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瘟疫与人类之战:关于病菌你应该知道的一切》作者: [意]芭芭拉·加拉沃蒂

。。ISBN: 9787557694487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人类千百年来经历过的大规模传染病疫情,以及科学研究是如何找到应对疾病的有效武器。从麻疹到非普通流感,从结核病到麻风病,从鼠疫到艾滋病……作者回顾了人类与流行病斗争的漫漫长路,用小说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人类史上因流行病引发的诸多悲剧、那些为人类摆脱可怕传染病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故事,同时解释了我们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更为重要的是,科学视角外,本书还从社会意义上揭露了一些深入人心的偏见,并告诉我们应如何纠正它们,将人类的精力和凝聚力投入与病菌的战斗,而不是浪费在“不顾敌人却自己厮杀”的内耗。本书既有关于流行病和微生物的科普意义,对处于后疫情时代的人们来说,还具有启发性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芭芭拉·加拉沃蒂(Barbara Gallavotti)

意大利生物学家、作家、科学记者。曾担任电视节目编剧20多年,主要参与了《超级夸克》和《尤利西斯》的创作。同时,参与了国际科学机构有关纪录片的制作,与各类报刊合作。出版过一些儿童科普读物,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此外,在罗马大学、那不勒斯腓特烈二世大学、EM基金会与国际科学文化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举办科普研讨会和讲座。由于为科学传播普及做出诸多贡献,多次获得各类相关奖项,包括:2013年默克-雪兰诺奖、卡波德奥兰多多媒体新闻奖、乔瓦尼·阿尔梅尼塞-哈佛基金会与意大利科学记者协会奖学金等。


。。短评。。

#

历史上爆发一次瘟疫通常比发生一场战争死亡人数多得多。

#

原来看这书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现在看这真的是有点感同身受那感觉了。很多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们也会是一段被记录下来的历史吧。

#
作者言之有物,译者文笔顺畅。没有很费解的地方,不像有的翻译书,不知道在说啥,还算不错。

#

原来莎士比亚和尼采都感染过梅毒,这。。。

#

看了还挺长知识的,感觉知道了不少冷知识。

#
去年我们还在考虑这是“戴口罩的那一年”,现在2021年就已经变成了“戴口罩的第一年”。新冠疫情如今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一些生活方式,例如出门戴口罩、公共场合亮绿码、甚至随身带瓶免洗消毒液……

在我并不很长的人生里,除了初中时候的SARS,好像瘟疫离人类很远一样,像历史上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传奇故事。但实际上,人类是经过了漫长的科学与医学进步,才迎来了短暂的占瘟疫上风的时代。

作者芭芭拉·加拉沃蒂是意大利生物学家、作家、科学记者。她在这本书中,回顾了人类与流行病斗争的漫漫长路,用小说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人类史上因流行病引发的诸多悲剧、那些为人类摆脱可怕传染病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故事,同时解释了我们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我觉得《大瘟疫与人类之战:关于病菌你应该知道的一切》更像是一部历史书,因为它主要讲的就是以不同瘟疫为主题的历史或者案例故事,其中也讲到了一些医学与科学的原理,但并不像很多专业科普一样,知识写得很深。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是非常低的,并不需要相应的知识背景作为支撑。正因为如此的普适性,也更利于作者向公众传播疫苗的基本知识,以及推广全面接种疫苗的理念。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作者从社会意义上揭露了一些深入人心的偏见,并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纠正它们。与疾病和瘟疫本身相比,人的恐惧所造成的伤害要大得多,患者遭受疾病的折磨之余,还要承担偏见与指责,无疑是雪上加霜。我们现在对某些疾病患者的关爱,比如艾滋病关爱,已经是一种进步。但要消除人类总体对“涂油者”的偏见,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这是一本比较好的科普作品,但其中作者的某些观点我并不十分认同。

例如,作者认为我们需要努力去赢得对某些病原体的“战役”,像灭绝“天花”一样,对待瘟疫敌人。

而我更倾向于追求人与自然取得某种平衡,埃博拉也好,流感也罢,它们经过比人类更长历史的进化,在自然界有它们生存的一席之地,历史上的瘟疫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人类对自然的入侵。

目前为止,我们并不清楚,如果对某一微生物实行灭绝政策,对整个生态圈的影响有多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损失了某一生物多样性。为什么我们不能寻求一种让野生病毒留在它们原本存活的,不威胁人类的环境中,和平共处的方式呢?

