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今日聊的主题,就跟标题一样直接。

其实这是个成熟的成年人,都知晓的道理。

可总是有些人,做到不易。

好一点的情况,可能对方“劝善”的说辞,潜意识的出发点是进行安慰;

不太友善的,就是有些人偏生杠精,习惯性怼人,打着关心的旗号,行“圣母”之事。


我第一次有强烈的“莫劝善”感受,真是发生在某一瞬间。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有段时间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所以跟老人的感情比较好。

但更早以前,老人对我家其实并不太好。

然而我妈是个孝顺而善良的人,即使如此,在行为上,一直对公婆几乎比得上对自己的父母。

不过,身为一个“有表达欲”的女性,有时在老人实在过分时,难免私下也会跟我们叨上几句。

刚开始,但凡在我面前絮叨,我都会忍不住的“纠正”她,提出反对意见,让她记好不看坏,关注美好的一面。

直到某一次,年岁更长了些,思维也不再是幼时的“圣母论”了,忽然莫名的像脑子里一根弦弹通了一样,当她再次有不平的言语释放时,我忽然不再要求,而是理解安慰了。

当时内心的想法是:我不是她,我体会了长辈对我还算照顾的时候,但是没经历以前对她非常不公的时刻,我没有资格要求她跟我一样,怀有同样的感情。

更何况,从小到大,在内在外,任何行为上,她对公婆都做到了,对父母的行为关照,都有公婆一份。

任何外人都认可,她是妯娌中做得最好的一个,好过言语厉害常被关爱的其他媳妇儿。

这对曾经受过不公平对待的她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我又怎么还能要求她,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在私下,都不能表达任何的偶发的难过的心情呢。

于是从那以后,我第一次强烈并深刻的,刻住了:“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的箴言。


但有时候,了解可能不一定能做到。

比如我母亲的经历,让我顿悟了这个感受,但她在面对我父亲类似情绪的时候,却也没能做到“莫劝善”。

作为家中老二,确实常常处于被忽略和偏心对待的情况,如果说我妈妈多年前的感受,我父亲不一定能完全体会到。

那多年以后,当他从别人处得知,原来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比他有印象的多。

就像突然投掷了一颗炸弹,虽然公平在这世上难有,也不能过于苛求,但是猛然知晓的一些内情,依旧会让人产生伤心的情绪。

此时我妈妈安慰的方式,类同曾经的我,劝人忘却,劝人忽略。

但当我得知那些事情,并且了解那种情绪让人整夜难眠时,强烈的心疼涌上心头。

我知道已经没有任何言语的劝慰有效,在认真的向我父亲表达了我心疼并理解他的感受后。

我郑重的去跟我父亲的父亲,说明了我父亲的心理,因为任何语言,都没有行为奏效。

既然我父亲不太能做到完全不在意的忽略,确实需要有这么一个人,是站在他一侧,并且能够帮他进行某些心理表达的。

毕竟有的事,说开了,互相尊重了,也就没大事了。


如果说上面两个案例,不是常态的话,那“莫劝他人善”的行为原则,还可以体会在以下事宜上。

你是否经历过,当你出现害怕情绪的时候,有人是这样安慰你的:“有什么可怕的,我觉得没什么啊”;
当你焦虑的时候,有人是这么回复你的:“这有多大事,你要放平心态,心理素质不能太差了,你这不行啊”;

大概率,初心是好的,目的是想安慰的,只是言语表达有失偏颇。

没有切身体会他人的感受,尽量别用自己正常情绪下的标准,去“安慰”他人。

这不是对语言的计较,而是请别低估,言语的威力。

切肤之痛不在身,不知其轻重也。

所以,若无法做到感同身受,请轻声安慰,或拍拍不言语。

愿大家都能心如花开,永远灿烂。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