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对着小石叽哩咕噜地说了一大堆我听不懂的话。我心想:这个藏餐馆果然够正宗,上来就整藏语。不过,等等,藏语?她为什么要说藏语?
睡得正香时,迷迷糊糊地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我揉了揉朦胧的眼睛仔细一听,原来是楼下院子里的小石。为了让她先消停下来,我急忙打开窗外冲着外面喊:“来了!来了!”
我匆匆地跑下楼对小石说:“你喊什么喊?就不能上楼敲个门吗?”
小石说:“累!懒得上去!”
来拉萨这么久,这还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地逛八廓街,以前都只能勉强算是路过。看着摊位上那些琳琅满目的藏饰品,我竟然一时眼花缭乱,不知该买什么好。而小石虽然身为女生,却也是一脸茫然的样子,似乎比我也强不到哪儿去。所以,我俩转来转去,逛了半天,也没买到几件像样的纪念品。
回到新疆后,很多人都说:“你这趟西藏算是白跑了,除了拉萨哪儿都没去,还什么东西都没买,连布达拉宫也没去。”
其实,对于我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经来过了并且坚信有一天还会再来。所以,我不需要从这里带走什么。
在八廓街旁边的一条小巷子里,我请小石吃了炸薯条,以感谢她花了一天的时间,陪我去了哲蚌寺,逛了八廓街,并且还要在晚上陪我去朗玛厅。虽然由于太远太累,没能去她“加持”的那家炸薯条店,但我们还是都很满足。
我对小石说:“谢谢,谢谢!”
小石摆手说:“客气,客气!”
吃完炸薯条,我们开始讨论晚饭吃什么。
经过充分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在离开拉萨前,应该吃一顿正儿八经的藏餐。
既然要吃正儿八经的藏餐,当然就要找正宗的藏餐馆。而我们判断“正宗”藏餐馆的标准也很简单:老板和客人都是藏民,菜单上没有汉餐,最好也没有汉字。如果能像内地的很多乡下饭馆那样连菜单都没有,老板或服务员直接给客人报菜名,那就更好了。
说干就干,很快我们就在八廓街旁边一条不知名的巷子里找到了一家不知名的藏餐馆。
我们刚坐下,服务员就走了过来,对着小石叽哩咕噜地说了一大堆我听不懂的话。我心想:这个藏餐馆果然够正宗,上来就整藏语。不过,等等,藏语?她为什么要说藏语?
正当我一头雾水时,小石却异常冷静地对服务员说:“我不是藏族。”
我恍然大悟,原来服务员把她当成了藏族。
作为资深拉漂,小石的脸上微微透着一层高原红,今天下午还戴了一块很“民族”的头巾,再加上这家餐馆可能很少有汉族进来吃饭,服务员也就顺理成章地把她当成了藏族。
小石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早就习惯了。”
我说:“哇,我很羡慕你,因为我也很想尝试一下做藏族人的感觉。”
小石说:“晕!”
我想做“藏族人”的愿望,最终还是实现了。不过,那是五年以后的事,我们后面再说。
可能是因为今天的运动量太大,我们每人吃了一碗藏面,又一起喝了一壶甜茶之后,还是感觉没吃饱。于是,我们又开始讨论再吃点什么。讨论的结果是:既然吃正儿八经的藏餐,为什么不再彻底一点?于是,我们又要了一份糌粑。
可是,当服务员把糌粑端上来的时候,我俩都傻眼了。因为我们无从下手。不要笑,确实是无从下“手”。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藏民吃的糌粑是团状的,但是我们并不知道——那些糌粑团并不是现成的,而是在吃之前由吃的人自己动手加工而成的。虽然现在有很多藏餐馆也会供应做好的糌粑团,但那都是针对游客的口味做过改良的,味道不正宗而且还很贵。
糌粑吃前的加工过程倒是很简单: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验,把炒熟的青稞粉和打好的酥油茶按一定比例倒在碗里,用手指搅拌均匀后再捏成团就可以了。
不过,简单归简单,我和小石却从来没有操作过。所以,看着碗里的青稞粉和壶里的酥油茶,我们的表情只能用一个成语形容:哭笑不得。——没办法,谁让我们选择了正儿八经的藏餐呢!这种“尴尬”就当是我们为自己的选择所付出的“代价”吧。
我说:“要不我们下手吧?”
