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在日本大导演是枝裕和的所有作品中,是最卖座的一个。2013年5月在法国戛纳首映,获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之后,该片陆续获伦敦电影节、日本电影学院奖、亚洲电影大奖等多个奖项提名,豆瓣评分8.6。
是枝裕和,是个很有意思的导演,他“对创造英雄从不感兴趣,认定失败、缺陷才是人生常态”。他的作品,总是让你“于细微之处听惊雷”。他的很多家庭片,你看完后乍想,似乎没什么大波澜,但又久久沉浸于余味,不可自拔。
说起来,《如父如子》这部电影的拍摄灵感,源自是枝裕和跟女儿的一次对话。有一次,女儿送他出门,无意中待客般说了句“下次再来啊!”一句玩笑话,让大导演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父亲身份,并落脚到这部电影上。
电影讲述了两个原本和谐有爱的日本家庭,某天突然被告知,已经养了6年的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而是在医院生产时,被当班护士故意掉包了!
DNA检测后的事实,将这两个家庭推到风口浪尖。一个是养了6年已经建立感情的儿子,另一个,是一脉相承却从未谋面的亲生儿子,该选哪个?经济雄厚的良多一家,想两个都要,但清贫却充满欢乐的雄大一家,会同意吗?
导演一开始,并不假装有简单的答案,而是在情节推动中,让情感静静地流淌,让父爱的本质,在光与影的交错暗示中,慢慢呈现,最终让观众自己得出答案。这,也正是这部电影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地方。
因为父爱太深沉,用任何一种答案定性,都显得太单薄。我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是说,相对于细腻温柔的母爱,父爱显得深沉稳重,像山一样。
那么,父爱这座山,到底是座什么样的山?在山的外表下,父子相处的模式、细节应该是怎样的?是如鲁迅《朝花夕拾》里的父亲永远威严不语?还是如朱自清笔下《背影》里父亲的温情落寞?亦或是,莫言笔下儿时父亲高高在上的严厉?
到底什么样的父子关系最好?《如父如子》这部电影给了答案。
父爱如山,是陪伴;陪伴,才是今生最长情的告白。
清贫的雄大一家,却懂得小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多丰厚的物质,而是最普通的陪伴。那次两家共同外出,雄大和良多的一番对话,让人深思。
“良多你比我年轻,再多花一点时间陪陪孩子吧!”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亲自关系,这样不是很好吗?……我不觉得只要花时间就行了。”
“要花时间,对孩子就是要花时间。”
“还有只有我才能做的工作等着我呢!”
“父亲也是无人能取代的工作吧!”
雄大一家,在东京郊区经营一个破旧的电器行。一栋房子,临街是门面,后头是一家子的生活区,夫妻2人加上3个孩子,生活在这里,拥挤却也温馨。雄大没什么大理想,钱够花就行,平时有点“妻管严”。雄大每天花大量时间陪孩子,跟他们做游戏、洗澡、睡觉,给他们讲故事,帮他们修玩具。
住在市中心的良多,对雄大这种“不求上进”的生活,一开始很是瞧不起。作为城市精英,良多在外打拼自己的事业,在家是一个严父,对儿子要求很高,接人待物要讲礼貌,每天要练习钢琴。
6年来,良多一直说着“周末要多陪陪儿子”,却从未实现过。就连平时少有的亲子游戏时间,都像是儿子在哄爸爸玩,因为儿子“希望爸爸开心”。
必要的亲子陪伴的缺失,在当今快节奏时代,已经上升为一种社会问题。2019年5月,艾瑞咨询发布了一份《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报告显示:
相对于母亲,50%以上的父亲,每日有效亲子陪伴时间仅在30分钟以内,远低于国际标准;
而在有限的陪伴时间里,“低质量陪伴”占主导,超过六成(62%)的父亲表示,陪伴孩子过程中没有全情投入,仅是陪着,近五成(45%)的父亲,在陪孩子时玩手机。
为什么父亲的陪伴这么重要?因为,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对孩子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相比母亲的细腻温柔、多愁善感,父亲代表刚毅有力、热血与责任。父亲的陪伴,更能帮助孩子减少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让他们更加自立,愿意接受挑战。
一个孩子美好的品质,只有在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中,才能习得。多年后,当孩子长大,回忆起来,父亲的陪伴也许当时平淡,但过后却回味无穷。
父爱如山,是责任;风雨再大,好在有父爱托底。
一开始,志得意满的良多,专门请了律师,想把2个孩子都争取到自己家,“向对方支付一定的金钱,把小孩领回来,是可以的吧?如果对方同意的话。”良多觉得雄大一家经济条件不好,拿钱跟他们换孩子,说不定能成。
没想到,他刚把这个想法说出口,就被激动的雄大上前呼了一巴掌,“真没礼貌,你在说什么呢!你想用钱买孩子吗?你觉得用钱就能买到吗!也有钱买不到的东西!”临走前,雄大还甩给良多一句话,“没失败过的家伙,是不会理解别人的心情的!”
