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HCIA笔记(十三)

春节佳节已经过了一大半啦~各位C站上的小伙伴们有没有胖了呢?每逢佳节胖三斤呐,我都觉得不胖几斤都对不住妈妈给我做的各种好吃的鸭~时间也过去了这么久,我的笔记专栏也写到了第十三篇啦~从最开始的连编辑器都用不来的小白,到现在可以基本使用编辑器编写笔记,也学会了使用思维导图,年前也总结了我学习到的一些基础知识,现在也开始了我的年后的学习,也开始继续更新我的笔记啦~这一节要更新的是OSPF协议,怎么说呢,其实难度还是有些难的,一些网络小白来说其实是蛮难搞懂的,我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搞懂,希望大家在看完这篇笔记之后能达到基础了解的一个程度。

简单认识OSPF协议

OSPF协议用于形成动态路由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动态路由协议(根据应用场景分类):

 1 .IGP协议:内部网关协议,AS内部   --->OSPF 、 IS-IS(运营商内部会使用)。

 2.BGP协议:外部网关协议,AS外部  (BGP协议用于区分内部还是外部协议)

#AS:自治系统,是由一个管理者构建的网络系统,有编号,公有AS需要申请,私有AS不需要申请。

运行相同的IGP协议,策略比较单一。

在一个AS内部运行相同的IGP协议,策略比较单一。

我的HCIA笔记(十三)_第1张图片

OSPF协议

基于链路状态的算法,“SPF算法”,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基于端口建立连接、发送消息。

发出的信息内容:信息的产生者、产生者的链路状态、链路产生的开销等。

使用OSPF协议的每个端口信息是共享的,产生者不会因为被哪台设备包装而改变,也就是说每台设备收到的消息就是最初的消息状态,相当于信息的产生者发送了一个广播。

SPF算法: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运行OSPF的设备会产生参数:

     LSA:链路状态通告。

     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存放LSA的地方 。

两台设备相互发送LSA需要先确定是否为邻居或邻接关系,保证之后的数据同步。

过程:建立邻居关系;同步LSA,建立LSDB表;SPF算法计算路由路径,产生路由表。

OSPF衡量路径最优是基于带宽的。

OSPF报文封装在IP报文中,协议号为89.

IPv4下的version2版本2Ospf报文格式(5种):

  1. hello报文
  2. DD报文(database description)
  3. LSR报文(link state request)
  4. LSU报文(link state update)
  5. LSACK报文(link state avknowledgement\)

OSPF采用E2封装之后的格式

 IP Header

OSPF protocol   packet

         protocol:89

        Source IP :发送报文的出接口地址

        Destination IP:224.0.0.5;224.0.0.6;以组播的形式在设备中传输数据;TTL=1;

OSPF报文在一个广播域下传递数据。

在每个接口建立连接前需要先发送组播报文,确认自己所在的广播域里面有没有自己的邻居或者邻接关系。

在发送组播数据时,ttl=1,也就是说只发送一次,确认关系之后会形成相应的表项。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称之为物理意义上的“泛洪”。

组播报文是在同一个区域(广播域)下发送。

OSPF的配置参数(4种):

  1. OSPF的进程号:process-ID;在本设备中标识OSPF的进程,一个设备有一个进程号,一台设备上的OSPF协议可以多开几个进程。该进程号本地有效。只在本地进行标识。
  2. OSPF的路由器ID:router-ID;标识路由器,该号一经确认,除非设备被重置或者进程被重置,否则不会改变。是32位的二进制数。

OSPFrouter id和设备的router id不一样。

 

router-ID的配置方式:1.人为配置;

                                    2.自动产生;

系统的router-ID,设备会自动产生,会设置为设备上第一个UP的接口,若多个接口同时UP,会设置为最大的地址。

 我的HCIA笔记(十三)_第2张图片

Display router id 只能查看该设备的router id。

Display ospf peer 可以查看ospf的邻居关系。

 我的HCIA笔记(十三)_第3张图片

3.OSPF的区域号:area;区域号相同则为同一区域;LSA的同步条件:在同一区域;LSA同步之后才会同步LSDB。

     骨干区域为区域0;是OSPF里面必须要有的区域,各区域都要与其互联。

     非骨干区域为区域1、2、3…;统称为非0区域,这些区域可以相互间不连通,不建立邻居或者邻接关系。

     SPF算法会在同一区域内防环,整个拓扑结构是通过是否为骨干区域防环。

                      同区域号的作用:设备间互相同步LSA以及LSDB信息。

     一个区域内可以有多个路由器/广播域。

我的HCIA笔记(十三)_第4张图片

    不同区域通过设备互联,但是不会同步LSDB,也就是说只会建立邻居关系。

相连的设备同时运行OSPF协议,并且处于同一区域才会互相同步LSDB。

LSA同步的前提是处于同一个区域。                                                                                                                                                                                                                                                                   

4.OSPF建立关系:

        OSPF信息传递、交互都是通过接口来宣告,建立关系的。

         network:宣告;完成OSPF的基本配置。

                 

 宣告方式:

1.区域下宣告:【区域0模式】network   接口信息  反掩码信息

我的HCIA笔记(十三)_第5张图片

我的HCIA笔记(十三)_第6张图片

取消宣告:

我的HCIA笔记(十三)_第7张图片 

一次性宣告该设备所有接口在OSPF中:【区域0】network  0.0.0.0   0.0.0.0

 2.接口下宣告:【接口模式】ospf  enable  10   area 0我的HCIA笔记(十三)_第8张图片

接口下宣告的前提是全局开启了OSPF协议,建立了该进程,创建了区域0

进程号可以在不同的接口下宣告。

反掩码:255.255.255.255—255.255.255.0=0.0.0.255(使用全1减去该地址的掩码信息)