小石说:“等会儿,你洗手了没?”
我说:“洗了呀。”
小石说:“什么时候洗的?”
我说:“刚洗的。”
说完,我们又盯着碗看了半天,感觉还是无从下手,只得选择了妥协,让服务员拿来两把勺子像拌饭一样搅拌着吃。吃完后,我抹抹嘴说:“糌粑很好吃,我很喜欢。”话音刚落,周围吃饭的藏民就发出了一阵哄堂大笑。
这时,我和小石才意识到刚才的情景是多么的滑稽:我们围着半成品糌粑看,藏民们围着我们看;我们琢磨着糌粑怎么吃,藏民们琢磨着我们怎么吃糌粑……
很多时候,风景都是相互的——我们去西藏是为了看风景,藏民看我们也是风景。这种感觉,通俗点儿讲,就如同村里来了旅行的外乡人,乡亲们会争先恐后的跑去围观。文雅点儿讲,就如同卞之琳在《断章》里写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吃饱喝足之后,我突然想起还有一件事没有做,那就是:喝青稞酒。
旁边的一个藏民告诉我们:“青稞酒这东西,酒厂酿的味道不正宗,而自家酿的又不是很卫生,我们喝没问题,但你们喝了,恐怕会拉肚子。”
不过,我还是抱着誓“拉”如归的决心,想尝试一下。餐馆老板的话却兜头给我浇了一盆冷水,他说:“我们店里没有青稞酒。”
于是,我在拉萨又多了一个遗憾。
吃完饭,时间还早,我们便决定先去我打零工的办公室休息一下,顺便整理一下今天的照片。
我不是一个很喜欢照相的人。在拉萨待了将近一个月,我只有今天在小石的提醒下,才带了她的相机,拍了一些照片。如果不是她提醒,我可能连一张照片都不会从拉萨带走。
我把照片从相机里复制到电脑上,再用刻录机刻录到光盘里。我坐在电脑屏幕前,看着刻录软件的进度条慢慢地向前爬行。当它快到达尽头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马上就要离开拉萨了。
那一瞬间,我的开心了整一天的心情顿时跌到了谷底。我一动不动地怔在那里,不断地问自己:要走了吗?真的要走了吗?还回来吗?还能回来吗?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能回来?
一阵低落之后,我的头脑慢慢地冷静了下来,我知道,无论我多么的不舍,该离开的时候还是要离开。于是,我只得安慰自己说:来,是一种缘分;走,也是一种缘分。
晚上11点,我和小石骑着电瓶车去朗玛厅,进行最后的狂欢。
朗玛厅,可以理解为一个集歌厅、酒吧、慢摇吧和民俗演艺为一体的商业演艺综合体。这种场合基本都是在后半夜才会热闹起来,而我们去的很早,表演还没有开始,所以,里面还多少人,有很多的座位供我们选择。
我觉得在后边的角落里找个座位,安安静静地看看表演就挺好。而小石却要坐第二排,如果不是第一排有最低消费,她恨不得直接坐到第一排去。
她说:“前面看得清楚。”
我说:“前面太吵了。”
她说:“你来这里难道不就是为了看和听吗?你跑后面去能看到什么?能听到什么?”
然后,我就被小石“提溜”着坐到了第二排。
表演刚开始,服务员就过来推销酒水。我本能地就要拒绝,一来因为我酒量不行基本不喝酒,二来因为这种场合的酒水特别贵。正当我琢磨着该如何拒绝时,资深拉漂上场了。
只见小石爽快地对服务员说:“先来一提啤酒。”
等服务员走后,我问小石:“你要那么多干嘛?喝的完吗?”
