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点到面体系 实现自我管理

      进入高段后,照理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会越来越轻松。但我却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各种烦心事频发,一调查,发现似乎班干部都尽心尽责,无可挑剔,但班级呈现出的状态是散沙一盘,毫无凝聚力。通过观察,发现无论是学生本身还是管理机制,都出现了问题。如何进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能逐步实现学生的班级自我管理呢?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感觉由点及面逐层进行,既能强大个体,又能不断提升凝聚力,建构起高效有序的管理机制。

      一,缺乏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正面引导,逐步构建内在解决机制。

      班上的二宝家庭很多,好些孩子作为家里的大宝,既充分享受了作为“中心人物”的优越,又体会了“我是老大听我的”成就感。再加上家人呵护的全面且细致,他们几乎没有遭遇过挫折。可到了中高年级,无论是学习还是班级生活一旦偏离了自己的预设轨道,这部分孩子的内心就感觉承受不了,也不懂得奋勇直追,从而寻找到一个最常用的方式——逃避。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因没有成功事件的刺激,自信心会越来越弱。久而久之,面对挫折和困难,其都会消极应对,那责任和担当就无从谈起了。班上第一次凸显这种情况,是在五年级上期的改选。当时,我要求参选的孩子先写竞选稿。但交上来的数量明显过少。于是我私下询问了几个孩子,均告诉我——参选了几次都没选上,不想参加了。果然,对于他们来讲,面对一再出现的挫折,最好的方式就是逃避。我当时想了很久,最后决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面对生活和学习的风浪,我们要越挫越勇的道理。在早读课上,我让他们猜猜今年兰老师为了评上的学科带头人前后竞选了多少次,花了多少时间?各种不同的答案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兴奋度。可当我揭晓答案是十四年时,他们特别震撼。这个大于他们年龄的参选时长,刷新了他们对某个事情执着追求的天花板。听着我详细描述其中历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积蓄力量,等待机会,最后突破重围,成功当选的过程。孩子们的双眼放光,仿佛被这力量加持。午饭后回到办公室,我看到桌子上多了很多份申请,字迹未干,墨香飘散。如此看来,孩子们并非是真正的逃避者,只是缺乏我们的指引而已。直到这学期的改选,我同他们分享的这个故事还在不断影响着他们,并且在有了这样一段经历后,感觉到有少部分孩子已经开始构建起自己的正面解决机制。

      这个星期,一向乐观积极的小童悄悄来找我,特别正式的告诉我:“Miss Lan,我有个事情今天必须和你说。要不然我怕明天自己就没有这个勇气了。”原来,小童是来请辞大队干部的。我问了她是怎么想的,她告诉我希望退下来,好好储蓄力量,下学期再参加校级大队干。听了这话,我明白了。小童在本学期频频受挫,首先就是因演讲失误没能竞选成功校级大队干;周末录制视频没有分配任务给她;班上三位同学作文发表,而作为语文课代表却未能榜上有名;因她不分场合的笑,又连续两次被我点名……所有的事件堆积起来,已经压得一直走得顺当的小童呼吸不畅了。我试着帮她分析:你看啊,童童,没能竞选上校级大队干,我们正好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班级管理上。等到下学期竞选,你有了更多的班级管理经验,是不是更有优势,打动德育办的老师们呢?她听懂了,点头说道“对”。“当然,对于你的任何决定,兰老师都会尊重。这样,你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告诉我,行吗?”望着心事重重的童童,我知道她的心结没有解开。下午,我特意找了个机会和她聊天。不经意说到这次的作文发表,她满脸羡慕的说:“我也入围了,可是没有她们写得好。小航真是太厉害了。”我笑着说,其实你也很厉害呀,之前你发表的那篇作文,就写得非常好。而且每次的英语作文都能看到你特别有思维含量和语言美感的内容。这次没被选上,可能只是名额的限制而已。我们再接再厉嘛。这话一说完,明显感觉她轻松了不少。接着我又说:小航她们应该不是单单就这次写得好吧?“没有啊,她们每次都很认真的。”对呀,正是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厚积,才能造就她们今天的薄发。我觉得任何事都是这样的,只有不断努力总结,一点点的累积,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你说对吗?小童点了点头。顺势我又回到之前的话题:“如果这次你辞掉大队干,就没有机会为同学服务,从而锻炼自己。那下一学期,你还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吗?”说完我笑了笑,没有让小童给我答案。聪明如她,应该知道如何克服眼下的心魔,做出正确的选择。第二天的抄作业本上,小童给了我答案:Miss Lan,我想好了,要在班上把自己磨得铮亮,再去竞选校级的。真好,愿这份勇气能从此刻开始,帮助她驱散怯弱,让她亮得耀眼。

