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盏待茶烟 | 青花双勾缠枝牡丹托盏

所有的文化都需要不计成本的悉心雕琢,所有的文明都与百姓的一茶一饭密不可分。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在一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又如在汉朝 ,茶叶已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 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中国饮茶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秦汉以前,茶的主要作用是药用。后发展到魏晋时期,茶作为日常饮料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东晋以后,南方地区饮茶成风,茶作为饮料的功能逐渐成为主流并一直延续至今。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饮茶之风的发展,带动了饮茶器具的发展。于是诸如,各类实用性饮茶器具便应用而生。东晋以后,出现了专门用于饮茶的托盏。目前发现最早的盏托,大约始于晋、南北朝,最早的要算杭州老和山东晋兴宁二年(364年)出土的德清窑黑釉盏托。

托盏是一个由茶盏与一个茶托组合而成的。茶盏一般为碗形,茶托又称盏托,一般为圆盘,下面有圈足或假圈足,盘中心部位有一个凸起的圆形托圈,茶盏放入托圈内与之套合。这种托盏是由汉代的耳杯和托盘发展而来的,东晋时期开始出现,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托盏兴起后,耳杯和托盘则渐被淘汰。青瓷莲花盏托(茶托)为茶绿釉,带有细小的开片,盘内刻有莲瓣纹,盘心刻有莲子形的小圈。青瓷托盏由上部的茶盏和下部的盏托组成,是当时比较流行的饮茶器具,茶盏放在盏托上,喝茶时不致烫手。

茶托有时被称为盏、托盏,唐人也写成“茶拓”。唐李匡义认为,盏托最早出现于唐代,是为喝茶时防止手指被烫而设计。南宋程大昌在《演繁露》也说:“台盏亦始于盏托,托始于唐,前世无有也。”

唐代晚期以后,“点茶”开始盛行:将茶末直接划入茶盏中,将汤瓶中的沸水直接冲点注在茶盏中,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搅拌,茶末、水、汤瓶、点注的手法都等等都极为讲究。因宋代饮茶惯用点茶法,盏托在宋代盛行。点茶时,由于沸水直接点注在茶盏里,茶盏熨指,不易手持。于是,有隔热作用的茶托子就流行起来了,也使得用于饮茶的盏托类器物的数量和种类大增,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装饰性,能够给茶人们以美感和庄重感。

南宋的《茶具图赞》总结出宋代点茶必备的十二种茶具,冠以宋代官职,称为十二先生。书中认为,茶盏代表应为“漆雕秘阁,危而不持,……而亲近君子。名承之,字易持,名古台老人。”

宝华堂这款青花双勾缠枝牡丹盖碗,选用优等高岭土纯手工制作而。釉色均匀,剔透光洁,触感温润。器型精巧,玲珑有致,衔接稳固。整器造型优美,比例协调,加之胎骨细白,釉面莹润,更显托盏精巧。

器身使用进口钴料绘出青花纹饰,盏内底饰缠枝花卉,外壁和托内绘以“花盛叶茂”的缠枝牡丹,寓意富贵吉祥。构图严谨,繁而不乱,胎薄体轻,小巧玲珑。

茶人在吃茶时手捧盏托增添了茗饮的情趣,如花叶举更加优雅。茶席桌面若不平整,杯形又不稳健,又若不想使用软质杯垫,可考虑盏托,享受优雅的茶旅生活。

策划 | 宝华堂主

主笔 | 小丁同学

编辑 | 小丁同学

资料 | 源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托盏待茶烟 | 青花双勾缠枝牡丹托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