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了米其林三星主厨米田肇成长为高手的故事,其实故事还没完,因为他后来还突破自我继续成长,从「高手」再成长为「大师」。
而成为大师,需要直视自己的恐惧,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米田肇自我突破最主要的原因,源于他师兄亚里克斯的指责——“你的料理,就是老师的复制品。日本人根本做不出真正的法国菜。”
01
你看昨天的故事时可能也觉得好奇,米田肇作为日本人,为什么要立志做法餐?
说起来很好笑,是因为他小学的时候曾经在经典的作文题目《我的梦想》里,写下“我的梦想是将来成为一名一流的法餐料理人”。
但为什么他从小学就对法餐这么感兴趣呢?主要是因为他出生之后的80年代,刚好是日本从农业国家转型成为工业国家的时候。日本的农产品进口数量急速上升,同时日本人对于吃的关注也急速上升,而且开始模仿欧美生活方式。
所以,那个时候电视上播放的料理节目,大部分都是西餐。而其中的法餐纪录片,常常可以看到穿着白衣的主厨,用干练的姿态做出一道道精致的菜品。这让小米田肇看得如痴如醉,于是成为法餐料理人的梦想悄悄地发芽了……
02
但是,师兄的那句话,戳到了他的痛点,看穿了他的恐惧,让他的梦想破灭了。
他很清楚,自己的法餐确实没有根源。因为他老师做菜的灵感,既是从母亲那里继承,又来着于法国的风土人情。而米田肇再怎么擅长总结,也没法无中生有创造出新的菜式。
他开始问自己:“身为日本人,我为什么要做法餐呢?”
后来,他做了决定,将自己清空,重新开始。
为了“清空自我”,他还在日本2011年大地震的时候,成为志愿者,前往灾区给灾民做饭。
有的灾民吃了他做的饭,对他说,“能吃到这么美味的料理,活着真好啊!”这句话给米田肇的震动很大。
他发现,这样的料理可以带来的能量,比过去的法餐大太多了。这就像一次“神启”,为他成为大师指出了一条道路。
之前我们说,数学思维让他成长为高手,但无法让他成为大师。想要成为大师,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提出新的问题。
米田肇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能够选择自己人生最后的一餐饭的话,我想吃什么?”
这个问题,点亮了他新的道路,他要做的不是绝顶的法餐,而是让人感受到生命美好的“最后的晚餐”。
03
他将自己的店名删去了法餐的标注,大幅度修改菜单。他的餐厅因此从三星被降为二星,而且客人流失,还出现了赤字。
但这一切似乎是米田肇意料之中的事,他说这就像小时候用沙子堆小山,到一定高度之后,如果再往上堆,沙子只会掉下来,山也不会变得更高。只有将山顶推平,把山脚做大,才能堆成更高的山。
果然,一年之后,米田肇的店重回三星。日本媒体都说他是继“寿司之神”之后,日本最了不起的主厨。2018年,米田肇获得“全球最佳主厨”评选亚洲第一名。
到这里,米田肇的故事算是圆满了。
04
他成为大师的这段经历,让我想起以前看的一部小说,里面提到如果要有突破性的成长,需要「凿空自己」。
为什么是凿空,是源于一座雕像。
一个石雕师在创作的过程中,无意间的失误,凿空了女子的左眼。
但就是因为这样的偶然,下雨时,雕像左眼蓄着水滴,柔情似水,天晴时闪耀光芒。
男女主角因为这座雕像,同时学习「凿空自己」,不再固守自己过去的成见,让误会冰释。
如果换一个方式来表达,大概就是放下自己的“Ego”,放下那些本以为无需怀疑的信念。重新思考自己和眼前这件事的关系,重新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比如我一直在写文章,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把文章写好”,足够努力的话可以让我成为高手。
但如果一直都只是“坚持”写文章,会忽略眼前写作跟自己的关系,以及写作跟其他人的关系。就像一直坚持做法餐的米田肇,忘记了食物跟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重新审视,重新定义问题,甚至“自废武功”,忘记自己过去熟悉的那些写作技巧,才会显现出来,我想要做的事情,本质上还是「教育」。
我想做的,是帮助那些希望改变现状,希望变得更好的人,过上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看清了这一点之后,我才感觉束缚在身上的枷锁打开了,可以开始“我手写我心”了。
保持着这种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关系的习惯,大概能更靠近「大师」的状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