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996:这个锅,企业坚决不背

近日,996成为热点话题,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的负责人相继就996发表了看法,其中阿里巴巴的负责人马云针对996发了三次文,从“福气”到“不强制”,再到“爱觉不累”,一时间马云成为了全网的众矢之的,更有网友称马云已经“人设崩塌”。

作为一个中小企业的负责人,我也要就996的问题发表一些浅薄的想法,若是不说上几句,我感觉胸口堵得慌,连生意都不想做了。

我们先谈情怀,谈情怀这件事,我最积极。

我从一个中二病从未痊愈的文艺女青年,借着血缘的关系,摇身变成了一个商人,与行业里其他的老板相比,自然是有些与众不同,我难以接受生硬刻板的制度,我也难以接受以“不解释”的方式安排工作,凡事都喜欢讲情怀,一件破事也要感慨万千,还不敢随意批评人,以防止自己一句不慎伤害了员工的自尊心,我自认为我是个非常有人文关怀的老板。

当一个涉世未深且充满情怀的老板遇到一个早已看尽人世繁华的员工时,我们之间需要的不是一起去坐旋转木马,而是必须去面临一个问题:钱。

事实上,任何关系都绕不过“钱”这个字,尤其是雇佣关系,谈钱色变。

无论平日里相处得多么融洽,无论公司在额外多了哪些隐形的福利待遇,如果钱的事情没有谈拢,迟早一拍两散,老板心痛,员工心寒。

我之前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员工只认钱?为什么员工对公司没有一点感情?为什么他们这么冷酷无情?为什么他们说走就走?

直到我公司进来了一个跟我一样讲情怀的业务员以后,我才发现在工作中谈情怀,就是耍流氓。

这个业务员,暂且称为小王,他进公司后,前三个月是底薪加新人补贴,但他比我年长十岁,认为自己不再是个新人,收到工资以后,仍然对“新人补贴”这个词耿耿于怀,多次跟我强调他已不是新人,这个无关痛痒,我忍。

随后的几个月里,他在外跑业务,跑累了就回公司,一回公司就跟我谈他的宏伟志向,比如我给他拟定的任务是最少完成三万货款,但是他不屑一顾地拍着大腿:“老板啊,三万的任务简直可笑!我的目标是三百万,三千万,三个亿又如何?”

他一拍大腿的豪情壮志让我惭愧,我想到了陈胜的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是的,我错了,我低估了员工的情怀,束缚了员工的理想。

接下来,这个有情怀的小王又给公司买了两张地图,一张是中国地图,一张是世界地图,他要贴在公司里,每覆盖一个地区,就要贴上一面红旗,作为老板,我被他日常的这一举一动深深打动,我人生何其有幸,得此员工,夫复何求!

又过了三个月,当小王一万块货款的任务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他还继续跟我谈理想谈情怀的时候,我忽然间产生了厌烦,甚至怀疑自己上辈子做了什么缺德的事情,才招来了这么一个只会打嘴炮却永远完不成任务的业务员……

是的,一个曾经说过“钱是最庸俗的东西”的文艺女青年在做了老板以后,在面临与企业切身利益的情况下,谈到钱,不是色变,是直接翻脸,翻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

同理可证,如果满足不了员工的合理薪资待遇,还谈什么情怀?

然而,情怀这个东西到底存在不存在?

我想是存在的,在一个企业工作的时间久了,员工一定会产生归属感,但所谓的企业文化,所谓的情怀,大概就是清蒸鱼上的一小撮香菜,有鱼才有香菜,有钱才有情怀,没有钱,谈什么情怀!

老板员工肩并肩,一起喝西北风的情怀么?

谈过情怀,我们再谈996与965。

我每天早晨被闹钟吵醒的那一刻,我都很想死,恨不得自己是个二傻子,坐吃等死过一生。

“惰性”大概是人类天敌发明的词汇,生而为人,当然向往安逸与自由。

在当老板之前,我曾在一家中型企业做过一段时间小职员,就是你们在星巴克常看到的那种自以为很美,其实兜里没什么钱的小职员。当时我的月薪是6K,标准的965,我的老板与同事都很友善,我的工作内容也相对简单,常常两个小时就干完了一天的活儿。偶尔的加班,也都是因为老板突然来了公司,到了下班的时间点,他没走,我也不敢走,磨磨蹭蹭混到六点半,跟着大部队逐渐消失在老板的世界里。

按理说,这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我在岁月静好地过了两个月后,就产生了极度的焦虑。

这份焦虑来源于身边人。

与我同龄的闺蜜或者同学,月薪是我三四倍的大有人在,更有人早已经撑起了整个家的日常开支,这么一对比,我就是个废柴,并且这么清闲的工作,对应的工资是合理的,但6K真的无法满足我在一个1.5线城市里的开销,况且这么闲,谁好意思跟老板提加薪?

没有实际的业务可以做,也没有加薪的空间,安逸的日子又能过上几年?

抱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焦虑心态,我自然是在965的工作环境里待不下去了,很羞耻地说,待不下还有一个原因: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现在的社会人如果直白地谈自己的理想,多少有点二的意味儿,但究竟有多少人不是在为了理想奋斗呢?

理想可崇高,也可渺小,建功立业是理想,养家糊口是理想,买包买衣服买口红也是理想,谁也不要嘲笑谁。

其实从看到招聘信息到面试,从被录用到正式工作,我们的选择都是自由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强迫你,我们之所以会选择那个看上去不自由的工作,到底还是因为财务不自由,财务不自由才会让我们的选择不自由。

南京人有句自我安慰的话:霍史尼玛,老子一个月苦五百块钱是过,苦五千块钱也是过。

虽然是自我安慰的话,但也阐明了一个简单原始的道理:日子总能过下去,归根结底是怎么过?

所以,无论是996,还是965,看个人选择,我认为:如果一个人永远不会焦虑,那么他将获得永远的自由。

而站在企业的角度上,作为老板,我自然是希望965的工作制度,没人愿意没事找事地熬到那个点,老板也是人,也想玩,再说句市侩的话:平白无故地熬在公司里加班,电费不要钱啊!加班工资是大风刮来的么?!

可是,我们公司更多的工人是主动要求加班,主动要求每天排的订单再满一些,遇到淡季,到点就收工回家,那个神情颇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辛酸,因为等待着他们的是早点在南京买房的愿望,等待着他们的是孩子的奶粉纸尿裤,等待着他们的是每月要寄回老家的钱,他们是城市生活里的一个缩影……即便是所有企业都开始遵循最标准的《劳动法》,所有企业都是965,可房价、教育资金、物价这些抛不开的因素,又会调整下降到什么程度?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会不会因为企业全部改成965工作制而变化?而企业,会不会因此而减少税收?

不会,就不要把锅甩到企业的头上,这个锅,企业坚决不背。

大家都是在夹缝里生存,谁也不见得比谁轻松,我们所纠结的根本不是996的问题,而是付出的劳动与收获的回报值不值的问题,这么大的生活经济压力,只要钱到位,别说996了,住公司里都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谈996:这个锅,企业坚决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