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读完莫言十本长篇小说,我学到了什么?

当我还坐在高二的语文课堂时,老师就告诉没有手机时代的我们一个天大的消息。“就在今天早上八点,瑞士诺贝尔文学院公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就是我们中国的“莫言”先生”。老师在讲台上,骄傲的神情,字字铿锵有力,仿佛这是一件值得举国庆祝的事情。

在没有手机的时代,站在离高考只有一线的轨道上,我们这群理科生不知所以然的配着老师骄傲的神色和语气,开心的获取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

“莫言”他是谁?诺贝尔文学奖很有名吗?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上讲话

是的,我可能是当年农村孩子最真实的写照。不知道莫言,不知道村上春树,不知道董卿,不知道朗朗等等。我作为农村贫困家庭的一员,爸妈只会利用自己的体力劳动换取温饱,亲戚朋友谁都没有上过真正的大学,老师们也只是当作乐趣般,时时穿针引线讲讲,因为跟课堂无关的事情,是不需要让我们系统的学习的。我们成了大山的孩子,我们自娱自乐的还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

高考的压力让我们这群95后大山里一般的孩子,无力啜息,大学是什么?在哪里,我是一无所知。

高三那年临近高考的前两个月,我实在被这高考的压力近乎神经质。幸好,班上某个同学借我一本“莫言”先生的《蛙》,我才有机会,理解“莫言”先生与他的世界。

《蛙》是最早陪伴我的一本以“魔幻现实主义”写成的小说。大学期间,虽然我也看过“博尔赫斯”写的《百年孤独》这本真正的“魔幻现实主义”鼻祖的长篇,同样都是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学期间,我且听说,《蛙》其实就是“莫言”先生仿照《百年孤独》而成。我们且不说前因后果,总之在我还不了解关于中国“计划生育这回事”之前,我其实从《蛙》这部作品中,早已读出许多需要阻碍我们人类进步的事。

要说高三看《蛙》,要是被老师发现,我可能就是万恶不赦。但实际,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到现在,我已经25岁,其实我已经读完了“莫言”先生的11部长篇,且不算高三读的《蛙》,后来我其实用了整整3个月下班后的空余时间读完了其他的10本长篇。读“莫言”的书,总想放弃,原因是“莫言”的书真的很长,感觉“莫言”先生天生就是吃作家这口饭的,字里行间将情节和人物处理的及其细腻,很多地方本可以一笔带过,但在“莫言”先生的笔下,全部都是生动活泼,极富韵味。仿佛“莫言”先生就是玩偶的制作者,每一个动作,一颦一笑,都细致且耐心处理。

比如之前读的《檀香刑》、《筑路》、《吃草家族》这三本,构思和语言的精准真是让人佩服。还有后来读的《红树林》,讲述两个家庭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及养殖珍珠,还有官场的腐败,字里行间批判官场的淋淋尽致。没有永远的聪明人,也没有永远的傻子。作者将简单的道理,运用浑厚的笔伐,直戳灵魂,发出无声的叩问。

后来先后也读了《透明的胡罗卜》、《酒国》、《生死疲劳》、《怀抱鲜花的女人》、《红蝗》、《丰乳肥臀》等。很多故事其实我早已忘却,只记得读这些书,我是真的特别辛苦。23岁的我,经历甚少,着实对“莫言”先生的书看的似懂非懂,太深奥,可很多地方因作家细腻的处理,又显得通俗易懂,可真正的核心思想,我想我现在还是难以消化。

坚持读完“莫言”先生的十本长篇小说,我肯定成不了“莫言”,只是25岁的我应有的自知之明,但相对有耐力,为写作而生的“莫言”来说,值得我学习的也是我至今看不懂他小说的一点智慧。只因为我看不懂,看的时候,也会在心里拷问“莫言老师,你为什么要写这么长”,当然,拷问只是后话,读完后,我也特尊敬“莫言先生”。

最后,给大家说一个道理。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可能现在读的书不能立马变现,但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影响我们一生。我相信,未来,只要我努力,我可能成不了“莫言”,但我或许可以成“莫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坚持读完莫言十本长篇小说,我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