        二,缺乏处理问题的思考习惯,放手训练,实现全面思考常态化。     

        进入五年级后,当我不断放手,希望孩子们能实现自我管理时,发现不行!一旦没有我的统一协调和安排,很多工作是乱的。虽然体育委员知道按时带队出操,学习委员知道发杂志发作业,生活委员在点心和水果发放上也是积极准时的,但他们都是被割裂开的。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告诉我。其实我更期盼的是他们能妥善处理后才来告诉我,而不是让我成为他们的智囊团,或者是所有问题的解决者。于是,在平时的问题处理过程中,我开始尽量激活他们的这一块思维。首先我主动寻求解决建议,并说明理由;接着由孩子们来投票选出他们认为最棒的建议,同时也阐明理由。这样的过程,的确能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之前的点心水果发放方式,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由分发式改为自我领取式,既减轻了生活委员的工作量,又节约了大家的时间。

      尝到了甜头,那天我又试着让孩子们帮我解决某位同学调位的事儿。事情是这样的,小嘟同学属于上课爱走神,与老同桌时不时聊上几分钟的小精灵。所以在上一轮位置调换时,我为他找了一个学习认真,上课专注积极的同学,就期待着能在这位同学的影响下,他能专注些,积极点儿。几次巡课的结果,让我不淡定了。在同桌的影响下,他再也没有了聊天的欲望,所以很快成为了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一枚精灵。有一次透过后门的玻璃,我看到他无视台上老师的全情演绎,认真仔细的抠了自己的手指三分钟。如若不是我快要冒火的双眼令他不适,恐怕再抠三十分钟也是可以的。所以,小嘟必须换个位置了。问题抛出去以后,我要求所有班干部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尽量做到考虑全面,力求新的位置能助力小嘟的学习和习惯双前进,同时也欢迎其他孩子给出idea。第二天,孩子们主动提醒我要解决小嘟的座位问题。小思第一个举起了手,她的建议是这样的:把小嘟调到小童旁边。原因有二,一是小童相较于小嘟的旧同桌更主动一些,能够起到督促的作用。二是小童调到这里后,前后左右的同学都较自律,这样的氛围更易影响不自律的小嘟。同时,小童的旧同桌虽然属于比较乖的孩子,但因为好朋友坐在他后面,所以偶尔会讲点小话。调到小嘟旧同桌旁边后,没有讲话的对象,在新同桌的影响下应该会更认真些。小思的方案,有理有据,一举两得,赢得了全班孩子的掌声。当我询问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建议时,大家都直摇头。让我头疼的小嘟座位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在这样的训练下,孩子们遇到问题,开始有意识的去思考解决方案,也不断享受解决问题后所带来的成就感。这样的良性循环,让他们考虑问题时越来越全面,解决方案越来越趋近完美。

        三,缺乏统一协作的全局意识,从上往下抓,形成班级管理部门化。     

        当孩子们能各司其职,独立处理相应的问题就可以实现自我管理了吗?远远不够。周五的一周一次的换位,又凸现出另一个问题——无人进行全局统领。每周我们的换位流程是这样的:收拾垃圾(半天过去了,很多存货都在抽屉),收拾自己的所有用品,清洁桌子,带上所有用品到新的座位,卫生组长负责再次清理每组卫生,劳动委员和两个保洁员负责教室前后的清扫和垃圾清理。看似细致清晰的流程,完成的过程却状况百出:耗时长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然后就是卫生状况糟糕。本周五我悄悄观察了一下,发现了问题的症结。看似一团和谐,实际上却各自为政。没有人进行统一的协调和安排,导致每个步骤之间的衔接出现滞后。毕竟是孩子,没有专人进行协调,他们就不清楚自己该及时补位了,自己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先做准备工作了。想到统筹者,我发现了班级管理中的漏洞:这么长时间,中队干部的责任很明确,但大队干部似乎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一部分。其实,他们应是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的主力军。因此,必须让四个大队委成为每一项事务的总理事,让他们能够在每项事务的进行中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并能进行突发事件的简单处理。有了这个想法,我让四个大队委对班上的事务进行分类,然后通过商量确定自己对哪一类事务负责,再同负责该事务的中队干部制定相应的方案,最后由中队干部带领小队干部和组员负责落实,大队干部在这一过程中及时督促和进行协调。这样,分工明确了,责任细化了,层层负责,管理的真空地带明显减少,各项事务完成效率得以提升。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始终记得集体力量的强大,离不开每一个体的成长。所以,关注个体,提升每个孩子心里承受力,问题解决力,再搭配合理的管理机制,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指日可待。

五班趣事

相关推荐

借种情缘

阅读 9800

不给父母找媳妇,急死老东西

阅读 488

周末线描课堂的画和话

阅读 1003

你可能感兴趣的:(构建点到面体系 实现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