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地球的某个角落里发出了一封邮件,从此以后,世界上就多了一个叫“区块链”的电子现金系统,而区块链最直接的应用就是数字货币。而这封邮件的署名就是一个叫“中本聪”的人。一个谜一般的男子。
作为数字货币的本质,区块链本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其本身是一串使用密码学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区块链诞生的过程。
2008年美国雷曼公司倒闭,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并蔓延到了全世界,为了应对危机上了各种财政刺激方案,政府狂印钞票,但貌似并没有啥用。
作为密码学爱好者的中本聪就想,万一银行破产了,那我的钱不是全没了?
不行,我得想个办法。
2008年10月31日下午2点10分,文中开头的那封邮件就出现了,正是中本聪给同样是爱好密码学的几百号人发的邮件,“我最近闲来无事,发明了一个新的电子现金系统,这完全是点对点的,无需任何可信的第三方,你们看我牛不牛”,结果当时没受到多少重视。
一个天才就这样被漠视了!
好,既然你们都不相信,那我就证明给你们看,同年11月16日,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代码的先行版本,为后面的数字货币发行奠定基础。
在第二年1月3日,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中本聪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币50个。
当然这时的比特币并没有什么价值,直到2010年5月21日,佛罗里达程序员Laszlo Hanyecz用1万比特币(BTC)购买了价值25美元的披萨优惠券。宣告比特币正式有了第一个公允汇率。
这绝对是世界上最贵的披萨!!!没有之一了。
后来面对高昂价格的比特币的时候,Laszlo Hanyecz说“我没感到特别的沮丧,但披萨真的很好吃”。
创世区块上比特币的诞生,预示着世界交易系统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中本聪在区块链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banks.
财政大臣站在第二次救助银行的边缘。
这是当天《泰晤士报》头版的标题,正式标志着区块链迈出互联网虚拟世界的第一步,也暗含了新体系对旧体系的嘲讽。
接下来我们就用两组漫画来看看这两体系有什么不同,区别在哪。
旧的交易体系——中心化记账系统
我们以支付宝为例,来阐述一下旧体系交易;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中心化账本就是,你在淘宝上买了件东西,你需要先将钱打给支付宝,支付宝在收到钱后通知卖家发货,卖家发货,你确认收货,支付宝再打钱给卖家,完成支付过程。
但万一支付宝的数据库被陨石砸中了呢?
在整个交易过程中,虽然是你在和卖家交易,但是还牵扯到了第三方,即支付宝,你和卖家的交易都围绕支付宝展开。
一旦支付宝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交易无法正常进行,如果支付宝拿着你的钱跑路了,你总不能跑去指责卖家不发货吧,因为卖家根本就没收到钱。
这种记账方式需要一个值得被信赖的第三方进行背书,比如政府或集团,将所有有价值专门的计算都放在一个中心服务器中进行处理。
但这样的系统或多或少都有人为参与的成分,就使得整个系统不怎么被信任了。
新的交易系统——去中心化记账系统
我们以比特币交易为例来看看区块链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1、把每笔交易在全网广播。让全网承认有效,必须广播给每个节点:
2、矿工节点接收到交易信息后,都要拿出账簿本记载该次交易:
一旦记录,就不可撤销,不能随意销毁。
为了鼓励矿工的服务
对于其所记录和确认的交易,系统为矿工提供25个比特币作为奖励。(这个奖励数量,系统设定每4年减半)
奖励只有一份,那就看谁记录的快呗。
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系统会出一道十分钟的运算题,
谁能最快解出值,谁就将获得记录入账权利,并赢得奖励。
矿工记录的时候,还会将该笔交易盖上时间戳,形成一个完整时间链。
若两个人同时上传,虽然这个概率很小,但是若发生,我们就看最后的区块链哪条更长,短的那条就失效。这就是区块链中的“双花问题”(同一笔钱花两次)。对于要制作虚假交易,除非你说服了全网里超过51%的矿工都更改某一笔账目,否则你的篡改都是无效的。
网络中参与人数越多,实现造假可能性越低。
这也是集体维护和监督的优越性,伪造成本最大化。
说服51%的人造假还是灰常灰常难的。
好了,我们总结下,区块链主要有以下核心内容:
1.去中心化
实现点对点直接交互,既节约资源,使交易自主化、简易化,又排除被中心化代理控制的风险
2.开放性
区块链可以理解为一种公共记账的技术方案,系统是完全开放透明的,账簿对所有人公开,实现数据共享,任何人都可以查账。
3.不可撤销、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性:
每个新产生的区块严格按照时间线形顺序推进,时间的不可逆性、不可撤销导致任何试图入侵篡改区块链内数据信息的行为易被追溯,导致被其他节点的排斥,造假成本极高,从而可以限制相关不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