小石说:“喝不完!”
我说:“那你还要那么多?”
资深拉漂科普说:“我点的只是最低消费,又没点水果和小吃。来这种地方不消费是不可能的,不然的话,等会儿我们就被轰出去了!”
我茅塞顿开地“哦”了一声。
资深拉漂继续科普说:“这些酒你不要喝,等那些小姑娘来敬酒的时候你再喝。”
我傻傻地问:“这又是为什么?”
资深拉漂不厌其烦地科普说:“因为如果喝完了,他们还会继续来让你买酒水和小吃。如果你不买,他们就会一直缠着你。再说了,你很能喝吗?”
我说:“哦……我不能喝!”
小石说:“那就是了。”
我说:“那喝不完怎么办?”
小石说:“可以打包带走呀。”
我问:“你怎么知道的?你经常来吗?”
小石讪然一笑说:“跟美女室友混的!”
前面的几个节目基本上都是藏族歌舞表演,偶尔“那些小姑娘”会过来敬酒,我们就配合着喝一口。除此之外,我们几乎没有其它的语言和动作,只是安安静静地坐着看着。然而,随着后半夜的到来,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也变得丰富了起来,其中一个节目便是跳锅庄。
锅庄,又叫锅庄舞,藏语意为圆圈舞, 是一种在广大藏区流传非常广泛的舞蹈形式,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的原始部落时期。锅庄是藏族社会里婚嫁、庆祝、节日以及其它欢庆和庆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夜幕之下,大家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响彻着整个夜空。
跳锅庄的演员刚刚就位,还没开始表演,小石就开始把我往舞台上“提溜”。
这时,我才意识到这是一个互动节目。我扭扭捏捏地不想上去,可是经不住小石的一番软磨硬泡,最后还是被她“扯”上了舞台。
小石说:“你不用想那么多,(舞台)上面这么多人,没有人会注意你的,更不会有人盯着你看,而且锅庄本来就很随意,你只管跟着前面的人跳就是了,不用那么紧张。”
资深拉漂都这么说了,我也就不想那么多了,一改畏畏缩缩、缩手缩脚的样子,彻底地释放了自己,迈开大步子,甩起长手臂,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得特别夸张。
这时,我的内心就好像顿悟了一样,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是的,没错,本来就是为了放松,本来就是为了开心,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为什么要有那么多拘束?为什么非要会跳锅庄?自由自在,简单快乐,不是也挺好吗?
心结打开以后,后面再有锅庄时,我已经不用小石提溜了,自己一溜烟地就蹿上了舞台,跑得比她还快。
几曲酣畅淋漓的锅庄下来,我身上也“汗畅”淋漓了起来。于是,我索性把羽绒服脱了下来,袖子系在腰上,衣服罩在屁股和大腿上。闪烁的灯光下乍一看,我好像穿了一件褪下袖子的康巴藏袍,多了几分“藏族”的感觉。所以,我跳得也就更欢了。
在舞台上,我扭动着自己笨拙的身体,任由汗水在身体的每一寸肌肤上自由地蠕动。剧烈的运动有时甚至会让我呼吸急促,我就坐到舞台的旁边休息一会儿,等缓和下来后,便再次冲上舞台。
真的应该感谢小石。如果没有她,我可能真的会在朗玛厅的某个角落里静静地坐上几个小时了。自然也就不可能在即将离开的时候,为我的“初遇拉萨”留下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凌晨2点,我们离开朗玛厅回仙足岛。
在路上,我继续跟小石大声地说说笑笑。
小石问我:“你是不是喝多了?”
我说:“没有,还不至于。”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我还沉浸在刚才的欢乐里吧。
毕竟,今天是我这次在拉萨过得最精彩最开心的一天。
下期预告
初遇拉萨(六)离开拉萨
相关阅读
初遇拉萨(四)哲蚌寺半日