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第十回对比着四夷的磨刀霍霍,进一步批判了西晋高层的腐朽堕落。本节对全书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章节,它比较系统的讲述了西晋的外患,为后文发出先声。
边患蜂起(一)
周处惨遭陷害,孤军悬绝,与敌鏖战终日,因寡不敌众,力竭而殁。消息传入洛阳后,大小群臣,无一人敢为他申冤,也无一人肯替他鸣不平。相反,洛阳权贵听说周处战死了,各有喜色,私底下庆贺又少了一个铁面无私的人。
陈准、张华也无力申辩真相,只是嘉奖了周处的忠勇,提出优恤。皇帝下诏追赠周处为平西将军,赐钱百万养其家人,封给他一顷土地作葬地,又从地方郡国的王家近田里分出一部分田地,当作周处老母的赡养费。
周处一死,梁王司马肜,将军夏侯骏等草包都不是齐万年对手,他们没有任何作为,战事一直持续到了元康八年。平叛之战连绵不绝,极大的损耗了西晋的国力,尤其对雍凉、关中乃至巴蜀的社会生产都造成了致命的破坏作用(这一点演义没有讲述)为了尽早结束战争,好使当地社会稳定,恢复生产,张华、陈准表举积弩将军孟观为将,出讨齐万年。
孟观接令后,率领国中最精锐的宿卫军出征了。孟观是贾南风身前的大红人,在反三杨政变中出过大力。梁王司马肜知道他是宫府宠臣,故不敢得罪他,为讨好孟观,司马肜把关中、雍凉等军之兵权都交付给了他。这样,孟观可以专务军事,不用受什么人的牵制。
孟观追随贾南风上演了狗咬狗式的政变,似乎有小人心性。不过,这个人倒是个有本事的坏人。他有比较好的军事指挥才华,而且,临战还不怕死,有股子勇敢劲儿。他与齐万年交战数十次,每次激战,孟观都不避矢石,坐镇前线观战,激励将士奋勇杀敌。虽然没有亲自上阵杀敌,但是,能亲近火线督战。也是够可以的了。
主将不糊涂,各部得到了统一指挥,上下一心,事情就好办了。元康九年正月,孟观终于在中亭这个地方彻底击败了齐万年,并且生擒了齐万年。以后,他把齐万年杀掉,斩首示众。齐万年一死,各地造反的外族人都受到了很大震慑,有一些远逃沙漠;大多数则选择了投降。
为防止再次发生叛乱,西晋朝廷命孟观为东羌校尉,镇守西陲。至于梁王司马肜则召回洛阳,委以尚书令。雍州刺史解系却被罢官了(想是此前被召回洛阳的赵王司马伦又搞的鬼)
江统的《徙戎论》
时任太子洗马的江统见西戎虽平,但好比扬汤止沸,只是治标不治本,根本不能消除边患。被武力讨平的异族因无力反抗,只是暂时低头了,随着民族矛盾的加深,他们重新造反是迟早的事。于是,江统就写了《徙戎论》在分析胡汉文化习俗不同;回顾胡汉和、战历史;讲述五胡内迁由来和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建议外迁五胡,把他们从关中、并州移至檄外。
江统的话虽有一定道理,不过,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而且,他的建议还会带来新的危机。那就是很容易激化矛盾,引发大规模冲突。五胡内迁已久,在关中、并州世代繁衍生息,以当地为家,你强行差遣驱赶,不是逼他们造反吗?况且,五胡乱华的根源在于晋廷内祸,就把他们赶走,未必不会卷土重来。
鲜卑渐强
其实,鲜卑并不是西晋同期逐渐强大的。早在汉末和曹魏时期,鲜卑就已经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异族势力了。《三国志》云“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五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
鲜卑立足北方,渐成势力,始于东汉初。它是随着匈奴部落的分裂、衰落而获得了发展空间。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鲜卑首领於仇贲朝贡大汉,受封鲜卑王。此后,东汉王朝和鲜卑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合作关系。鲜卑臣服于我,多次配合我征讨作乱的乌丸部落(北方部落。是辽东一带的东胡别种)
公元106年起,随着东汉的衰落,鲜卑野心熊燃,开始威胁中国边疆,长期危害幽州等地。以后战和不定。到了汉桓帝时,鲜卑已处于盛期,史称“(鲜卑)兵马甚盛,南钞汉边,北拒丁令,东卻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二千馀里,南北七千馀里,罔罗山川、水泽、盐池甚广。”当时的鲜卑老大叫檀石槐。檀石槐死后,子孙不肖,鲜卑内部分化,势力大衰。再后来,轲比能部落崛起,击败并驱赶了檀石槐的子孙(流窜到了并州),鲜卑再次强大。
