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先声明,不是书评,自己水平有限,就不丢那个人了,是个简单的随笔

      最近跟一个朋友聊天,聊到了读书的事情,朋友是个很博学的人,对于读书有着他的执着,我一直觉得读书需要从小的家庭环境培养或是熏陶,现在科技发展太快,电子产品已经覆盖到整个生活,小朋友的课余生活应该充满了电子设备吧,大多数成年人都有手机依赖症,怎么可能用身体力行来培养小朋友的读书兴趣呢,当然,这只是大环境,并不能代表所有人。

      我小时候也没有看书的概念,不过家里有个大大的书柜,里面有各种各样我看不懂的书籍,那个时候的童年物资并不是特别丰富,玩具也很少,父亲又是个偏内向的人,很少会陪着我玩些什么,印象里大多是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着我跟娃娃过家家,爸爸在一旁看着书,渐渐长大,就会学着爸爸样子,翻看他正在看的书,虽然看不懂,也能安静的坐在那边好一会儿,成长过程中,真正看懂的第一本书,是《新华字典》,我经常拿着书问爸爸这个字怎么念,那个词是什么意思,弄得他也看不好书,开始的时候还能耐着性子教我,后来爸爸觉得与其教我认字,不如教会我如何认字,他也落得清静,就这样开始了父女相处的和谐模式,而书柜里也多了很多儿童书籍,看书的习惯也就慢慢的养成了。

      依稀记得有一项寒暑假作业叫做阅读几本课外书,四大名著一定是必选之一,金圣叹先生曾经说过,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而我本人呢,恰好就只看了《西游记》,当时家里的四大名著是偏半白话文版,只看了目录就没有再继续翻开的动力了,为了让我能认真的把四大名著都看完,爸爸竟然买了儿童插图版,不过,我依然就只看了《西游记》,直到成年以后,才把其它三部名著看完,也只是看了一遍,就没再看翻看过,追其原因,实在是因为半白话文晦涩难懂,佶(诘)屈聱牙,至于为啥不找几本白话文的看,我到现在也没找到原因,可能是因为看了电视剧版的吧(动画版的我也看过),亦或是真的不喜欢。

      我读书有个不太好的习惯,拿到书先看目录,整个目录看完再看第一章,如果第一章都还没看完,就能放下书去做别的事情,那这本书短时间内很难再拿起来看了,其实只是因为第一章没那么吸引我,偶尔也会硬着头皮逼自己看下去,然而内心的抗拒,几次之后,也就不再继续尝试了,间隔一段时间,也许还能拿起来再看几章,只是大多都没读完,因为这个习惯也错过了不少值得深读的书籍。试着几本书一起读,开始总会把内容弄的很混乱,要往前再翻看一些,才能捋顺思路,慢慢的还因为这样看书锻炼出来自己同时做几件事的能力,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随着科技的发展,纸制的书籍慢慢被电子书所取代,不过看看角落里的Kindle,发现自己依然偏爱纸质版的书,感觉嗅着纸制版的书独有的味道,捧在手里一页页的翻着,才是看书。看书这件事一直在持续,家里的书柜也在不断变大,偶然间发现,书看的好杂,有历史,有传记,有散文,有杂志,有小说,有工具书,当然也有些类似日记一样的爆米花书籍,我不太会评论书的好与坏,其实只能说优秀或是不太优秀,至少我写不出来,就算能写出来,我想也不会有书社会发表,也不会有人愿意花钱看,免费的就更不会有人看了。

      最近人比较犯懒,加上工作也比较忙,把读书就变成了听书,还是睡前听书,听着听着也就睡着了,早上醒了接着听,白天工作的时候也会打开听上一会,并不太会耽误日常工作。看书也好,听书也罢,都是个人习惯。郭德纲跟他的儿子郭麒麟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你可以不上学,但是不能不读书。个人一直认为老郭是一个文人,相声本来就是一个传统的传承,而华夏五千年历史,读书便是其中的传承之一,好像画风转的有点快,其实写了这些,只是觉得书应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摆在办公桌后面的书柜里当装饰品的。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流水账一样的叙述方式,前后好像也不是很连续,写这些东西的出发点,就是因为跟朋友聊到了读书的事情,觉得好像可能应该写点什么,就写了这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