在我们经历过SARS,以及如今面对新冠,我们首选都是禁食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距离,而非“灭绝”。

不反思人类本身活动带来的瘟疫而只考虑杜绝和压制,人类真的能赢得与微生物之间的“战役”么?

#

科学和医学,在它们强势的守护下,人们已经失去对疾病惊人传播力的感知。也就是说,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想象中的人与病原微生物和谐共处的过去。然而在现实中,这个过去从未存在。

——《大瘟疫与人类之战》

是生物学家,也是科学记者的芭芭拉·加拉沃蒂,在这本书里梳理了人类历史上,八个影响最大的传染病:麻疹、小儿麻痹症、非普通流感、结核病、麻风病、鼠疫、艾滋病、埃博拉。她将人类是如何与这些传染病抗争,以及这些传染病的后续情况,做了通俗地解说,目的是要提醒人们,人类并非已经不再受传染病所伤害。——当然,关于这一点,2019年后,所有人都领悟到了(doge)

也正因当下就处在这样一个传染病肆虐的节点,反倒更能清楚地对比出,哪怕是时代不同了,人类对不可知物的恐惧、恐慌,从未改变,依然如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遭遇天花、鼠疫、西班牙流感一样,急于寻找替罪羊胜过团结一致,用对疫苗的报以怀疑替代理性的思考,甚至是用否认痛苦的经历来掩盖挫败。

或许最大的传染病,也是最难根除的传染病,不是其他,而是愚昧。我们不会因为只是变老就变得更智慧,所以也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当下的人就一定得到比过去更多的眷顾。世界是动态流动着的,我们只是其中一份子。

#
《大瘟疫与人类之战》是意大利的生物学家、作家、科学记者芭芭拉·加拉沃蒂的一本关于传染病的科普读物,人类发展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与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长期斗争的进程史。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着种类繁多的传染病的威胁,麻疹、结核病、麻风病、鼠疫、埃博拉,这些传染病的流行,给世界上的很多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无数的人在传染病的侵袭之下,承受着身心的痛苦,甚至很多人因为得了传染病而失去了生命。

本书是一本科普读物,在客观叙述的基础上,作者的语言同样不失形象性与趣味性。在《肺结核:并不浪漫》一文中,作者在讲到肺部空洞这个问题时写道:“我们可以想象肉芽瘤是用于关押俘虏的堡垒,而在这时,细菌能够从中逃出,破坏肺部细胞,形成放射学专家所说的肺部空洞。”在《抗生素:伟大的对策》中,在谈到抗生素的使用时,也用了形象性的语言来说明这一问题。“更徒劳的是使用抗生素来治疗非细菌感染疾病,比如典型的病毒性感冒。这和用石头来做救生圈一样,不仅完全无效,还非常危险。”作者用了形象性的语言,将比较抽象的问题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具有趣味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一个人身患传染病时,除了身体上遭受痛苦外,对心理的伤害也是严重的。在《麻风病:恐惧比疾病本身更可怕》一文中,作者讲到了这一问题。在古代,世界各地的疑似麻风病患者如果没有条件隔离在自有的居所中,只能被孤立起来,搬到空旷的地方与人隔离,被迫生活在城市边缘的所谓的“麻风病院”。这种被隔离的状态,对一个人而言,是一种无言的伤害。虽然隔离的身体,但是却很容易让这些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落差,这样的心理落差,往往会发展让心理失衡。相对于疾病本身而言,对于疾病的恐惧反而更可怕。“人们在疾病尚不可治愈时被感染,他们的身体脱离社会数十年之久,也是因为健康人对疾病的厌恶依然存在,这也许是最凄惨的一面。”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接种疫苗的重要性。疫苗可以保护人不受病毒的侵害,虽然由于人的体质不同,接种疫苗之后可能会有某些不良反应,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接种疫苗的益处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一些弊端。所以,作者在书中极力地提倡要接种疫苗。“接受疫苗接种应该被视为一项社会义务。不接种疫苗不仅意味着暴露自身,还会使其他人面临患上致命疾病的风险,尤其是这些疾病影响到身体虚弱者、免疫力低下者、老人或者年幼的孩子时。”在当今疫情肆虐的年代,接种疫苗更是成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作者系统地向我们介绍了世界上曾经流行的传染病的历史、人类如何研制出了治疗传染病的药物,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避免感染传染病。这样的一本科普读物,需要我们用心地去读,历史上的那些关于传染病的事例,对于后疫情时代,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瘟疫与人类之战:关于病菌你应该知道的一切》作者: [意]芭芭拉·加拉沃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