只有重启OSPF进程之后之前的设置才会生效。

hello报文:

我的HCIA笔记(十三)_第9张图片 

hello报文存在于前三种状态,用来发现和维持OSPF的邻居关系。

DD报文存在于ExstartExchange两种状态,DD报文是一种单播方式,只能在两台设备之间发送报文,用于描述LSDB的摘要信息。

LSRLAULSACK三种报文在loading状态下同步LSDB

最终到达full状态,建立邻接关系。

OSPF状态(7种):

  1. Down
  2. Init
  3. 2-way    (处于该状态,建立邻居关系)
  4. Exstart
  5. Exchange
  6. Loadig
  7. Full     (处于该状态建立邻接关系)

 

hello包:

down:并没有发现任何设备。

init:收到了对方的hello包,但是没在active-neighbor看到自己的RID。

2-way:收到了对方的hello包,并且在active-neighbor中看到了自己的RID。

Exstart:进行主从关系的选举,在该状态下,使用DD报文进行选举,此时是空DD。

Exchange:发送的OSPF的DD报文中,携带LSA的摘要信息,进入该状态。

Loadig:通过查看DD报文,得知本地没有LSA信息,发送报文开始请求。

LSR:请求自己所需的LSA(摘要)

LSU:向对方发送请求的LSA(详细信息)

LSACK:已经收到对方的LSU

Full  :所有的LSU都确认之后,双方达到FULL状态。

建立邻接关系

 

进行LSDB同步前需要先进行主从选举,保证同步时的可靠;尽量不同步相同信息;

exstartt状态下发送DD报文,选举主从关系,首先发送一组不携带任何数据的空DD报文选举主从,之后交互摘要

发送空DD报文在2-way状态建立邻居关系之后发送。

路由器使用DD报文来进行主从路由器的选举和数据库摘要信息的交互。

DD报文包含LSA的头部信息,用来描述LSDB的摘要信息。

我的HCIA笔记(十三)_第10张图片

 DD seq:DD报文序列号,按照主设备使用。我的HCIA笔记(十三)_第11张图片

 

 

 

LSR(链路状态请求报文)用于向对方请求所需的LSA;

LSU(链路状态更新报文)用于向对方发送其所需的LSA;

LSACK(链路状态确认报文)用于向对方发送收到的LSA的确认。

LSDB同步后进入full状态。

邻居关系和邻接关系的区别:

  1. 邻居关系只发送hello包。没有交互LSA,设备之间为邻居关系无法进行路由计算。
  2. 邻接关系根据SPF算法计算路由。

只要双方都是2-way状态才会建立邻居关系,双方达到full状态建立邻接关系。

主从关系的确定:比较两者的RID,大的为主,小的为从。

同一个广播域中,路由器的数量过多,建立的邻接关系越多,交互的报文越多,占用的链路带宽越多,影响设备的处理性能。

邻接关系的数量:n*(n-1)/2;n:在一个广播域中运行的ospf的路由器数量。

DR、BDR的认识:

DR:指定路由器

BDR:备份指定路由器

DR-OTHER:非指定/备份路由器

为了保证DR的稳定性,保障在DR故障之后网络不会出现太长的故障时间,提前选举BDR,在DR失效之后,BDR成为DR,重新选举BDR。

当网络中存在DR,但是没有BDR,会从网络中选出新的BDR。

DR和BDR不允许被抢占,在网络拓扑结构中选出DR和BDR的情况下,即使是有了新设备的加入,为了保护网络的稳定性,不会重新选举。

DR/BDR之间都会建立full邻接关系。

DR-OTHER之间只会建立2-way邻居关系。

在一个广播域中只有一个DR,和其他运行了ospf协议的设备建立了邻接关系,其他设备之间只需要建立邻居关系即可。

设备与DR和BDR都会建立邻接关系,使得在DR故障之后,整个网络结构还能运行。

以太网链路默认是BMA(广播型网络)类型,必须要选举DRBDR

接口决定网络类型。

选举DR、BDR原则:越大越优

  1. 接口优先级(在hello包中),默认为1,0~255。如果人为修改为0,则不参与选举。
  2. 设备的RID(在通用头部中),

选举DR、BDR时间:

  1. 已知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
  2. 没有进行数据交互之前(2-way之后,exstart之前)。

选举时,会先选举BDR,如果环境中没有比BDR还大的设备,就把BDR选为DR,再选举一个BDR;反之,最大的设备就为DR。

DR可以减少广播型网络中的邻接关系的数量。

在一个BMA网络中,接口优先级最大的设备不一定成为DR,要看接入时间。

选举时间:40s4hello包的发送时间,在40秒之内选举出DRBDR

接口开始运行OSPF,就开始选举DRBDR

DR和BDR的选举发生在2-way状态下,保证在一个广播域之内减少无用的泛洪的OSPF报文的流量。

主从选举发生在exstart状态,保证数据库同步时的可靠、有序。

主从关系是两台设备之间选举;DR、BDR是在整个网络中选举。

ENSP小实验——建立两种关系以及选举出该网络结构中的DR和BDR_m0_58475926的博客-CSDN博客

今天的笔记就到此结束啦,有什么不正确的地方看到的兄弟们要及时告诉我呀,我好改正一番呐~

TIPSOSPF协议的简单认识;选举主从关系和DRBDR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区别;小实验选举DRBDR;宣告方式;OSPF的五种报文、七种状态,两种关系建立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网络,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