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五十学英语之十三:英语还没入门,倒先治好了我的手机成瘾症。

手机是个好东东,特别是智能手机。

几十年前,电视曾是家庭的中心,以致家家户户都要专门装面“电视墙”供着。电视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图书、报刊、广播、影院和剧场,主宰了人们的业余时间,也改变了整个社会。

如今的手机有过之无不及,其重要性于个人要超过一个肾,于国家甚至“推特”都可以“治国”了。手机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各种手机病也泥沙俱下。如同前些年的“网瘾”,现在“手机成瘾症”泛滥成灾。这种“成瘾病毒”花样繁多,变异频繁,不分男女老幼,都是易感人群。有“娱乐性手机成瘾症”,有“情感性手机成瘾症”,有“时尚性”、“信息性”、“功能性”等等各种成瘾症分型,甚至还有一种叫做“强迫行为性手机成瘾症”:不可自控的随时关注手机,几分钟就要掏出来看看手机是否正常或者有无电话漏接、微信漏看、短信漏回、手机是否丢失等情况。瞧瞧周围,基本都是人手一机,目不转睛,就像鲁迅说的:下巴总要慢慢挂下,将嘴张了开来,这实在不大雅观,仿佛精神上缺少着一样什么机件,竟不能收住一个并不沉重的自己的下巴。

观瞻不雅、看坏眼睛、影响社交、耽误睡眠等等都是小事,最大的问题是,它夺走了我们本不宽裕的时间。时间就是钱,时间就是命,时间就是一切。我忍不住再次引用刘慈欣《三体》里的诗句:

“我看到了我的爱恋

我飞到她的身边

我棒出给她的礼物

那是一小块凝固的时间”

所以时间还代表着神圣的爱情。

想不到,手机这个小小的物件儿,竟然疯狂吞噬着我们最宝贵的东西,连根骨头都不吐。

我也曾是手机成瘾症重度患者,症状不再描述,此症基本大同小异。所幸,现在“病情”已经有了明显好转。

以我的体会和观察,要除此顽症,正面强攻是不行的,依靠外力也是不行的。我曾尝试拿自己那点儿可怜的意志力跟它死磕,结果是一再丧失对自己的信心。看专家讲危害听别人提醒念叨管用吗?反倒更触发了逆反心理,激发了刷手机的主动性。诱惑是无法抗拒的,否则它就不叫诱惑,这是人性的弱点。

正当我屡战屡败快要放弃治疗时,没想到剧情急转,我的手机成瘾症近来竟然不治自愈了!目前每天刷手机的时间累积应该不会超过半个小时,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哈哈,是学英语,“治”好了我的手机成瘾症。主产品还没个影,边角料却让人收获意外惊喜,真有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想当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最主要的经济力量是乡镇企业,小平同志在1987年就讲过:“中央最大的意外就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很多专家也纳闷:“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昨天还在种地,今天就开始办厂了,他们设备从哪来,技术从哪来,市场销哪去,他们的管理知识、企业家精神是谁培养出来的?这的确是一个“计划外”奇迹。改革开放培养了一批农民,把这批农民变成了企业家。

“治大国如烹小鲜”。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发展有时惊人的相似。我学英语,最大的意外是戒掉了手机瘾。

事后诸葛亮,现在分析,其实手机成瘾只是表象和结果,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斩草不除根,治表不治里,木有用。就像当前抗击疫情,搞不清原始宿主,靠连花清瘟、板蓝根之类是治不好病的。我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双黄连能否抑制病毒还不清楚,但它明显能抑制智商。所言极是。

我觉得,手机成瘾的根子,是一个人自我管理系统的崩溃,说白了,是人太“散”太“闲”了。

具体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计划,缺乏行动执行力,同时还缺少健康的兴趣爱好,生活又不规律,时间不是不够用而是需要“打发”,酱紫,不得手机成瘾症都有点说不过去了。

有意思的是,工作忙不忙,学业紧不紧,影响倒不大。一个手机成瘾者,纵然工作再忙学习再累,总能“挤”出时间犯病。

人的自我管理系统,好似自身的免疫系统。自我管理系统紊乱了,各种“病毒”便乘虚而入,手机就是一种“病毒”,而且还是“冠状”的。

当然,人的状态难免会有起伏、峰谷。有时比较忙碌、充实,有时比较松散、空虚。当一个人在有目标追求、有责任担当、有爱好投入时,他最稀缺最渴望的一定是时间;反之,就会陷入昏昏沉沉、稀里糊涂、松散懈怠的状态。

如果得了手机成瘾症,应该给予高度警觉,这不是个小问题,它是一个明显的警报:我们的自我管理系统出了问题,我们的运行状态已经遇到了危机!

而要彻底治愈此症,必须重新修复我们的自我管理系统:进一步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坚定实施,重在行动,变“散”和“闲”为“紧”和“实”,让有意义的事情充盈自己的生活。如此,我们就能彻底摆脱被手机的控制,反而把它变成一种有效的工具。

自打开始学英语,突然觉得时间不够用了,连看部高分文艺片,都觉得有点儿奢侈。哈哈,好开森。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逾五十学英语之十三:英语还没入门,倒先治好了我的手机成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