关键时刻,我们看到了雄大的底线和原则。他不是一个没心没肺、整天只陪孩子玩耍的大男孩,他知道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即使身处清贫,即使只能给孩子提供“狗窝”,也要用最珍贵的爱来满足孩子,担起责任,托起他们的一片天。
说到这,我想起经典影片《美丽人生》。身在残酷喋血的集中营,犹太人圭多为了让4岁的儿子不留下心理创伤,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奖品是一辆大坦克。圭多每天冒着生命危险,跟恶劣的集中营环境斗智斗勇,只为让儿子天真快乐的度过这段岁月。
人世间,应该再没有比圭多的处境更悲更惨,但他依旧用父爱,为儿子奉上所有的暖和爱,一个人挑起“一场人生游戏”负重前行,这已经不只是陪伴,是保护,更是责任。
很多时候,山也要放低姿态,跟孩子共同成长
“严父”良多,在6岁儿子庆多眼里,真的是一座“山”。庆多仰慕父亲,用一切乖行为讨好父亲,即使自己根本不喜欢弹钢琴,为了让父亲高兴,他也拼命练习,可实际弹的还是没有多好。面对高高在上、总是严肃的父亲,庆多很多时候都觉得,怪自己不够好。
良多甚至多次抱怨,自己的儿子怎么都没有上进心,也不争强好胜,一点儿都不像自己。当DNA结果出来后,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果然是这样!”他从一开始,就不能接受儿子不像自己一样优秀。
经过一番波折,“换儿行动”逐渐落实,良多把亲生儿子琉晴接回了家,开始跟琉晴培养感情。他觉得,只要是亲生的,有血缘在那,琉晴总会跟自己越来越像。
直到有一天,良多无意中翻相机里的照片,看到很多从没见过的照片时,他不自觉流泪了。那些都是他自己:他在聚精会神看文件、在沙发上午休、躺在床上露出大脚丫……那都是儿子庆多曾经拍的,那是庆多视角里的爸爸。原来,儿子一直在默默关注着自己。
那一刻,良多才发现,自己有多想庆多!
从那天开始,良多学着放下姿态,当他蹲下来和庆多平视时,他终于看到了孩子眼中的自己。他才发现,6年的感情才是彼此最珍贵的宝库,在感情面前,血缘居然显得那么苍白!
很多时候,不是说孩子一出生,你就自动成了一个好爸爸。真正的父子关系,需要用心浇灌,需要时间积淀。在这宝贵的时间里,父子的性格相互影响,父亲被儿子感化,儿子也会提醒父亲,捡起曾经丢失在成长路上的东西。
这样的父子关系,胜过血缘,胜过一切。
“如父如子”这个电影名字,远远好过“有其父必有其子”,它恰如其分地诠释了那种父子羁绊、螺旋向上的相互成长,是关于父爱和家庭的定义,让我们好好琢磨、参透父与子的那份缘。
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在于,让人思考,真正的父爱到底是怎样的?究竟跟血缘有多大关系?
当然,永远没有一种完美的父子关系模式,就像没有谁的家庭模式是完美的一样。
每种父子关系,都是在不断磨合、不断适应中成长,重要的是,要时刻反省对方的真正所需,在此基础上,该怎么付出,才是每个父亲该思考的。
文 | 妖妖的微笑
喝最烈的酒,解最长的情,写有趣的文。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