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把时间当做朋友》第七章总结(二)

    接上篇读书笔记,继续总结本书第七章。

自卑——自卑原本只是正常的感受,不过却是被定义成了负面的而已

    每个人都有一个“愿望中的自己”,同时还有一个“感觉中的自己”,最佳状态是: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然而,许多人更可能处的状态是: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于是,生活中就充满了这样或那样的扭曲,所有可能的扭曲都来自实际上最不可靠,但是我们又必须依赖的“感觉”。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感觉感知这个世界的,而“感觉”本身非常不准确,且特别容易受影响,甚至被误导。

    自卑原本只是正常的感受,不过却是被定义成了负面的而已;

    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我们其实有必要选择性的漠视甚至忽略整个社会灌输给我们自卑负面的概念——很多时候,那不过是“整个社会的扭曲感觉”而已。自卑不是缺点。该自卑的时候就要自卑,这才是正常的,如果谁在所有该自卑的时候竟然从不自卑,那他就真正的扭曲了自己。

    优秀的人更容易自卑。优秀的人给自己制定过高的标准,甚至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应该相当优秀。反倒是那些资质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平均水平的人更不容易自卑。通常,一个人差也差不到哪去,因为差到极致的难度不亚于好到极致的难度。所以,资质处于平均水平附近的人,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几乎不会遇到极大的落差。

    自卑和自信的衡量标准是在自己身上,还是要以别人为参照物呢?事实上,既不该在自己身上,也不该以别人为参照物。美与丑的分别、强与弱的不同、慧与痴的差异,并不依附个人观点而存在,也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看法而改变。 分析清楚之后,我们就要着手解决问题了,想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做到   1.停止嘲弄他人 2. 尽量漠视自己的优点,减小落差;3.适当地放纵一下自己

人脉——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

    所有的人都喜欢并重视甚至偏爱的交互:公平交换,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但他们的“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等价交换”。如果某人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他就更可能变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最终成为其他人的负担,这个时候,所谓的友谊也就慢慢无疾而终。

    所以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自己的人脉—如果人脉真像传说中那么重要的话,所谓吸引力法则,两个才子之间成为至交,不是因为要好而变的优秀,而是因为优秀变的要好。

    当我们变为值得交往的人后,面对所来的“人脉”,还要了解“量力而行”是一种高难度的行为模式,不让自己烦恼, 第一,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第二,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第三,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们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

灵感——灵感来自于积累

    灵感随手可得的人一定是博学的人,而“博学”背后的真相是有意识的积累。不断积累某一领域的知识,关注我们想要关注的信息,达到一定程度,大脑会神奇的捕捉,即我们讲的灵感乍现。

    不要无畏的相信什么“突然闪现的灵感”的存在。灵感这东西,就算存在,也不会平白无故出现的,而肯定是有来历的。灵感的出现,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那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

    把时间当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它自会给你的耐心相应的回报。不知其所以然的人会说,那是“运气”,或者是走了“狗屎运”的人才会有的“天赐灵感”,而我们知道是,如果那回报真的来了,他只有一个名字,叫做“必然”。

鼓励——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

    鼓励身边的人,是一种并不被大多数人认为重要的美德。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泼冷水为乐,一个人也许有了一个新鲜的主意,或者略显“异类”的主意,忍不住说不来时,必然惨遭来自各个方向的“冷水”的“袭击”,并且是反复“袭击”,泼冷水的愿望之强烈,令人无法想象。那种强烈借助了太多的力量——怀疑、嫉妒、恐惧、愤怒,而在表现的过程中却又披上了另外一层“皮”——关怀、爱护、友好、帮助。

    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

    当我们不停地鼓励所有人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进入一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成为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人之所以做事裹足不前,浪费时间甚至生命,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必须获得别人的鼓励才敢于行动的人。可是,我们却能成为另外一种人——我们可以不需要别人鼓励—这是一种境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把时间当做朋友》第七章总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