曹魏多次征讨鲜卑,取得了很大胜利,但是,始终不能彻底征服之。到了魏明帝青龙年间,曹魏用刺客韩龙刺杀了鲜卑王轲比能,才使鲜卑人老实了。
而到了魏晋时期,鲜卑诸部落中则崛起了慕容氏。看这个姓氏,就能知道这个部落汉化程度比较高。他们为什么会以“慕容”为姓?说法不一,主要有两大说法。一是说在曹魏初年,有一支鲜卑部落叫莫护跋,迁居到了辽西。他们受到幽州人的影响,喜冠步摇,就用步摇作了种姓。步摇的鲜卑音就是慕容;二是说这支鲜卑部落接受了汉族文化,特别是接受了汉族的哲学体系,仰慕(崇拜)二仪之德(即阴阳造化之功),希望部落能够受到“三光之容”的蒙泽——日月星三光。故用慕容为姓。实际体现了中国人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不管哪种说法更对,都能说明他们在相当程度上汉化了。
看到这个,我不由想起一部几年前火过很久的小说来,是《狼图腾》这部书极力赞扬狼性,鼓吹草原民族、海洋民族,而对农耕民族则多有贬低。他的书把故事和议论分配的很好,文学创作上说确实写的很好。但是,他的观点是很有问题的,基本上是站不住脚的。他有个基本观点是说草原民族、海洋民族总能打败农耕民族,还举了大量历史事例,说的头头是道,好像很有道理。
而事实是他陷入了历史解读的简化主义而不自知。解读历史时,决不能把蒙古、满清简单的说成草原民族,然后就敢说草原民族厉害。他们是出身草原民族,却并非依靠本民族那一套来征服中原的。简言之,所有草原民族无一不是先有汉化,而后才有强盛。而且,汉化程度越高,学习汉文化越彻底,其统治力才越强大。没有汉化的蒙古不过是一盘散沙,像野兽一样自相残杀,恶斗永世。
况且,《狼图腾》还直接无视了世界范围内农耕民族征服草原民族和海洋民族的历史。如希腊争霸最后以斯巴达的胜利而告终,斯巴达是山地农耕民族,雅典是海洋民族;罗马是农耕民族,却横扫欧亚非,征服了希腊;中国无论怎么说都是农耕民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草原民族只能说是在中原衰败的时候才能进来。
狼性有可借鉴学习的地方,但是,绝对不值得推崇。
莫护跋及其子孙以后又迁居到了辽东,一直归附中国,没有搞什么动作。到了晋武帝时,莫护跋的孙子涉归曾经叛乱,但是,很快就被讨平了。后来,涉归之子慕容廆当了部落首领。他跟邻近的宇文部落不合,曾上表请求国家征讨宇文。晋朝没有同意。慕容廆一怒之下,起兵攻打辽西,却遇锉失利。之后,他表面上臣服了西晋,暗中却不断联合势力大的部落,吞并各小部落,疯狂发展自己的势力。晋朝高层忙于内讧,竟没有留意鲜卑的局势。
慕容廆敢这么闹,司马炎要负很大责任。他曾两度大规模裁军,造成地方空虚,给了五胡作大的可乘之机。而唆使司马炎削减郡兵的权贵和外戚同样要负责。鲜卑已是虎视眈眈,洛阳那些人很快就要沦为他们的嘴中肉了。
生僻字词学习:
一,頠 [wěi] 头仰俯自如;安静;安详。
二,擢 [zhuó] 本义:抽引,拉拔。擢还有选拔、提升官职、耸出、登、及等意思。
三,褰 [qiān] 本义:套裤。撩起。散开。
四,廆 多音字
[ guī ]〔~山〕山名,中国河南省洛阳市西谷口山的古称。
[ wěi ] 古人名用字。
[ huì ] 墙壁。
五,賨 cóng 中国秦汉时期四川、湖南等地少数民族所缴的一种赋税。亦指这些少数民族。
六,苾 [bì] 基本字义是 芳香,如:“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苾字又作“吡”。
七,酲(chéng),意为“运送谷物抵达首都王仓”。“酉”与“呈”联合起来表示“完成运粮差事后喝酒庆祝”。
1,喝醉了神志不清;
2,酒的量词。同“埕”。酒瓮。
3,酒醒;清醒 [lucid]
酲,一曰醉而觉也。――《说文》
酲,醉解也。――《字林》
八,谧 [mì] 本义指环境的安静,没有动荡,不受打扰。引申义为安宁,平静:谧谧(清静无声)。
九,簏 [lù] 竹篾编的盛物器,形状不一 。多用于盛零碎东西;
量词
有篙工拾遗犀一簏,不忍取,白府,以归遗者。——清·王日卓《今世说》
簏簌 lùsù下垂的样子
十,捽 [zuó] 从手,从卒,卒亦声。“卒”义为“极点”、“极端”。“手”与“卒”联合起来表示“手用力用到极端”。本义:用最大手劲。
1.方言,揪;抓:~头发。~着不放。
2.拔(草)。
3.抵触;冲突:“戎夏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