

梭罗喜欢走路,还认为走路要比乘车快,因为乘车你要先挣够了车费才能成行。

再者,假如你不仅把到的地方,而且把旅途本身也当成目的地呢?


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这些平凡人深陷泥塘,而梭罗正是站在泥塘边上看我们出丑也顺便拉我们一把并告诉我们怎样才能不掉入泥塘的人。


梭罗是爱默生的推崇者,和其亦师亦友,是超验主义的代表者。他们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他们的座右铭是"相信你自己"。所以梭罗在书中说:


如果你欢快地迎来了白天和黑夜,生活像鲜花和香草一样芳香,而且更有弹性,更加繁星,更加不朽,那就是你的成功。


始于1845年7月4日,终于1847年9月6日,梭罗在瓦尔登湖住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

书中描写了梭罗在湖边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其将自己回归于大自然,回到最开始最纯正的自己。当然,不是把自己变成原始人,而是让心灵远离尘嚣,让自己能够沉心思索。


虽然,所谓的“超验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唯心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强调感觉和下意识的伟大,但是这其中也有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往往活得很物质,只重视我们所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一切,而忽略了内心的活动,照顾自己内心的感受。

静下心来,回到大自然,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知自己的存在,也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过多的依赖于所谓的“超验主义”就容易犯一个错误,即很容易让自己内心陷入“不存在”命题的死循环。

图片发自App

也有的人认为梭罗之所以要出去住那么久,并且用最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度过两年零两天,他是要寻找所谓的“世外桃源”,但他最终还是离开了,离开了瓦尔登湖的荒野。


为什么?


不是因为厌倦,而是因为他发现,其实所谓的世外桃源只存在于自己的内心。


如果你内心贫乏、无法平静,就算环游世界此处也好彼处也罢,对你来说没有什么差异,你永远找不到世外桃源,因为它只会存在你的心中。

所以,这世界上哪里有什么真正的“世外桃源”,只有“室外桃园”罢了。


心田才是“桃园”的最佳生长之地,人的坦然自在大概就是内在结合外在的高度统一,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制约,思维和存在的相互作用罢,太过重视某一方面都是不科学的,要学会把握“度”。


也许是最近学政治太过投入,但,细细思考后,马克思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不是没有道理的。


宁静致远,关照自我内心,倾听世界,安静思考,让自我精神和身体高度统一,这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所带给我的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